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颅脑外科学》

    针刺加按摩治疗颈肩综合征152例

    发表时间:2010-01-25  浏览次数:714次

    作者:朱自涛,赵占军    作者单位:郏县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郏县 467100

    【关键词】  针刺 按摩 颈肩综合征

      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笔者以针刺加按摩治疗颈肩综合征152例,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2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79例,女73例;年龄16岁~73岁,其中35岁以下者28例,病史1周~8 a;以教师、企业白领及学生居多。全部病例颈椎均经X线摄片或CT、MRI扫描,可见骨质增生、颈椎生理曲度变小、颈椎间孔变小、颈椎间隙变窄、颈椎间盘突出或膨出、颈椎管狭窄等。

      1.2  治疗方法

      1.2.1  针刺  取穴:颈部夹脊穴、大椎。属肺经病者,加列缺、尺泽、侠白,属大肠经病者,加肩髃、曲池、合谷,属小肠经病者,加天宗、支正、养老,属膀胱经者,加大杼、膈俞,脾胃不足者,加中脘、足三里,肾阳不足者,加取关元、肾俞。      刺法:患者依病症不同,取俯卧位或侧卧位,颈夹脊穴用0.30 mm×25 mm毫针,其余诸穴用0.30 mm×40 mm毫针,常规消毒,准确取穴,快速刺入皮下,得气后捻转行针,平补平泻,使患者出现一种柔和舒服的针感。留针30 min,中间行针1次。针刺1次/d,1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休息2 d,继续下1个疗程。

      1.2.2  按摩  针刺后行按摩治疗。患者正坐,医者站在患者后方,施按、揉于风池、肩中俞、肩外俞、天宗穴,施术3 min~5 min,然后在颈部用一指禅推法,肩背部用一指禅推法、  法,以斜方肌为重点,由轻到重,施术10 min左右,同时颈椎屈伸运动3次~5次;接着治疗肩臂部,手法以  、按、揉、搓、抖为主,施术3 min~5 min,并配合颈椎侧曲运动3次~5次。最后医者一手托住患者下颌,一手按住患者颈肩部,配合颈椎旋转被动运动。患者取坐位,医者站其后方,施拿法于风池、风府、肩井部,时间2 min~3 min。患者仍坐位,医者立于患者侧方,一手虎口托住患者枕部,一手以肘部托住其下颌,手掌环抱其头部向上做牵引、拔伸动作,利用患者的体重对抗,使椎间隙增宽,椎间孔扩大。患者坐位,医者一手扶住患者头顶,一手托住患者下颌,作抱球势,徐徐摇动颈椎,待患者肌肉放松后,突然作颈椎伸位斜扳法,往往可以听到“咔嗒”声。患者仍坐位,医者站在患者后方,按揉颈肩部,并用掌跟叩击肩背部,行抹法结束,时间1 min~3 min。需要注意的是:颈部旋转角度不可过大,不可片面追求旋颈时发出的“咔嗒”声,脊髓型及椎动脉型颈椎病不可做旋扳手法。按摩1次/d,10次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休息2 d,继续下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症状体征消失,能正常生活和工作;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但因劳累、天气变化后仍有轻度不适;有效:症状体征好转,但仍有不同程度颈、肩、臂等不适;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

      2  结果      152例患者,痊愈109例,占71.7%;显效28例,占18.4%;有效10例,占6.6%;无效5例,占3.3%。总有效率96.7%。

      3  讨论      颈肩综合征是以颈椎退行性病变为基础以及由此引起的颈肩部酸麻、胀痛等症状的总称。祖国医学认为,该病的病因、病机主要为:气血不足,营卫不固,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导致督阳闭阻,经络不通;慢性劳损,体虚复感风寒湿邪;内有肝肾素亏,外有营卫失固,肩部易受风寒湿邪侵袭;局部的经气不通,气血淤滞。治疗当以补益气血、温经散寒、疏经通络、行气化瘀为主。颈肩部循行的经络主要是手三阳经和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经络中运行的气血,来源于脾胃的生化,肝脏的储藏,肺脏的输布,心气的推动,且肾中的阳气为气血运行的原动力。故针灸治疗应依据经络循行,四诊合参,辨证论治。治疗中局部取穴与远端取穴相结合,依据不同的病症,在不同的经络上辨证取穴,所取诸穴功能温经散寒,疏经通络,行气化瘀,补益气血。现代研究表明,针刺可刺激局部穴位感受器,反射性地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颈肩部肌肉或血管痉挛,松解局部软组织的粘连,纠正椎间关节的紊乱等,从而恢复颈椎正常的解剖关系和生物力学平衡[1]。针刺治疗特别重视操作。首先,腧穴定位要准确。其次,针刺时进针迅速,做到无痛进针,行针时,气沉丹田,医者心神合一,与患者心意相通,行针手法轻柔,使患者出现舒服的、持久的针感。      按摩功能舒筋通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使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改善微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消除神经根炎症和水肿,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供应,改善病灶部位的缺氧状态,有利于肌纤维的再生和肌力的恢复,进一步改善肌肉组织的力学特性[2]。按摩手法可以明显改善颈肩综合征患者颈肩部周围肌群力学性能,改善及消除疼痛等相关症状[3]。两法合用,相得益彰,不失为治疗颈肩综合征的切实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蒋振亚,李常度.杵针大椎八阵穴为主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1,21(2):94.

      [2] 房敏,严隽陶.颈部软组织病变在颈椎发病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骨伤,2001,14(2):9495.

      [3] 姜淑云,房敏,左亚忠.颈部肌群与颈椎病[J].颈腰痛杂志,2006,27(3):237.

    ↑上一篇:颅底病变手术与缺损修复术患者围术期护理
    ↓下一篇: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肝脏手术中的应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