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外科学》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中再出血的防治

    发表时间:2010-04-15  浏览次数:654次

      作者:吴宏宇,田国华

      作者单位: 155700 黑龙江饶河,饶河县人民医院

      【关键词】 高血压

      应用YL-1型血肿碎吸针,依CT定位,穿刺碎吸血肿,损伤小、操作简便,已在全国推广应用[1]。但其本身无止血作用,如操作方法不当,术中及术后再出血发生率较高,再次出血病人预后极差,临床上应重视再出血的防治。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2年以来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20例,其中17例发生再出血,发生率7.7%。男11例,女6例,年龄39~82岁,平均60.5岁。有明确高血压病史15例,入院时全部患者血压均增高。血肿位于基底节区11例,血肿量为40~85ml,位于丘脑6例,血肿量为12~25ml,其中破入脑室8例。中线移位16例,其中<5mm 7例,5~10mm 4例,>10mm 5例,瞳孔不等大5例,呕吐16例,全部患者均有肢体运动障碍。肌力0级8例,1~3级7例,4级2例;运动性失语6例,混合性失语10例,语言正常1例;GCS评分13分1例,9~12分4例,6~8分9例,3~5分3例,手术时间为发病后3~10h。

      1.2 手术方法 依CT确定基线及血肿最大层面中心靶点,基底线至靶点为Z轴,中心与前额至枕骨连线且平行于中线为Y轴,向外与颅骨表面垂直距离为X轴,依X轴长度选用等长穿刺针,局麻后进针粉碎抽吸血肿。

      1.3 结果 17例患者于术后15min~6h因病情恶化复查CT证实为再次出血。9例再次急行微创术,3例保守注入尿激酶继续溶解引流血肿,2例开颅清除血肿去除骨瓣减压,1例放弃治疗,24h死亡,全组患者24h内血肿基本消失7例,9例于48h内消失。4例在二次手术后3~7天因肺内感染诱发呼吸衰竭死亡;12例治疗2个月后出院,其中恢复良好 1例,中残7例,重残2例,植物状态生存2例。

      2 原因及预防措施[1~3]

      (1)手术时间过早,出血尚未停止。脑出血病人1.5h后出血逐渐停止,如无脑疝形成在3h左右手术为宜。(2)有些病人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引起凝血障碍。术前30min给予止血剂。(3)早期大量使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甘露醇为渗透性脱水剂,注射早期血容量短暂升高,血压升高诱发出血。另一因素,甘露醇使血肿周围脑组织脱水,压力降低,可使血肿与脑组织压力梯度迅速增大,引起血肿扩张。因此,如无脑疝应慎用或少用甘露醇,尽量用甘油果糖及速尿联合降颅压。(4)血压过高、烦躁不安时,可适度给予降压药物镇静。(5)术中抽吸血肿速度过快过多。首次抽吸血肿量不超过50%,适度降低颅压即可,而后遵循等量置换原则,每次3ml冲洗液。以求颅压平稳过渡,抽吸负压为2ml左右(注射器空吸)。(6)熟悉解剖,穿刺点避开外侧裂等重要血管功能区,依CT测算血肿中心靶点精确,避免穿刺针位于血肿边缘,抽吸时造成脑组织损伤及出血。(7)术中如发现新鲜出血,血肿抽吸量大于术前计算量,术中病人躁动,神经症状加重,或瞳孔散大,提示病情加重,为再出血引起,应立即开放引流,注入立止血1~2u,闭管15min后观察[2]。如无效应用副肾1mg加入4℃冰盐水250ml中,经针形血肿粉碎器反复冲洗,如不能控制可适当增加肾上腺素浓度(副肾能加重局部缺血之虞)。如无效应果断考虑开颅手术[3]。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86.

      2 郭良文,张雪山,李艳春.CT定位微侵袭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4,4(5):320.

      3 曹辉,李军荣,狄晴.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合并纳络酮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2,15(1):49.

     

    ↑上一篇:视神经管减压术的应用解剖与临床
    ↓下一篇:脑弥漫性轴索损伤56例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