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外科学》

    磁共振在小脑血管母细胞瘤诊断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10-11-16  浏览次数:589次

      作者:归俊,归云荣,芦苇 作者单位:广西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钦州535000

      【摘要】目的 探讨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磁共振诊断,以提高诊断水平及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结果 15例患者中病灶位于左侧小脑半球3例,右侧小脑半球5例,小脑蚓部6例,多发病灶1例,位于双侧小脑半球。影像上呈大囊小结节型10例,实质型4例,单纯囊性型1例。实质型肿瘤和壁结节与脑实质比T1WI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为等或稍高信号;囊性部分T1WI信号稍高于脑脊液,T2WI为均质性高信号。增强后实质性肿块和壁结节强化明显,囊性部分未见强化。结论 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磁共振表现具有特征性。MRI对其定位、定性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 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磁共振成像

      血管母细胞瘤又名血管网状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占颅内肿瘤1.5%左右,多发生于幕下小脑半球。我院2004~2008年期间经手术病理证实小脑血管母细胞瘤15例,现结合临床资料及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例患者中,男9例,女6例,年龄15~68岁,平均29岁。患者临床表现均有头痛、头晕,逐渐加重并伴恶心呕吐,以枕部疼痛为主,部分有视物模糊、行走不稳等,病史2周~1年多不等。

      1.2 方法

      15例均做磁共振检查,磁共振机使用Siemens公司NOVUS 0.35T C型开放式永磁MRI系统,常规行轴位SET1WI、T2WI及水抑制成像序列;矢状位及冠状位T1WI扫描,扫描参数T1WI TR:428ms,TE:10ms;T2WI TR:4500ms,TE:89ms;水抑制像TR:8000ms,TE:85ms,层厚:5mm。所有病例均行增强扫描,对比剂为Gd-DTPA,注射剂量为0.1mmol/kg,注入对比剂后行SE序列3个断面T1WI扫描。

      2 结果

      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①肿瘤部位、大小:右侧小脑5例,左侧小脑3例,蚓部6例,多发1例,位于两侧小脑半球;肿瘤(以肿块的最大径线计)最大者5.5cm,最小者2.0cm。②肿瘤的形态及表现:大囊小结节型10例,实质型4例,单纯囊型1例,多呈类圆形。大囊小结节型:多表现为囊性,内有壁结节,囊腔张力较高,边缘较光滑,境界清楚,T1WI信号稍高于脑脊液,T2WI为均质性高信号;壁结节约0.3~1.6cm不等,多附着于囊腔贴近脑膜的一面,与脑实质比T1WI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为等或稍高信号,增强均示结节高度强化,囊液无强化。实质型:平扫T1WI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为等或稍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信号迅速升高,但又很快降低。单纯囊性型:与一般的囊肿影像学上较相似,由于囊液含有蛋白质和出血,水抑制相为稍高信号。部分肿瘤周边可见轻度的脑水肿,以实质型较多见,轻度占位效应。9例在肿瘤周边或实质性肿瘤内部可见流空血管影。③并发症:15例中,有11例伴有四脑室受压、移位而导致不同程度的脑积水。

      3 讨论

      3.1 影像表现

      血管母细胞瘤影像上,可分为大囊小结节型、单纯囊型以及实质型[1],其中以大囊小结节型最常见[2]。大的病变常引起四脑室受压变小。本组有11例伴不同程度梗阻性脑积水。MRI图像上:实质型肿瘤或囊内的结节与脑实质比T1WI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为等或稍高信号,但边缘多不清晰。囊性部分或囊性型肿瘤则多为均匀的长T1长T2信号,周边常可见长T1长T2的水肿(见图1、图2);实质型肿瘤、囊腔内的结节及肿瘤的周边尚可见血管流空影。增强扫描后壁结节明显强化,囊壁则少见强化(见图3)。肿瘤可压迫周围脑组织、脑室,引起梗阻性脑积水,小脑扁桃体下疝等占位征象,实质型肿瘤增强后多均匀强化。本组有9例在肿瘤周边或实质性肿瘤内部可见流空血管影。平扫T1WI或T2WI瘤内及瘤周见异常扩张血管流空信号为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特征性表现之一[3]。

      3.2 鉴别诊断

      血管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已有较多相关文献报道,对于部位及征象不典型者应与以下肿瘤相鉴别:①大囊小结节型血管母细胞瘤应与单发转移瘤及囊性星型细胞瘤相鉴别,转移瘤多有原发部位的病史,且周围水肿较明显;而囊性星型细胞瘤的附壁结节强化程度不如血管母细胞瘤的明显,在T1WI上往往高于脑脊液信号,结节的体积较血管母细胞瘤的大[4]。②单纯囊型血管母细胞瘤与单纯囊肿较难鉴别,应做增强扫描以增加的瘤结节的显现,并做多个平面的扫描。③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应与胶质瘤、脓肿及脑膜瘤相鉴别,除依靠病史和临床资料外,冠状位有助于显示小脑天幕,再加以增强扫描,则有助于鉴别血管母细胞瘤和脑膜瘤,后者往往以宽基地附着于小脑天幕,脑膜增强明显。

      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其病理基础与其密切相关,MRI对其定位、定性均有较高价值[5]。

      综上所述,血管母细胞瘤是血管源性良性肿瘤,其MRI表现具有特征性,MRI检查不仅可以提供定性诊断,而且能显示比较准确解剖部位,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高元桂,蔡幼铨,蔡祖龙.磁共振成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61-163.

      [2]刚宪祯,施增儒,刘智慧,等.血管母细胞瘤MRI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1,16(1):15-16.

      [3]祈晋清,袁先厚,郭国炳,等.VHL相关性和散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2,7(2):59-71.

      [4]李红,王连唐.血管母细胞瘤58例临床分析[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3,5(2):390-391.

      [5]魏根霞,张雪林,曲华丽,等.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影像及病理特征对照分析[J].广东医学,2007,28(2):242-243.

    ↑上一篇: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及三叉神经痛8例
    ↓下一篇:原发性单纯性脑干出血52例临床研究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