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颅脑外科学》

    矫枉过正贴胸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内收型骨折

    发表时间:2010-05-20  浏览次数:753次

      作者:沈朝忠 金海兵 潘则昂 章友棣 作者单位:317500 浙江省温岭骨伤科医院

      关键字:矫枉过正贴胸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内收型骨折

      肱骨外科颈内收型骨折临床上比较少见,若整复方法不当或固定不良,将造成骨折畸形愈合及肩关节功能障碍。自1995年以来,本科采用矫枉过正贴胸固定治疗13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治疗

      1.1 一般资料

      本组136例,其中男83例,女53例,年龄11~88岁(平均64岁);右侧79例,左侧57例;均有跌倒后手掌或肘部着地的外伤史;病程最短15min,最长9d;骨折端移位>1.0cm并向外成角>45° 34例,移位<1.0cm、成角<45°10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向外或向前成角畸形。

      1.2治疗方法

      第一步,手法整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取仰卧位,一助手用布带绕过患侧腋窝向上提拉,患肢曲肘90°,前臂中立位,另一助手握其肘部,沿肱骨纵轴牵引,矫正重叠移位,然后术者两拇指按骨折近端外侧向内推,其余各指使骨折远端外展,并远端由助手在牵引下将上臂逐渐外展,使之矫枉过正。如有向前成角畸形,术者双手拇指置于骨折向前成角处,向后按压,余指环抱于骨折远端后侧,向前提拉,助手在牵引下慢慢向上抬举上臂,以矫正向前成角畸形[1]。第二步,固定。复位后,维持适当牵引,在肱骨内上髁上方,肩部外前侧相当于成角突出部位,各放置一厚约1.0cm的棉垫,再用棉纸包裹伤肢,用杉树皮超肩胛骨固定,固定后作患肢贴胸前屈位颈腕悬吊,嘱患者避免肩内收和后伸活动。早期行肩关节外展前屈及握拳等功能锻炼。固定3~6周(平均4周)。

      1.3 疗效评定

      应用Neer 评分方法(疼痛占35分,功能占30分,术后功能占25分,术后解剖位置占10分)[2]。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70分为差。

      2 结果

      本组136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0~38个月(平均25个月)。优95例,良16例,可25例,优良率82%。

      3 讨论

      肱骨外科颈内收型骨折多因受内收传达暴力所致,跌倒时,患肢处于内收位,躯干向伤侧倾斜,手掌或肘部着地,暴力沿上肢纵轴向肩部冲击而发生骨折[3]。暴力致使骨折近端的肱骨头外展,远端的骨干内收,两骨折端内侧嵌插而外侧分离,或骨折端重叠移位,形成向外成角,或向外向前成角畸形。复位后,在骨折端外侧及肱骨内上髁上方放置棉垫,可给予骨折远端骨干一持续的外展应力,起到良好的防止骨折远端骨干内收的作用;在骨折端前侧加垫并使患肢前屈,可给予骨折远端骨干一持续前屈应力,能有效对抗骨折端向前成角趋势。在此固定下患肢无需使用外展架,使患者摆脱了外展架固定后给生活上带来的诸多不便,并可早期行肩外展前屈功能锻炼,对肩关节功能恢复有利。

      此法操作简便,固定时间短,功能恢复快,患者痛苦少,有实用意义。

      【参考文献】

      1 岑泽波,朱云龙,编. 中医正骨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69.

      2 Neer CS .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third of the clavicle Clin Orthop,1968.

      3 荣国威 王承武,编. 骨折.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

    ↑上一篇:高频彩超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下一篇:528例颈部肿块回顾性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