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耳鼻咽喉科学》

    反向双V-Y瓣法修复唇裂Ⅱ期鼻畸形

    发表时间:2014-05-22  浏览次数:1271次

    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是患者临床诉求整形的主要畸形项目之一[1],表现为鼻小柱发育短小、鼻尖低垂、鼻背低平等,同时,鼻小柱延长及鼻尖形态改善也是临床医师面对的难点之一[2]。许多学者提出的Ⅴ-Y皮瓣延长法、上唇瓣转移法、双叶瓣法,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3],但是由于组织量缺损[4]有些患者仍然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自2009年初以来,我们对27例唇裂继发鼻畸形的患者施行反向双Ⅴ-Y推进瓣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27例。男性16例,女性11例;年龄18~26岁,平均20.5岁。均为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其中左侧15例,右侧12例。鼻畸形表现为鼻小柱短小、鼻尖点低、鼻背低平或鼻背轮廓不明显,患侧鼻翼塌陷,双侧鼻孔不对称。

    2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局部麻醉,将1%利多卡因(含⒈10万肾上腺素)于患侧眶下神经阻滞麻醉+局部浸润麻醉。鼻部切口设计:自鼻小柱向上两侧缘延伸至两侧鼻翼缘,鼻翼切口的长度依据患者的具体条件而定,如果皮肤张力较大,辅助患侧鼻翼Z形交错皮瓣或M形皮瓣。Ⅴ形切口尖端一般起始于鼻小柱中部,相反方向设计另一个Ⅴ形切口,达鼻基底端(图1),两个Ⅴ形切口反向近似X形。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黏膜、黏膜下组织。向上剥离翻起软组织瓣,沿软骨膜下分离鼻翼软骨,将两侧鼻翼软骨内侧脚中线侧及外侧脚充分游离,切断患侧鼻翼软骨外侧脚的粘连,同时沿鼻中隔软骨向下分离,以纠正塌陷并将鼻尖复位。完全松解两侧鼻翼软骨后,调整鼻翼外形,使两侧鼻孔高度一致,然后将两侧鼻翼内侧脚上端丝线缝合同定。对于鼻背过低的患者,可以同时行硅胶假体隆鼻术,对于鼻尖部皮肤过薄的患者,取直径约4mm的耳甲腔软骨片固定于鼻假体前端,以防止假体刺破皮肤。广泛游离鼻小柱基底部Ⅴ形皮瓣两侧皮下组织,查鼻部形态满意,皮肤张力适度后,将Ⅴ形皮瓣推进为Y形切口。此时,鼻小柱中央组织仍可能缺乏,可以将两侧鼻孔小柱旁黏膜向前侧游离并推移少许,以增加鼻小柱的组织量,⒍0尼龙线缝合切口。

    3结果

    疗效判断标准:根据鼻孔的对称性、鼻翼是否扁平、鼻小柱是否居中、鼻尖点位置是否美观等项判断疗效。满意:鼻孔对称,鼻小柱及鼻尖居中,鼻尖点抬高满意;一般:鼻孔稍不对称,鼻翼穹窿轻微塌陷,鼻小柱及鼻尖略偏斜;差:鼻孔不对称,鼻翼穹窿塌陷,鼻小柱偏斜,鼻尖下垂。

    本组歹例患者术后切口均无感染,I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鼻外形满意(图2),鼻尖高度及形态、双鼻孔大小基本对称,鼻小柱得到不同程度的延长,鼻尖扁平及鼻翼塌陷恢复满意,鼻唇角接近正常。随访3~6个月,笏例患者疗效评价为满意,2例患者疗效评价为一般。

