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外科学》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结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1-08-26  浏览次数:626次

      作者:王馥梅,张俊玲,相凤兰,戴建宁  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二科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早期诊断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一种可危及生命的急性脑血管病综合征。引起SAH的病因很多,主要有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烟雾病、动脉闭塞等,其中动脉瘤破裂出血最常见,还有部分原因不明[1]。若不能及时作出病因诊断及消除病因,再出血的发病率较高,病死率也随之升高。因此,及时明确出血病因并及时消除是治疗的关键。为此对我科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SAH患者80例,结合患者颅脑CT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0例,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25~76岁,平均年龄(51±11)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5例,偏头痛病史9例,大量吸烟史22例 。患者均以突发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起病,出现意识障碍5例(6.25%)。

      1.2 方法 全组患者均做颅脑CT检查,可疑者行腰椎穿刺检查确诊为SAH,并排除继发性SAH。本组患者均于发病后3 d内行DSA检查。

      2 结果

      2.1 80例患者均行颅脑CT检查,其中11例未见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室内高密度改变,予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以血性脑脊液确诊为SAH。

      2.2 DSA检查80例,其中阴性23例(28.7%),阳性57例(71.3%)。脑动脉瘤55例(68.8%),包括前交通动脉瘤17例(左侧11例,右侧6例),后交通动脉瘤21例(左侧14例,右侧7例),颈内动脉7例(左侧3例,右侧4例),大脑中动脉6例(左右各3例),基底动脉尖端动脉瘤21例,左椎动脉瘤、大脑前动脉瘤、小脑后下动脉瘤各1例;颅内血管畸形2例,大脑中动脉狭窄2例。根据DSA检查结果58例患者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随访1年,无复发者。

      3 讨论

      SAH最常见的病因是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动脉狭窄或闭塞等所致血管破裂或渗漏。其中以动脉瘤居首位占54%~75%[2],好发于脑底动脉环。本组颅内动脉瘤占68.8%,以交通动脉瘤居多。常规CT、MRI虽是一种无创的检查,通过观察动脉瘤是否出血作为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筛选检查,但对颅内动脉瘤的确诊、疗效评估,DSA仍是金标准[3]。DSA能够清晰显示脑血管各级分支,显示脑动脉瘤的部位、形态、数目、大小、瘤颈宽窄、瘤体伸展方向、侧支循环等,显示脑动静脉畸形的部位、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的大小、引流静脉、是否伴有动静脉瘘及循环时间、有无盗血等,为血管内栓塞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病因和解剖,对指导治疗有极其重要作用。58例患者行血管内栓塞或外科手术治疗,均未复发。文献报道约35%的SAH原因不明[3],主要为动脉瘤出血后形成血栓与动脉影重叠、微小动脉瘤出血后消失或动脉瘤破裂出血后载瘤动脉痉挛使动脉瘤不显影、隐匿性血管畸形在脑血管造影中见不到畸形血管团等。有文献报道22%~35%的SAH原因不明[4]。本组中DSA阴性率占28.7%,与文献报道相似。目前,临床上DSA阴性原因还包括中脑周围池(脚间池、脚池、环池和四叠体池)。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预后良好、DSA检查阴性的颅脑CT显示中脑周围出血。诊断本病时应注意:(1)典型临床表现,无高血压、吸烟史,发病时仅有头痛无昏迷,Hunt-Hess分级为Ⅰ、Ⅱ级(完全清醒)。(2)早期颅脑CT诊断为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周后复查颅脑CT,92%的病例出血消失;反之则多见于动脉瘤破裂。(3)血液分布仅见于中脑周围或桥脑池前部如出血延伸到交叉池、侧裂池或大脑纵裂池,应注意除外其他病因[6]。

      综上所述,颅内动脉瘤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DSA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最可靠的检查方法。对于首次DSA检查阴性者应复查,及时明确病因,从而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复发率和病死率。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主编.神经外科学.第2版.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1998.690691.

      2 韩洪杰,王国良,杨振燕,等.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DSA分析及治疗.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25:2426.

      3 Chappell ET,Moure FC,Good MC.Comparison of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with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cerebral aneurysms,a meta alalysis.Neurosurgery,2003,52:624631.

      4 张铭秋,杨瑞民,赵东菊.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与脑血管造影分析.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11:285286.

      5 李朝晖.脑血管造影阴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治探讨.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5,13:460.

      6 夏章勇,杨华,王喜彬,等.自发性蛛网下腔出血全脑血管造影分析.疑难病杂志,2007,6:590593.

    ↑上一篇:内镜辅助下小骨窗经侧裂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32例
    ↓下一篇:症状性Tarlov囊肿的发病机制与显微手术治疗 (附20例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