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麻醉学》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无痛肠镜的体会

    发表时间:2012-10-24  浏览次数:890次

      作者:谭宗池,张兴,庞德春,范海鸥,韦良宏,邹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 探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无痛肠镜检查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60例ASAⅠ~Ⅱ级在门诊做无痛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均为30例,F组为丙泊酚+芬太尼组, K组为丙泊酚+氯胺酮组,F组先静脉注入芬太尼1 μg/kg,1 min后继续静脉注入丙泊酚1.0~1.8 mg/kg,K组先静脉注入氯胺酮0.5 mg/kg,1 min后继续注入丙泊酚1.0~1.8 mg/kg,注药中密切观察受检者的反应,待其睫毛角膜反射消失,即停止注入丙泊酚开始插肠镜检查,记录两组受检者麻醉前(T0)、肠镜检查开始时(T1)、肠镜经过结肠肝曲时(T2)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肠镜操作时间、苏醒时间、离院时间和丙泊酚的总量。结果 F组HR在T2较T0明显下降,MAP在T2较T0明显下降,SpO2在T1较T0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K组MAP在T2较T0明显升高,SpO2在T1较T0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苏醒时间和离院时间F组明显短于K组。结论 在门诊无痛肠镜检查麻醉中,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组优于丙泊酚复合氯胺酮组。

      【关键词】 丙泊酚;芬太尼;氯胺酮;无痛肠镜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随之上升,越来越难以接受清醒状态下的各种内窥镜检查。我们近年来在门诊应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于无痛肠镜检查,并与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进行比较观察。现就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ASA Ⅰ~Ⅱ级在门诊进行结肠镜检查患者,男37例,女23例,年龄17~71岁,无明显呼吸循环系统疾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F组(丙泊酚+芬太尼组),K组(丙泊酚+氯胺酮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患者无痛肠镜检查前30 min均肌注戊乙奎醚0.015 mg/kg和山莨菪碱0.3 mg/kg,进入内窥镜室后开放一条上肢静脉,连接心电监护仪,连续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SpO2),并常规吸氧3.0 L/min。F组患者先静脉注入芬太尼1.0 μg/kg,1 min后静脉推注丙泊酚1.0~1.8 mg/kg,K组患者先静脉注入氯胺酮0.5 mg/kg,1 min后静脉推注丙泊酚1.0~1.8 mg/kg,注药中密切观察受检查患者的反应,待其睫毛角膜反射消失,即停用丙泊酚开始置入肠镜进行检查,检查过程视检查时间长短及患者反应酌情追加丙泊酚少量(30~50 mg),检查过程中若血压(Bp)下降超过基础值的20%或收缩压低于12 kPa(90 mmHg),可酌情追加麻黄碱5 mg,HR低于60次/min即追加阿托品0.2~0.5 mg,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置入肠镜时(T1)和肠镜经过结肠肝曲时(T2)的HR、MAP、SpO2以及肠镜操作时间、术毕苏醒时间、离院时间和丙泊酚的总量。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以±s表示,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包分析,组内麻醉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两组间比较用差值进行成组设计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 果

      两组患者均能在无痛麻醉状态下顺利完成肠镜检查,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丙泊酚的用量无明显差别,苏醒时间和离院时间F组患者明显短于K组患者,见表1。两组患者麻醉前后各时点HR、MAP、SPO2变化见表2。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表2 两组患者麻醉前后各时点HR、MAP、SpO2变化注:与麻醉前T0比较,t=2.7705,*1P=0.0075,t=4.1209,*2P=0.0001,t=8.2952,*3P=0.0000,t=6.4231,

      3 讨 论

      肠镜检查的镜身在肠腔内推进时肠道受刺激会反射性痉挛,肠道及肠系膜受到牵拉,特别是镜身通过结肠脾曲和肝曲时牵拉刺激更加强烈,加上充气对肠管的急性扩张等原因会引起内脏痛和躯体牵涉痛,患者难以忍受,并可能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从肠镜检查安全和患者无痛要求出发,临床上越来越多地开展无痛肠镜检查。

      国内黄冰等[1]曾应用解痉催眠镇痛法行无痛肠镜检查,我们应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无痛肠镜检查,麻醉效果满意。丙泊酚是一种新型短效静脉全麻药,时效仅为8~15 min,苏醒迅速而完全,无遗忘作用,与芬太尼合用镇静镇痛更加完善,并能减少丙泊酚的用量。我们的经验是注重术前用药,盐酸戊乙奎醚能抑制呼吸道黏膜腺体的分泌,具有很强的抗胆碱作用,同时几乎不增加患者的心率,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甚小。山莨菪碱属外周型抗胆碱药,中枢兴奋作用仅为阿托品的1/20,但对胃肠道平滑肌的M型胆碱能受体亲和力强,是临床常用的胃肠道解痉镇痛药。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后,患者在检查过程中无任何痛苦,检查者观察到患者肠管松弛,蠕动减慢或消失,从而使操作更容易,缩短检查时间,提高检查的成功率。国内章晔颖等[2]人应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靶控输注于无痛肠镜检查,将丙泊酚200 mg与芬太尼0.05 mg混合后设立丙泊酚血浆靶浓度在2.5~4.5 μg/mL,镇痛控制更加容易,镇静深度更加易于掌握,丙泊酚用量更精确,所需剂量明显减少。

      K组无痛肠镜检查患者苏醒时间和离院时间明显长于F组,这与氯胺酮0.5 mg/kg即可产生强效镇痛效果而代谢相对较慢有关。氯胺酮部分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使循环中儿茶酚胺水平升高,抑制中枢对儿茶酚胺的再摄取,从而显示心血管系统兴奋,故可减轻丙泊酚的循环抑制作用。两组患者丙泊酚用量无明显差别,也支持氯胺酮镇痛效果。丙泊酚对呼吸有抑制作用,术中常规给氧,密切观察患者的循环和呼吸变化,必要时应做好插管准备,因氯胺酮具有分离麻醉作用,使患者在术中及苏醒后的肢体自控能力远远低于使用芬太尼者,而门诊肠镜检查要求患者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清醒尽早离开,仅从这点而言,使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优于丙泊酚复合氯胺酮。

      综上所述,在门诊无痛肠镜检查中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无痛肠镜检查明显优于丙泊酚复合氯胺酮,是较理想的麻醉方式。

      【参考文献】

      [1] 黄冰,陈圣和,陈寿根,等. 解痉催眠镇痛法无痛肠镜[J].中国内镜杂志,2003,9(7):46.

      [2] 章晔颖,陆明.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不同给药方式在无痛肠镜的应用[J]. 实用疼痛学杂志,2007,3(4):256.

    ↑上一篇: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术的麻醉处理
    ↓下一篇: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机制的新认识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