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耳鼻咽喉科学》

    鼻内镜在局部鼻中隔偏曲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09-06-29  浏览次数:1587次

    作者:郝玉川,王惠勤

    【关键词】  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喉科多发且常见疾病,重要临床症状有头痛、鼻塞、鼻出血等症状,治疗方法以手术矫正为主,传统的手术方法是在额镜下行鼻中隔黏骨膜下切除手术,术后可出现鼻中隔血肿、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随着鼻内镜的临床应用,我科自2002年1月~2006年1月收治了265例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其中局部偏曲的患者68例,在鼻内镜下行局部矫正手术,效果良好,现总结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8例患者中男41例,女27例,年龄15~59岁,平均34岁。临床表现:单侧鼻塞11例,双侧鼻塞13例,偏头痛49例,反复鼻出血14例,伴有鼻窦炎症27例,下鼻甲病变12例。鼻中隔偏曲的情况:中后端高位偏曲44例,中后端偏曲的患者多数伴有鼻窦炎,中后端低位偏曲的19例,前端偏曲的15例,中后端偏曲的患者以偏头痛的症状为主,大多数是年轻人,前端偏曲的患者以鼻出血为主,大多数是年龄偏大的患者,而中后下端偏曲的患者大多数有外伤史。

      1.2  手术方法  按照鼻中隔偏曲的不同部位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术式。应用日本原装OLYMPUS0°或30°鼻窦内镜及显像系统。患者取平卧位,在中隔偏曲侧皮肤与黏膜交界处做L型切口,剥离黏骨膜至偏曲的后端,前端偏曲的患者距离切口3 mm处和切口同方向切开软骨,并在偏曲的上方或下方纵行切开软骨,再剥离对侧的黏骨膜,取出弯曲的部分,筛骨垂直板和软骨部不偏曲的部分不做分离和切除。后端高位偏曲在皮肤与黏膜交界处垂直切口,剥离黏骨膜至偏曲的后端,高位偏曲的患者大多数偏曲部位在软骨和筛骨垂直板的前端,紧贴偏曲处用黏膜刀切开软骨,剥离对侧的黏骨膜,取出弯曲的骨和软骨,后下端偏曲的患者在骨和软骨部分离开,取出筛骨垂直板弯曲的部分。伴有鼻窦炎症的和下鼻甲肥大的患者,在鼻中隔手术完成后酌情处理鼻窦及下鼻甲,检查中隔手术处无出血后缝合切口,填塞鼻腔,单纯的中隔偏曲的患者填塞一侧鼻腔即可。伴有下鼻甲及鼻窦的患者常规填塞下鼻甲及鼻窦。

      2  结果      68例患者在取出纱条1周后临床症状均消失,行鼻内镜检查鼻中隔矫正效果满意,无鼻中隔血肿、脓肿及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未发现以上并发症,也无鼻腔粘连者。相反患者术后恢复较快。

      3  讨论      鼻中隔偏曲的患者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是目前治疗该病最好的方法。临床观察也发现中隔中后端高位偏曲的患者大多数伴有头痛和鼻窦炎,是中隔和中鼻甲相贴引起的接触性头痛,而鼻窦的开口在中鼻道,中隔偏曲挤压中鼻甲的情况下,影响鼻窦的引流,所以容易引起鼻窦炎。中后端高位偏曲的患者行中隔矫正手术后再行鼻窦手术,术腔宽敞,有利于手术的操作。而以往的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取出大部分的软骨和筛骨垂直板,创伤较大,又常有鼻中隔血肿和鼻中隔脓肿等并发症。而中后端的偏曲大多数是棘突,手术单纯的取出棘突,手术简单省事创伤小,术后效果好,中后端的偏曲术后填塞一侧鼻腔即可,术后患者痛苦小,恢复快。而以前段偏曲为主的偏曲,主要的临床症状是鼻出血,而且鼻中隔的黏膜较差,多有黏膜溃疡和炎症,我们主要是条状的切除部分软骨,松解弯曲的中隔,这样术中出血少,术后也不易出现鼻中隔血肿,鼻内镜下局限性鼻中隔矫正手术,就是以最小的损伤有针对性解除鼻中隔偏曲所引起的压迫和阻塞的临床症状。      传统的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是在中隔的皮肤和黏膜交界处切口,分离黏骨膜到后端,在中隔的切口后3 mm切开软骨剥离对侧黏骨膜到后端,上鼻中隔撑开器,用回旋刀切除大部分软骨,再用咬骨钳子咬出大部分的筛骨垂直板,术后必须行全鼻腔填塞,而且对于中后端的高位偏曲还要考虑术后鼻梁的畸形问题,手术创伤较大。而鼻内镜下中隔局部偏曲的手术,黏骨膜分离的少,黏膜的损伤小,术后填塞少,患者的痛苦小,手术时间也短,完全达到了微创的手术目的,提高了手术的疗效。总之,鼻内镜在局部鼻中隔偏曲手术中的应用有很多的优势。

      作者单位: 029315 内蒙古通辽,通辽市铁路医院

    ↑上一篇:CO2激光治疗耳廓假性囊肿153例体会
    ↓下一篇:突发性耳聋37例的疗效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