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耳鼻咽喉科学》

    颈动脉体瘤切除致舌咽、迷走神经损伤1例

    发表时间:2009-10-22  浏览次数:711次

    颈动脉体瘤切除致舌咽、迷走神经损伤1例作者:王兴权 孙立民    【关键词】  颈动脉体瘤  颈动脉体瘤临床较少见,我科于2003年偶遇1例,现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  患者,男,45岁,因右颈部肿物2个月而就诊。2个月前来医院复查(肝硬化)时偶发现右侧颈部肿物,无疼痛、发热、吞咽障碍及鼻部流血病史。查体:右侧下颌角下方、颈动脉分叉高度见一约40cm×6.0cm×2.0cm大小肿物,硬度中等,无触痛,界限清楚,左右可移动,上下活动受限。核磁共振片显示:肿物包绕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间距增宽。2003年6月2日在全麻下施右侧颈动脉体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物呈暗红色,血管丰富,包绕颈总动脉分叉处。病理报告为颈总动脉体瘤并有癌栓。手术顺利,伤口一期愈合,术后第一天即出现声音嘶哑,但无明显呼吸困难及饮水呛咳。检查:软腭上举佳,伸舌居中。间接喉镜下见右侧声带固定于旁正中位,右侧梨状窝内充满分泌物。右侧咽反射减弱,立即给以先倍领、胞二磷胆碱、绿慕安、维生素B12、葛根素等药治疗,症状无好转。跟踪随访2年,颈部肿瘤无复发,声音仍然嘶哑,饮水呛咳。2  讨论  颈动脉体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外膜中。由上皮样细胞组成,其间有毛细血管和窦内空隙,血液供应多来源于颈外动脉,当血液化学成分有变化时可通过神经反射而影响呼吸、血压、心率和动脉分压,颈动脉体瘤一般分为2种:一为局限型,二为包裹型,瘤体增大可使颈内、外动脉受压,并向外移位,还可累及第Ⅴ、Ⅸ、Ⅹ、Ⅵ、Ⅻ对脑神经。瘤体生长缓慢,可长达十年至数十年,个别病例有恶变的可能。本例病理报告已发现癌栓,因此对此种患者术后要给予放疗及抗癌药物,并定期进行颈部、脑、肝、肾等脏器的检查,以防止远处脏器转移。本例肿瘤切除时损伤了舌咽、迷走神经,致使患者术后立即出现声音嘶哑和饮水呛咳。术后虽然给以大量的胞二磷胆碱、先倍领、维生素B12等神经营养剂和扩血管药物,但神经功能终未能恢复。  颈动脉体瘤切除致舌咽、迷走神经损伤临床少见,特予以报告。

    ↑上一篇:鼻内镜检查在鼻咽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下一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头颈部肿瘤的表达及意义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