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外科学》

    老年急性颅内出血患者手术指征及时机探讨

    发表时间:2010-08-18  浏览次数:581次

      作者:徐凯,乔振才,徐文俊,许 忠,王 荣,荣效国,杨 杰,何晓飞,黄 勇 作者单位:武警江苏省总队医院神经外科, 扬州 225003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颅内血肿的手术指征及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6年来所收治的老年急性颅内出血患者168例,手术组102例,非手术组66例,其中手术组以3 h为界分为Ⅰ组(<3 h)42例、Ⅱ组(>3 h)60例,再者将幕上血肿量30~40 ml、中线偏移<1 cm的45例分开颅组21例与保守组24例。结果:据GOS预后评估,手术组与非手术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中3 h内手术的与3 h后手术的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与非手术组幕上血肿量30~40 ml、中线偏移<1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 h内有脑疝表现的老年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欠佳;病程>3 h,有明显手术指征的老年患者积极手术可明显提高救治率者;血肿量30~40 ml的老年患者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可先选择保守治疗效果较好。

      【关键词】 急性颅内出血 老年患者 手术指征 手术时机 预后

      老年患者因脑血管脆性增强,舒缩功能减退,脑组织松散,颅内空间相对较大,在外伤及血管病破裂出血时易发生颅内血肿,且硬膜下及脑内血肿居多[1],且老年患者多心肺功能及全身情况差,发病后并发症多见,故死亡率较高。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1年6月~2007年1月收治的统计资料完整的此类患者168例,现就手术与否、手术时机及预后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急性颅内出血老年患者168例,男111例,女57例;年龄65~87岁,平均71.8岁;车祸伤126例,坠落伤6例,跌倒伤12例,高血压脑出血21例,动静脉畸形出血3例,其中已排除:(1)特重伤、原发脑干伤、脑疝晚期及入院后短时死亡病例;(2)严重多发伤、严重器质性基础病、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例。发病后3 h内GCS评分7~9分54例;GCS评分10~12分87例;GCS评分13~15分27例。其中幕上血肿量>40 ml者105例、幕上血肿量30~40 ml者51例、幕下血肿10~15 ml者12例。

      1.2 方法 将所有资料患者分为手术组及非手术组;将手术组患者以3 h为界分为两组, Ⅰ组(42例):3 h内头颅CT幕上血肿>30 ml、幕下血肿>10 ml、中线移位>1 cm 33例,<1 cm 9例;Ⅱ组(62例):>3 h:幕上血肿>30 ml、幕下血肿>10 ml、中线移位>1 cm;将幕上血肿量30~40 ml 51例中的中线偏移<1 cm的45例分开颅组与保守组。以上均按GOS预后评估。

      1.3 统计学方法 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四格表资料分析,组间差异比较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手术组与非手术组GOS预后比较 见表1。

      2.2 Ⅰ组与Ⅱ组GOS预后比较 见表2。

      2.3 开颅组与保守组GOS预后比较 见表3。

      3 讨 论

      发病后短时内颅内血肿量巨大,中线明显偏移,脑水肿严重,环池闭塞,因出血继发脑疝者急诊开颅手术已不容置疑,预后主要取决于尽早手术及原发颅脑伤情,本组102例中术后植物状态及死亡者高达41例。一般认为:只要幕上颅内血肿>30 ml、幕下血肿>10 ml、中线偏移>0.5 cm就需要手术。也有学者认为:只要病情尚稳,GCS评分>11分、血肿量<40 ml、中线偏移<1 cm、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者,未有明显早期脑疝表现时,若出血基本稳定,或单纯由脑水肿致脑疝者可不急于手术[2]。因老年患者颅腔代偿空间较大,相对不易继发高颅压,再者少量硬膜下出血有自行弥散可能,尤脑萎缩者居多[3]。同样我们也认为:在术前准备充分、严密观察、ICU监护、颅内压监测及动态CT检查下,患者应有足够观察时间,若病情平稳好转、保守治疗成功,预后也可较好。若观察过程中患者意识障碍及中线移位进行性加重、使用脱水剂后症状反加重、无论瞳孔是否有改变均应尽早手术[4],Ⅱ组中60例有46例恢复尚可,也证明积极手术效果好。但因老年患者总体病情较同等机制的年轻患者重得多,病死率高,故手术组与非手术组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过程中,病情在3 h后进行性加重的患者术后恢复较急诊手术效果好得多,病程短的特急性病例手术效果往往欠佳(Ⅰ组42例中仅13例恢复良好),反之Ⅱ组预后明显更好,我们认为可能与3 h外部分出血灶自凝,可减轻电凝损伤及减少迟发出血有关。但病程大于3 h病例需严密观察意识及瞳孔改变、生命体征、颅内压变化及有无偏瘫、头痛加重及大汗、呕吐等症状,因老年患者迟发出血多见。老年颅腔对占位病变的容纳能力增大,但出血达一定量时,颅内压会急剧上升。绝不能等患者有明显意识障碍加深或有瞳孔改变再复查CT、手术治疗,能在脑疝危象发生前手术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Ⅰ组42例中仅13例恢复良好,Ⅱ组60例中有36例恢复良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我们认为:3 h内有脑疝表现的老年患者因病情急重,手术后恢复效果欠佳;病程>3 h,有明显手术指征的老年患者积极手术可明显提高救治率者。

      保守组24例中有16例恢复良好,而开颅组21例中仅10例恢复良好。可能与长时间麻醉、术中局部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致脑膨出嵌顿[5]、搬动加重隐匿合并伤、术后脑组织损伤水肿、脑血管损伤致顽固性脑水肿或梗死、去骨瓣减压后挫伤灶迟发出血、手术加重局灶性症状等有关,贸然手术可能会加重创伤增加致死、致残率。但保守过程中过度脱水可能会消除填塞效应、过量止血药可能会加重梗塞,过早使用尼莫地平可能会致扩张性脑水肿,本组非手术组中有6例发生脑疝危象死亡。且暂保守并不代表不手术,因血肿致继发脑损伤加重时,需尽早手术干预,本组手术组有6例患者渐演变为亚急性硬膜下血肿,3例壳核出血10~13天后病情加重,以上均经微创手术恢复良好。故我们认为老年患者颅内血肿30~40 ml,在病情平稳情况下可先考虑保守治疗,尤以小脑外侧及额叶血肿保守治疗效果更好,保守组中有12例此种病例,分别有3例及9例恢复良好。

      【参考文献】

      [1]  周良辅. 现代神经外科学[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232-235.

      [2]  王忠诚. 神经外科学[M]. 第1版. 武汉:湖北出版社, 1998:334-336.

      [3]  臧国尧,王义荣,杨树旭,等. 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2,9(18):333-334.

      [4] 荣效国,乔振才,徐文俊,等. 枕部着力额臬叶对冲伤63例[J]. 武警医学, 2007,18(5):365-367.

      [5] 黄民权,姚 一,江建东,等. 额颞大骨瓣开路治疗额颞部颅脑伤[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1,17(3):185-187.

    ↑上一篇:脑卒中后癫痫84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高压氧预处理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