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耳鼻咽喉科学》

    鼻窦内窥镜手术与药物保守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5-04-24  浏览次数:1923次

    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sinusitis,CRS)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疾病之一[1],近年来其患病率逐年升高,且病情反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及生活质量[1~2],在治疗方法上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为探讨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笔者收集我院2002年5月~2012年3月治疗的80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800例均〖JP+1〗来自我院2002年5月~2 012年3月治疗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其中男456例,占57.0%,女344例,占43.0 %,男女之比为1.33∶〖KG-*2〗1,年龄11~65岁,平均54.3岁,随机分成A组和B组各400 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A组进行系统药物治疗,抗生素静脉滴注7 d (青霉素或二代头孢类),后21 d改口服同族抗生素(以阿莫西林加克拉维酸钾或二代头孢类为主),同时予以相关中成药及黏液促排剂,鼻糖皮质激素喷剂及鼻腔内NaCl溶液冲洗,28 d为1 个疗程;B组行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联合系统药物治疗。手术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按 Messerklinger由前向后进路术式,主要处理窦口鼻道复合体病变,切除钩突,打开前筛,扩大上颌窦口,必要时处理后筛及额窦,不处理蝶窦,术后用Meroce l高膨胀海绵填塞术腔。术后2 4 ~ 48 h取出填塞物,术后7 d、15 d、30 d、45 d、60 d局部麻醉鼻内镜下换药;根据鼻黏膜恢复情况,可适当增减换药次数和间隔时间。对术后患儿定期随访,对复发者要求其随时复查并继续同前系统综合药物治疗1个疗程。

    2结果

    A 组治愈321例,治愈率为80.25%,有效53例,有效率为13.25%,无效26例,总有效率为93.5%;B组治愈316例,治愈率为79.00%,有效59例,有效率为14.75%,无效25例,总有效率为93.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鼻-鼻窦炎发病率高,是上呼吸道炎性反应疾病。青霉素族药物以阿莫西林与克拉维酸钾联用效果最好;头孢类以二代及三代头孢较好,所以笔者治疗上尽量使用上述对细菌敏感的抗生素,足疗程应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抗水肿作用及在炎性反应的各个阶段都发挥效应,已成为鼻腔和鼻窦黏膜炎性反应的一线药物。使用足量局部糖皮质激素, 对上呼吸道变态反应的有效控制可降低下呼吸道疾病(如哮喘)的发病或减轻下呼吸道症状。同时采用正确的局部给药方法让糖皮质激素有效地弥散到鼻咽腔,能使中度肥大的腺样体缩小,缩短鼻分泌物在鼻腔鼻窦的潴留时间,从而达到治疗鼻窦炎的目的。 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关键是解除鼻腔和鼻窦口的引流和通气障碍,尽可能多地保留鼻腔和鼻窦的各种基本结构,如中鼻甲、鼻窦正常黏膜和可良性转归的病变黏膜,保持和恢复鼻腔和鼻窦的生理功能[2]。术者手术操作技术的提高及术后随访、术腔定期清理等都有利于提高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有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和降低复发率。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因此对于慢性鼻-鼻窦炎的治疗首选药物治疗,若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再选中手术治疗,才能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4参考文献

    [1]王朝永,王平,张麟燕,等.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573例疗效分析[J ].重庆医学,2010,39(13):1685.

    [2]顾兆伟,曹志伟,王韫秀.鼻中隔偏曲与慢性鼻-鼻窦炎相关性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8,14(4):301.

    [收稿日期:2013-12-03编校:徐强]

    ↑上一篇:暂无
    ↓下一篇:人工鼻泪道支架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围手术期护理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