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耳鼻咽喉科学》

    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鼻出血65例体会

    发表时间:2014-01-15  浏览次数:1067次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的常见急症之一,反复鼻出血常可致贫血,特别是顽固性鼻出血,出血凶猛,严重者可致失血性休克从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2]。以前由于前鼻镜下视野小、能见度差、操作受限,很多患者找不到出血点,只能行传统的前鼻孔填塞、前后鼻孔填塞或血管结扎等治疗[3],但这些方法盲目性大,疗效不确切,患者痛苦大[4],而且鼻腔填塞还会引起诸多并发症,如鼻中隔黏膜坏死、鼻中隔穿孔、鼻窦炎、晕厥甚至少见的感染性休克综合征以及严重的低氧血症[5],如治疗无效仍会反复出血,则临床治疗比较棘手,甚至有点束手无策的感觉,且易引起纠纷。如何能准确地找到出血点,并迅速有效地止血,一直以来都是耳鼻喉科医师探讨的问题,随着鼻内镜的出现,这一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我科2009~2012年在鼻内镜下以双极电凝治疗鼻出血65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65例中男39例,女26例,年龄21~86岁,其中合并高血压者44例,有3例服用抗凝药,有1例合并鼻息肉,全部患者均排除血液疾病,无凝血障碍。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单,取0°或30°鼻内镜,以1%呋麻滴鼻液棉片及2%丁卡因棉片充分收缩及麻醉鼻腔黏膜,取出棉片时注意观察棉片有无血迹,有时可根据棉片血染部位确定出血点,麻醉收缩满意后,在吸引器吸引下仔细全面检查鼻腔,先观察鼻腔前部,从鼻中隔自前向后,按先总鼻道、下鼻道,后中鼻道,嗅裂的顺序寻找出血点,如处于出血状态,可沿出血方向边吸引边寻找,若处于出血间歇期,要重点检查鼻中隔Little区,下鼻道后穹窿顶部,中鼻道后端及嗅裂鼻中隔部,必要时可结合中下鼻甲骨折移位,大多能找到出血点,如不能明确,对可疑出血点,可用吸引器头轻触“激惹”出血进而明确,出血部位明确后,以双极电凝行电凝止血,如出血凶猛无法寻找出血点的患者,先用凡士林纱条填塞,两天后鼻内镜下抽出纱条,再次鼻内镜下寻找出血点并电凝止血,电凝后创面红霉素眼膏涂布,无需填塞任何填塞物,患者无明显不适感。

     

    2结果

    65例患者中,62例找到出血点,经双极电凝止血后未再出血。1例因出血凶猛,采用凡士林纱条填塞2 d后再次鼻内镜下找到出血点,经电凝止血后未再出血,2例未能找到出血点并反复出血,经DSA下行血管栓塞治疗后好转。所有患者均无鼻腔粘连及鼻中隔穿孔发生。    

     

    3讨论

      随着鼻内镜技术在耳鼻喉科的逐步推广应用,为治疗鼻出血提供了一个直观且明确有效的方法。鼻内镜采用冷光源,亮度好、视野清晰,利用不同角度窥镜可以仔细检查鼻腔的各个部位,尤其是一些隐蔽的部位,基本消除了鼻腔的盲区,可以比较准确地找到出血点,并且可以在直视下利用双极电凝等进行止血,止血精确,损伤小,有效地避免了鼻腔填塞、血管结扎及血管栓塞等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及可能引起的并发症[6]。

      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止血的关键是寻找出血点,检查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鼻黏膜,引起继发性出血,鼻中隔前下方Little区出血最常见,其次为下鼻道后穹窿顶部、嗅裂鼻中隔部、中鼻道后上部,另外也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大致判断出血方向和部位,有时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患者泪小点溢出过鲜血,则出血部位大多在下鼻道;如患者在出血前感觉有热自上向下流出,出血点一般在嗅裂。明确出血点后即可用双极电凝直接电凝,该手术损伤范围小,患者痛苦小、恢复快。但在临床上有些难治性鼻出血患者,由于多次鼻腔填塞或反复鼻内镜检查,极易对鼻腔黏膜造成损伤,形成新的出血,干扰原发出血灶的寻找与判断[7],应注意与原发出血灶相鉴别,如将这些渗血点误认为出血点并电凝治疗,常导致再次出血,增加治疗难度。

      但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也发现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①对于鼻腔狭窄或鼻中隔偏曲患者,双极电凝不能通过或不能张开,达不到止血目的,需将鼻甲骨折外移,必要时甚至需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②对于出血凶猛的患者,由于出血量大,影响视野,无法寻找出血点,只能先行鼻腔填塞,两天后抽出填塞物,再次寻找出血点。③有试验表明,电凝可使小于4 mm的血管凝固[8],故对于较大的动脉出血,双极电凝无效,仍需行血管结扎或血管栓塞治疗。④对于一些全身疾病诱发的鼻出血,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止血简便易行,止血准确,效果好,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为治疗鼻出血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4参考文献

    [1]张培华.鼻内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45例[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4):935.

    [2]董文汇.鼻内镜下鼻腔深部顽固性出血的治疗[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2,18(4):319.

    [3]黄选兆,主编. 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4-129.

    [4]郑中立.耳鼻咽喉科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17-129.

    [5]Minni A,Dragonetti A,Gera R,etal.Encloscopic management of recurrent epistaxis:the experience of twometropolitan hospitals in Italy [J]. ActaOtolaryngol,2010,130(9):1048.

    [6]韩德民.周兵. 鼻内窥镜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74-175.

    [7]叶卫东,刘兴华,刘红梅,等.鼻内窥镜下局部电凝微创填塞治疗顽固性鼻出血[J].吉林医学杂志,2013,34(13):2438.

    [8]谢宏武,包小庆,陈玉赞,等. 隐蔽部位鼻出血的再认识与治疗[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41(3):305.

    ↑上一篇:喜炎平雾化吸入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一篇: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32例临床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