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颅脑外科学》

    头颅坠落伤并动眼神经损伤的临床治疗

    发表时间:2009-06-18  浏览次数:1082次

    作者:欧阳海鹰  作者单位:650200 云南昆明,解放军第478医院外二科    【关键词】  头颅

        头颅高处坠落伤通常导致颅骨粉碎性骨折,部分颅底骨折,时有动眼神经损伤。自2001年1月~2006年1月解放军第478医院外二科收治6例头颅坠落伤并动眼神经损伤,经综合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例,均为男性建筑工人,年龄18~36岁,平均24岁。坠落高度2~6 m。伤后均有昏迷史,伤后1~24 h入院。头颅CT提示:双侧额骨粉碎性骨折,前颅凹骨折并脑挫裂伤2例;单侧额颞部骨折、中颅凹骨折并脑挫裂伤2例:单侧额颞部骨折、中颅凹骨折并急性硬膜外血肿2例。入院GCS评分8~12分。临床表现:动眼神经损伤,患者出现眼上睑下垂、睑裂变小、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1.2  治疗方案  患者入院后,伤情均很重,结合受伤原因,体检及头颅CT检查,动眼神经损伤必须与小脑幕切迹疝,视神经或眼球损伤相鉴别,以免延误挽救的最佳时机。本组有2例急诊行额颞部巨大硬膜外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当病情逐渐稳定,脱离危险后,将进行动眼神经损伤的综合治疗:(1)高压氧治疗,每天1次,10天为一个疗程,做2~3个疗程;(2)肌注神经生长因子,9 000 u,每日1次,4周为一个疗程,使用1/2~1疗程。同时进行针灸及药物离子导入治疗。

        2  结果

        本组6例均治愈。恢复顺序为:先眼球活动,然后上眼睑能睁开,眼裂逐渐恢复正常,最后瞳孔及对光反射恢复正常。

        3  讨论

        头颅坠落伤致颅底或脑底、眶上裂及眶内的损伤有时伴有动眼神经损伤,有的同时伴有外展神经及滑车神经的损伤。患侧眼球向外下斜视,向上、向下、向内运动受限,双眼向健侧注视多出现复视,同时出现上眼睑下垂、睑裂变小,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外展神经损伤可引起患侧眼球内斜、外展受限,双眼向患侧注视时出现复视。

        当急诊手术及伤后病情平稳后,尽早进行动眼神经损伤的综合治疗。高压氧可有效的改善神经乏氧、水肿,提高受损神经对氧的利用率,促进神经炎性水肿消退,减少神经损伤的瘢痕,促进轴索的再生,加快神经功能的恢复。神经生长因子能减轻神经髓鞘肿胀的发生率和减低变性神经纤维数量,达到促进损伤神经恢复的作用。配合针灸疗法,取合谷、太阳、四白、阳白透鱼腰、地仓透颊车穴位。

    ↑上一篇: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椎体次全切手术减压策略
    ↓下一篇:颈椎前路内固定术后食管瘘1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