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外科学》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性瘫痪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0-01-25  浏览次数:672次

          作者:王振军 作者单位: 436000 湖北鄂州,鄂州市中医院

      【摘要】  目的  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45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常规康复治疗组(21例)和常规康复加电刺激治疗组(24例),均采用小儿功能独立性评定(WeeFIM)量表进行功能评定。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WeeFIM评分值比较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瘫患儿有显著疗效。

      【关键词】  电刺激小脑顶核;脑瘫;WeeFIM量表

      脑性瘫痪(CP)简称脑瘫,是儿童因各种原因所致的一种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智力、言语等多种障碍,严重影响小儿的长生、发育、生活和接受正常教育的能力,是小儿致残的主要疾患之一,给患儿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痛苦和负担。近年来,我们在现代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运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电刺激小脑顶核(FNS)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1年12月~2005年5月来我院进行康复治疗的脑瘫患儿4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符合全国小儿脑瘫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其中新生儿感染者17例,围产期窒息者12例,手术及外伤者16例;年龄最小者06岁,最大者6岁,平均年龄36岁。随机分为常规康复治疗组21例和常规康复加电刺激治疗组24例,二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评分值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脑瘫患儿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均接受综合康复治疗,包括针灸、推拿按摩、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以及语言矫治等方法,治疗组在上述方法治疗基础上加FNS,采用上海仁和医疗设备公司生产的脑循环功能治疗仪(CVFT-011M型),主电极安置于两侧乳突区,每次治疗30min,1次/d,20天为1个疗程,治疗参数设置为:模式为4;频率181%~198%,强度72%~90%。3个疗程后进行评估,统计评估结果。

      2  结果

      2.1  评估标准  脑瘫患儿的综合评定采用小儿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量表[2]。该量表能综合评定患儿的运动、认知、言语和社会功能。

      2.2  评估结果  治疗前治疗组WeeFIM评分值为(4127±1269),对照组WeeFIM评分值为(4093±1157),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 WeeFIM评分值分别为(8914±3492)、(6592±2767)。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WeeFIM评定,见表1。

      表1  治疗后两组WeeFIM评分结果  (略)

      3  讨论

      脑瘫的主要病理损害大致可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种,出血性病理损害可能是因为围产期脑血管较脆弱、神经发育不完善、脑血流调节能力较差所致;缺血性损害可能有脑血管软化、皮质萎缩或萎缩性脑叶硬化等。其后遗症的恢复缓慢,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具有重要意义。

      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是利用频率合成治疗电流刺激小脑顶核区,其作用机制大致有以下几种:(1)脑保护效应。脑保护区位于侧支血流的分水岭区,与感觉运动皮质的背侧部、梨状皮质的腹侧以及海马、背侧杏仁核的内侧部一致[3]。FNS能增加此区的局部脑血流(rCBF),改善微循环,并在刺激期间维持较高的水平,防止半暗区神经元的迟发性和继发性损害,且不增加局部代谢,从而改善脑损害[4]。(2)脑损伤后的运动障碍一方面与顶叶皮层及皮层下锥体纤维损伤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皮层下传导阻滞有关。FNS可明显增加大脑皮层,海马及下丘脑等部位含5-HT的神经元数量,使神经元5-HT的合成增多,兴奋性递质的增加,可改善运动传导,促进肢体功能恢复[5]。(3)脑组织坏死具有不可逆性,神经元不能再生,但其具有可塑性,脑组织代偿可通过功能代偿和结构修复两方面进行。FNS可使病灶周围神经元内生长相关蛋白的mRNA表达明显提高,提示该部位神经纤维的再生活跃,主要为残存的神经元突起发芽、生长、轴突延长,到达失支配部位,从而达到功能重建,这种中、后期的神经纤维再生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5]。(4)白细胞在脑损害中占有重要作用,它们通过阻断微血管、增加血液黏滞度、释放各种酶类、组织因子和其他毒性物质,对神经组织产生直接或间接损害。FNS可降低局部脑细胞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使白细胞浸润减轻,从而减轻脑损害[6]。

      综上所述,FNS通过扩张脑血管,释放神经递质,修复神经元,白细胞流变学改善等可能机制,使rCBF增加,白细胞浸润减轻,坏死神经元数目减少,有利于损伤脑组织生理功能恢复,使症状减轻或消失,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FNS结合各种康复治疗对脑瘫患儿ADL能力的改善,功能独立水平的提高等有重要的作用,是治疗脑瘫患儿的有效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  林庆小儿脑性瘫痪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7

      2  缪鸿石,卓大宏,南登昆,等.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F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142-147.

      3  Reis DJ,Bevger SB,Underwood MD,et al.Electrical stimuation of cerebellar fastigial nucleus reduces ischemic infarctionelicited by middle cerebral artery acclusion in rat.J cereb Blood Flow Metab,1991,11:810-818.

      4  周洪语,沈建康,罗其中,等.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损害.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0,4(8):216-218.

      5  董为伟.电刺激小脑顶核与中枢神经源性神经保护.中国工程科学,2001,3(11):32-38.

      6  夏一鲁,罗勇,董为伟,等.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卒中大鼠的治疗作用与机制.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9,16(1):325.

    ↑上一篇:脑室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非交通性脑积水
    ↓下一篇: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