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外科学》

    针刺联合溴化丙胺太林治疗氯氮平所致流涎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09-06-30  浏览次数:819次

    作者:史青,张兆翠,范宜文

    【关键词】  针刺联合

         我们采用针刺联合溴化丙胺太林治疗氯氮平所致流涎,并观察其疗效。现报道于后。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为1998年6月~2004年12月住我院的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针刺联合溴化丙胺太林)和对照组(溴化丙胺太林)。联合组4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18~55岁、平均为(2827±928)岁,精神分裂症37例、躁狂症3例,氯氮平剂量平均为(312±87)mg/d。对照组40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19~57岁、平均为(2873±952)岁,精神分裂症38例、躁狂症2例,氯氮平剂量平均为(319±98)mg/d。以上两组的各相应项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流涎程度的评定标准[1]:服用氯氮平后流涎并浸湿枕套的范围分为3度,即Ⅰ度表示睡眠时流涎浸润直径<10cm;Ⅱ度表示清醒时有轻度流涎,睡眠时浸润直径在10~20cm之间;Ⅲ度表示清醒时不断地流涎,睡眠时浸润直径>20cm。本文联合组出现Ⅰ度流涎者28例、Ⅱ度8例、Ⅲ度4例,对照组分别为26例、9例及5例。对照组口服溴化丙胺太林15mg,每日2次,连服14天。联合组口服溴化丙胺太林与对照组相同外,并加用针刺疗法,即取承浆、地仓、颊车及合谷等穴位。选用30号1寸针灸针,消毒后刺入穴位05~08寸,得气后施捻转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以上两组治疗2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有关统计学检验。

      2  结    果

        21  疗效判定[1]  治愈为流涎完全消失;好转为流诞明显减少,程度上降低了一个或一个以上等级;无效为流涎无改变。

        22  治疗结果  对照组治愈24例(60%)、有效9例(225%)、无效7例(1750%)、治愈率为60%,有效率为82%。观察组分别为32例(800%)、6例(150%)、2例(50%),治愈率为80%、有效率为95%。提示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氯氮平所致流涎的发生率可达875%[2],影响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这与氯氮平的抗胆碱作用较强有关。溴化丙胺太林为抗胆碱类药,有减少唾液分泌的作用,如配合上述穴位的针刺治疗则效果甚好,建议临床试用。

      参  考  文  献

        1  陈美娣,陆明康,李朝,等.精神科住院病人精神病物使用情况调查.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0,10(2):80~82.

        2  沈家宏,谢新林,异丙嗪治疗氯氮平所致流涎.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9,9(3):164.

        作者单位:256613  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

    ↑上一篇:MRI对颞叶癫疒间的定侧诊断的价值
    ↓下一篇:癫(疒间)外科长程颅内电极埋置方法与安全性探讨 (附75例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