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外科学》

    原发性脑室出血钻孔引流27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0-12-08  浏览次数:586次

      作者:董旭春 司海英  作者单位: 154603 黑龙江七台河,七台河市中医院神经外科

      【关键词】 脑室出血

      原发性脑室出血比较少见,占脑室出血的7.4%~189%,原因一般为高血压、脉络丛血管畸形、烟雾病等,少见原因为脑室内脉络丛乳头状瘤、血液病等因素。临床表现为呕吐、多汗、皮肤发紫或苍白。发病后1~2h便陷入昏迷、高热、四肢瘫痪或呈强直性抽搐、血压不稳、呼吸不规律等。病情多严重,预后不良[1]。本文根据我院2001年12月~2005年4月我院收治原发性脑室出血27例患者的脑室钻孔引流治疗,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27例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36~72岁,平均年龄49.7岁。有明确高血压病史者19例,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口服抗凝剂1例,原因不明者7例;其中一侧或双侧脑室铸型7例,第三、四脑室铸型3例,全脑室铸型1例;术前经内科保守治疗后症状加重,复查头颅CT脑室扩张者4例。

      1.2 治疗方法根据情况可选用局麻或全麻,冠状缝前2.5cm,矢状线旁2.5cm为中心,双侧或单侧额角钻孔,平行矢状面穿刺侧脑室,置入直径2mm硅胶管,血肿穿刺成功后外接无菌引流袋,引流高度10~20cm,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溶解引流、腰穿释放含血脑脊液、腰大池引流等。术后预防感染,意识障碍较重者行气管切开,监测生命体征;控制血压、颅内压,减少高颅压造成的继发性损害;预防和治疗并发症,保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营养,加强护理等。

      2 结果

      全组患者均行双侧或单侧脑室钻孔引流,死亡9例,占全组病例的30%(包含术后放弃治疗经随访证实死亡者2例)。合并颅内感染2例(其中1例死亡)。

      3 讨论

      脑室出血(intraventricular haemorrhage,IVH)是指非外伤性因素引起脑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脑室者,通常又称自发性脑室出血。1881年Sanders依据病理解剖资料,首先将自发性脑室出血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出血来源于脑室内、脑室壁及脑室旁的血管[2]。脑室积血的占位效应可引起急性颅内压增高,压迫脑室周围组织,影响脑脊液循环,从而形成脑功能损害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严重的可出现持续性脑室扩大和颅内高压,甚至导致脑疝死亡。根据血液是否充填室间孔、导水管、第三及第四脑室而分为闭塞型和非闭塞型[3]。随着CT在神经外科的应用,穿刺吸除血肿因其简便、创伤小,在脑出血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对于不适合内科保守治疗的病例,脑室钻孔引流结合术后尿激酶溶解,尽可能减轻血肿对脑室周围的刺激,避免急性脑室梗阻引致的脑室扩张和脑疝形成,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一定临床疗效。缺点是引流时间过长易致颅内感染,另外根据全组病例看,全脑室铸型者及病情进展迅速者预后较差,这也与根据Graeb及Verma分级判断预后相同。

      【参考文献】

      1 黄如训,苏镇培.脑卒中.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9-140.

      2 Little JR,Blomquist GA,Ethier R,et al.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in adults.Surg Neurol,1977,8(3):143-149.

      3 Verma A,Maheshwari MC,Bhargava S,et al.Spontaneous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J Neurology,1987,234(4):233-236.

     

    ↑上一篇:外伤性脑梗死33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小骨窗开颅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附66例报告)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