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颅脑外科学》

    颈动脉体瘤1例剥离切除术体会

    发表时间:2010-03-01  浏览次数:719次

    作者:刘宏斌,程广林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273医院 外一科,新疆 库尔勒 841000

       【关键词】  颈动脉体瘤;剥离式切除术

       病人,女,46岁,维吾尔族。右颈部包块20年,体检:右颈部可触及包块,质中等,表面光滑,活动度可,无明显压痛。B超:右颈部可见3.2 cm×4.2 cm×4.9 cm 的低密度混合回声区,血流丰富。CT示:右颈部混合回声区与颈内动脉粘连。诊断:右侧颈动脉体瘤切除术。方法:患者戴冰帽,取右侧环下颌切口,分离皮下,松解胸锁乳突肌前缘,向后牵胸锁乳突肌,显露瘤体。见瘤体位于颈动脉分叉处,与颈内动脉粘连紧密。先行游离颈动脉,置阻断带备用,切开瘤体外膜,在外膜内分离瘤体与颈外动脉的粘连,见渗血较多,暂时阻断颈动脉,渗血明显减少,继续分离,小血管给予结扎。阻断颈动脉约10 min 时,用纱布填塞创面压迫止血,松开阻断带。约10 min 后,再次阻断颈动脉,继续分离瘤体与颈动脉分叉处。最后将瘤体向外侧牵拉,分离瘤体与颈内动脉粘连,将瘤体在外膜内完整切除。术中出血约300 ml,残腔内置引流条,加压包扎,术后切口按期愈合出院,随访2年患者无不适。

       讨论

       颈动脉体瘤(CBT)为少见病,外科切除难度大,风险大,手术方法尚不定型。目前常用的方法有:(1)CBT剥离式切除;(2)CBT与颈外动脉同时切除;(3)CBT剥离与颈内动脉部分切除;(4)颈总动脉整块切除;(5)CBT切除与颈总动脉结扎。在基层及边远地区的医院,医疗条件受到一定的限制,要进行血管吻合或移植非常困难,只能进行剥离式手术,在进行CBT剥离切除时分离瘤体应在瘤体外外膜平面进行[1]。但在此平面进行手术,容易损伤周围神经,包括迷走神经、舌下神经、喉上神经、面神经下颌支等。也容易损伤颈动脉,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一旦损伤血管将可能导致患者死亡。我们的经验是:手术在外膜内进行,这样术中操作时周围组织损伤少,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手术风险。但术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为减少术中渗血,可暂时阻断颈动脉,术前可进行脑缺氧适应,采用Matas压迫患侧颈动脉进行训练,自5 min/次开始,逐渐增加至20 min/次,来探知颈动脉阻断时间。根据探知时间决定手术时的阻断时间。术中患者戴冰帽可增加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

       【参考文献】    [1] 汪镐忠.颈动脉体瘤的外科治疗69例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02,(70):10.

    ↑上一篇:bFGF和TNFα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中的作用
    ↓下一篇:经颅多普勒检测对血管性头痛的临床评价初探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