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外科学》

    脑室-腹腔分流管堵塞术中原因判断及处理

    发表时间:2010-03-16  浏览次数:644次

    作者:王文涛, 殷利明, 钟德泉, 赵 展, 徐伟光    作者单位: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广东 广州 510080     【关键词】  脑积水; 脑室腹膜分流术; 分流管堵塞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20例,女5例;年龄8个月~59岁。病程1个月~8年。类型:交通性脑积水14例 (先天性2例,炎症性2例,外伤性5例,自发出血后5例),非交通性脑积水11例 (先天性2例,脑肿瘤9例)。表现为头痛、呕吐、视物不清等颅高压症状11例,反应迟钝、双侧下肢无力、尿失禁12例,“落日征”8例,展神经麻痹2例,肢体强直1例;分流泵按压后不能弹起10例,弹起缓慢5例,弹起良好10例。均经CT或MRI扫描确诊为脑积水复发,对交通性脑积水均行腰椎穿刺测压,其中正常压力性12例。

        1.2    治疗    本组均再次手术调整或更换分流装置。术中判断分流管堵塞的部位:解剖分离出分流泵及两端接口后,首先断开远端 (分流泵与腹腔端) 接口,如果有脑脊液流出,仅更换腹腔端分流管。如果无脑脊液流出,则再断开近端 (脑室端与分流泵) 接口,如有脑脊液流出,则保留脑室端分流管,根据术中测得压力选用适当压力的分流泵;如近端接口断开后无脑脊液流出,则更换脑室端分流管,另行经额穿刺,重新置管。腹腔端用玻璃管水柱试验检测:该端接一垂直放置的细玻璃管,向玻璃管内注入生理盐水,根据水柱高度进行判断,如果腹腔端分流管不通畅,则予以更换。

        2    结    果

        本组分流管腹腔端堵塞12例,脑室端堵塞8例,分流泵堵塞或压力不合适5例。再次手术治疗后,23例术前症状消失,经过随访及头颅CT或MRI连续复查,脑室缩小达正常范围;1例经过6次腹腔端调整及置换手术后仍无效,脑脊液检查蛋白水平明显增高,改行脑室-心房分流术后治愈;1例正常压力脑积水经更换较低压力分流泵后无效。

        3    讨    论

        分流管堵塞最常见的部位是腹腔端堵塞,其原因为:将分流管游离置入腹腔内,分流管易被大网膜组织包裹,随着时间的延长,大网膜组织可沿着腹腔端裂隙向管腔内生长;本组腹腔端堵塞多见分流管包裹填塞,1例拔管困难,需在腹腔镜辅助下拔管。肝脏膈面无大网膜组织,因此,首选将腹腔端置入肝脏膈面,有条件时可在腹腔镜辅助下置入。本组12例腹腔端堵塞病例经再手术,效果均良好。脑室端堵塞常发生于分流术后早期,这是因为:侧脑室三角区及枕角存在脉络丛,穿刺时很容易将分流管插入脉络丛,脑脊液的流动可致脉络丛贴附于脑室端开口,堵塞分流管;由于异物的排斥作用,局部出现炎症反应、黏连包裹,脉络丛组织可经侧孔嵌入到管腔内,导致堵塞。再次手术时需拔除原脑室端分流管,改经侧脑室额角穿刺。拔除分流管时切忌粗暴,强行拔除可导致脉络丛组织出血、脑室积血,应轻柔旋转、提拉,同时冲洗生理盐水,如果有困难可借助脑室镜拔除,甚至旷置分流管。行侧脑室额角穿刺时,应严格掌握穿刺方向及深度,穿刺过深亦可能插入脉络丛组织。本组8例采用经额角穿刺,效果均好。分流泵堵塞物常为蛋白组织,当脑脊液蛋白水平明显增高时,可堵塞分流泵、脑室端侧孔及腹腔端裂隙,因此,常需更换整套分流装置。对于脑脊液蛋白水平高者,最好采用脑室-心房分流术,因左心房呈负压,可降低再堵塞的发生率;本组1例,行脑室-心房分流术后效果良好。对正常压力性脑积水病人,如果经腰椎穿刺或腰大池引流释放脑脊液后症状无改善,则不适合再行分流手术。

     

    ↑上一篇:静脉麻醉药物脑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海绵窦内侧壁的显微解剖与扩大经蝶窦入路治疗侵袭海绵窦的垂体腺瘤 (附103例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