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麻醉学》

    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对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4-02-24  浏览次数:1186次

    手术患者在手术和麻醉前后可产生不同程度的生理、心理反应,甚至会影响手术及麻醉的进行。硬膜外麻醉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但患者术中仍有意识和知觉,导致患者产生焦虑,影响了麻醉效果[1]。本研究对硬膜外麻醉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措施,临床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行硬膜外麻醉的手术患者109例,男49 例,女60例,年龄20~69岁,平均(41.38±7.51)岁。剖宫产21 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21例,髋关节置换术19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7例,其他手术31例。分为对照组(54例)与观察组(5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2]: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措施。

    1.2.1 术前探视:患者术前缺乏对麻醉、手术方法等的了解,难免会引起紧张、焦虑,严重者会影响麻醉效果。因此,手术室护士可术前1 d至病房探视患者,介绍相关情况,增加患者对硬膜外麻醉的认识,最大程度减轻紧张感。

    1.2.2 术前及麻醉中护理:术前准备好相关药物、器械,确保仪器的工作状态正常。患者入室后,主动介绍手术环境,安抚患者情绪;协助麻醉医生摆放患者体位,麻醉过程中通过握手、语言安抚,创造麻醉操作的外部因素。

    1.2.3 术中护理:术中密切注意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及时更换输液。由于麻醉过程中患者仍有意识,相关操作会引起患者血压、心率的变化,手术室护士可通过语言交流,减低患者负性情绪及应激反应。

    1.2.4 术后护理及随访:术后协助手术医师擦净患者皮肤血迹及消毒液,注意患者保暖。搬运患者注意保护手术切口及引流管。一般于术后3 d内对患者病房随访,了解麻醉镇痛情况,记录术麻醉效果。

    1.3 评价标准及观察指标:根据患者术中感受及术后随访,将麻醉效果分为优、良、差。优:患者无疼痛感;良:患者偶有不适或轻微疼痛感;差:患者疼痛明显或难以忍受;优良率=(优 +良)/总数100%。观察患者入室前、麻醉后15 min的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5.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入室前、麻醉后15 min的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比较:观察组入室前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后15 min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麻醉情况评价:观察组优良率为92.7%(51/55),高于对照组的72.2%(39/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

    硬膜外麻醉是一种向硬脊膜外间隙注入麻醉药物,阻滞脊神经根而产生麻醉作用的麻醉方式。因麻醉方式简单易实行、效果好,对呼吸、循环的影响较小且经济便宜等因素,临床应用较为广泛。麻醉和手术会对患者心理和躯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强烈的应激反应,后者会直接影响麻醉效果[3]。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单纯硬膜外麻醉阻滞不全发生率达13.7%[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麻醉后15 min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人性化护理措施可明显减轻焦虑反应,提高麻醉效果,保证患者积极配合麻醉及手术,减少意外风险的发生。综上所述,手术室建立人性化护理干预程序,如行为、心理干预、术中关怀、术后随访等,有助于患者麻醉及术后恢复。

    4 参考文献

    [1] 文燕华.手术室护理风险的影响因素及防范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4):97.

    [2] 张宏杰.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3):165.

    [3] 李 婧.术前访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的影响效果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34(1):113.

    [4] 王 燕,丁 玲,武素霞.舒适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6):38.

     

    ↑上一篇:吸入性麻醉药对促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下一篇:高龄患者麻醉60例临床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