    4讨论

    唇腭裂患者从出生到生长发育,鼻唇部的形态是不断变化的,需要一个漫长的序列治疗过程,患者要经受多次手术的痛苦,在经济、时间和精神上要承受巨大的负担,因此,迫切希望获得良好的外观。一般认为,患者7~8岁时鼻畸形表现得最明显,多数学者认为应在患者6~10岁时进行鼻畸形初期修复。即使进行了早期纠正,但由于鼻软骨和上颌骨先天发育不足,仍然会逐渐形成鼻翼的塌陷、外下移位,鼻小柱歪斜或过短及鼻底的凹陷等。14岁以后再施行Ⅱ期整形手术,这样对上颌骨发育影响均较小,有利于鼻翼软骨生长发育,形成足够强度,术后效果比较稳定。我们治疗的都是18岁以上的患者,因此,手术效果是比较确切的,按照整形外科的精细分层缝合方法,患者术后瘢痕恢复也比较满意,本组无一例出现瘢痕增生及挛缩情况。目前,唇裂Ⅱ期鼻畸形修复的手术方法很多,包括:软骨下切口鼻矫形术、通过旋转推进瓣切口解剖软骨的鼻成形术、经鼻小柱的开放性鼻成形术、Ⅴ-Y切口鼻翼畸形矫正术、颅骨移植加悬吊鼻矫正术、唇裂术后整体旋转复位鼻成形术等,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鼻尖整形对于整形外科医师来说是颇具挑战性的,对于鼻部解剖形态的细微处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传统的Ⅴ孑切口能够延长鼻小柱的长度是相对有限的,有的学者也试图通过鼻小柱基部的小三角瓣来延长鼻小柱[4]。对于很多唇裂Ⅱ期重度鼻畸形患者,鼻小柱发育非常短小,如果想把鼻尖点抬高到理想的状态,特别是结合鼻尖整形及隆鼻术时,很容易出现鼻小柱处皮肤短缺明显或者张力过大,影响手术的安全性和术后形。最近,韩国学者Jeong等总结多年临床病例,对于重度畸形患者采用改良Tima法整复鼻部畸形,采用耳郭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但是皮瓣游离移植风险比较大,而且色泽会有一定差异,形态也较臃肿。我们通过对临床病例的总结与观察,发现许多唇裂Ⅱ期患者的鼻尖部和鼻基底部皮肤的横向组织量是相对堆积的,故对于此类患者,我们考虑采用反向的双Ⅴ孑推进瓣,将鼻小柱上端的组织向上推进,鼻小柱下端的组织向下推进,以及鼻小柱两侧的黏膜瓣向前推进,可以最大程度地增加鼻小柱纵向的皮肤绝对组织量,延长了鼻小柱。

    当然,如果横向组织量有限的重度鼻畸形患者,我们还是建议采取复合组织瓣游离等方法综合整复,来解决皮肤张力问题。后续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量化鼻小柱皮肤的面积来分类探讨解决途径。目前,采用反向双Ⅴ-Y推进瓣法来延长鼻小柱方法的利用,解决了患者鼻小柱组织量缺少的问,题,使需要隆鼻的患者更加受益。此法操作简单,切口相对隐蔽,效果明显,对于唇裂两期鼻畸形的临床整复提供了有意义的指导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国民,杨育生.重视和规范单侧唇裂整复术[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8,(11):657-658.

    [2]Cheon YW,Park BY.Long-term evaluation of elongating columella using conchal composite graft in bilateral secondary cleft lip and nose deformity[J].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2010,(02):543-553.

    [3]Cutting CB.Secondary cleft lip nasal reconstruction:state of the art[J].Cleft Palate-Craniofacial Journal,2000,(06):538-541.

    [4]罗勇,高建华.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综合整复术[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0,(12):711-712.

    [5]Lu TC,Lam WL,Chang CS.Primary correction of nasal deformity in unilateral incomplete cleft lip: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three techniques[J].Plast Reconstr Aesthect Surg,2012,(04):456.

    [6]Jeong HS,Lee HK,Shin KS.Correction of unilateral secondary cleft lip nose deformity by a modified tajima′s method and several adjunctive procedures based on severity[J].Aesthetic Plastic Surgery,2012,(02):406-413.

    [7]李增健,白晓峰,刘强.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伴歪鼻畸形的同期矫正[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8,(04):250-252.

    [8]杜本军,王生钰.单侧唇裂鼻软骨不同程度畸形的个性化整复[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2,(02):92-94.

    [9]Friedman O,Akcam T,Cook T.Reconstructive rhinoplasty[J].Archives of Facial Plastic Surgery,2006,(03):195-201.

    [10]杨斌,熊斌,赵敏.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的修复[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10,(04):233-236.

     

    ↑上一篇:鼻内镜下歪鼻畸形矫正术
    ↓下一篇:Ⅱ度小耳畸形残耳组织在再造耳修整中的作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