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麻醉学》

    自控静脉镇痛用于治疗性引产分娩的观察

    发表时间:2012-05-29  浏览次数:815次

      作者:刘福虹,王金玲  作者单位: 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科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麻醉减轻或消除治疗性引产产痛。方法选择150例无产科、麻醉科禁忌症的因胎儿畸形需要引产分娩的产妇(观察组),在宫口开大1~2 cm时,施行静脉麻醉。同时选取条件相似,不用任何镇痛措施的150例引产分娩的产妇进行对照(对照组)。比较2组产痛程度、血流动力学产程进展速度、产后出血量、胎盘自娩时间、胎膜残留。结果 观察组镇痛有效率、产程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观察组产后出血量、胎盘娩出时间及胎膜残留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麻醉应用于中期引产分娩,可达到镇痛要求,产程加速,对机体无不良影响。

      【关键词】 引产;产科镇痛;麻醉,静脉

      随着围产保健的不断提高,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 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分娩镇痛。PCEA因效果确切、用药量少而受到医生与患者的青睐,但硬膜外留置镇痛引起脊髓神经并发症屡有报道[1]。因此提高镇痛质量,降低不良反应与并发症,镇痛方法与途径的合理选择至关重要。自控静脉镇痛(PCIA)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术后镇痛,本文对因胎儿畸形而行治疗性引产患者采用PCIA,旨在了解镇痛效果、产力、产程等,体会操作简便,效果确切,产妇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在我院因胎儿畸形引产的病例,自愿要求无痛分娩的产妇150例为观察组,同期没有行无痛分娩的治疗性引产分娩者150例作为对照组。2组一般资料有均衡性。

      1.2 方法 观察组产妇当宫口开至1~2 cm时,予以芬太尼100 mg+氟哌利多5 mg+咪达唑仑5 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至总量300 ml,静脉滴注,5.0 ml/h,锁定时间为15 min,不给负荷量,在持续注药5.0 ml/L的基础上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自控追加药量,每隔15 min,可追加1.0 ml药液。持续泵输注镇痛直至胎儿胎盘娩出,对照组产妇不实施任何镇痛处理。

      1.3 疼痛评级 根据产妇主诉分为Ⅲ级[2],Ⅰ级:无痛或稍感不适,活动自如;Ⅱ级:轻度疼痛,可以忍受;Ⅲ级:中度或重度疼痛,难以忍受,不能合作。Ⅰ、Ⅱ级为镇痛有效,Ⅲ级为镇痛失败。

      1.4 观察指标 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产程进展、产后出血胎盘娩时间和对胎膜残残留影响。

      1.5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麻醉效果 观察组Ⅰ级115例;Ⅱ级23例,Ⅲ级12例,有效率92%;对照组Ⅰ级2例;2级13例;级135例,有效率为1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血液动力学变化 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脉搏和血氧饱和度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

      2.3 2组产程比较 观察组产程(178±28)min较对照组(256±78)min明显缩短(P<0.01)。

      2.4 对产后出血的影响 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分别为(46±78)ml和 (50±66)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5 对胎盘娩出时间影响 观察组与对照组胎盘娩出时间分别为(15±7)min和(16±6)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6 对胎膜残留影响 观察组与对照组胎膜残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是 20世纪70年代Sechzer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即患者感觉痛时通过计算机控制的微量泵,主动向体内注射既定剂量药物,在遵循止痛的原则前提下,减少医务人员操作,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此种用药原则在疼痛药理、疼痛生理等方面均有一定优越性,是一种超前镇痛机制[3]。分娩疼痛主要是由于子宫收缩,宫口扩张及子宫周围的组织受到牵拉而产生,在分娩过程中给予镇痛同时可以减轻产妇的痛苦,缩短产程,维持分娩过程中产妇生命体征的平稳[4]。理想的分娩镇痛要求是:(1)对母婴影响小;(2)易于给药起效快,作用可靠能满足分娩的镇痛需要;(3)不阻滞运动神经,不影响宫缩,产妇仍能活动自如;(4)产妇清醒,能主动配合分娩全过程。本文体会应用静脉麻醉分娩镇痛,能达到上述要求。

      3.2 分娩镇痛复合多种药物镇痛效果较好[5,6],低量芬太尼+氟哌利多+咪达唑仑即能很好地缓解和消除疼痛,又可镇静止吐。 芬太尼镇痛效果比吗啡强,其半衰期与吗啡相同,脂溶性好,起效快,药物再分布也快。只要少量的药物进入脑内即能发挥药理作用。恶心、呕吐是麻醉性镇痛药物共同的不良反应,通过加用丁酰苯类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利多,利用其镇静、镇吐作用而有效的消除了这一不良反应。咪达唑仑是目前临床上惟一的水溶性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具有催眠和抗焦虑作用,咪达唑仑本身虽没有镇痛效果,但对阿片类药物具有协同作用,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及负反应[7]。因此3种药物有机的结合,镇痛效果较好。PCIA优点在于实现用药量和用药次数个体化[8]。本资料研究使用分娩镇痛过程中,产妇无明显的血压下降,且可使宫口扩张迅速。

      3.3 静脉给药先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再经脑脊液循环抵达脊髓,相对硬膜外给药作用弱,产生尿潴留少。PCIA较PCEA便于管理观察,也较安全,静脉穿刺针脱出,重新穿刺损伤小,患者较易接受,感染机会相对要少,无导管折断的可能。本文研究显示,静脉麻醉应用于中期无痛分娩镇痛作用快,效果满意,不增加产后出血量,不影响血流动力学,安全性强,不失为一种理想方法。但应有专人负责,密切检测产妇使用分娩镇痛过程中的生命体征及宫缩情况,宫口开大情况。

      产妇自控分娩镇痛的优点主要是镇痛效果好,用药量少,持续用药可使血药质量分数始终在最低有效镇痛状态[9]。使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生命安全、舒适无痛苦。值得在治疗性引产分娩镇痛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天德,刘桥义.持续脊麻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临床麻醉学杂志,2001,17:407.

      2 Liu SS,McDonald SB.Current issues in spinal anesthesia.Anesthesiology,2001,94:888.

      3 罗爱伦主编.患者自控镇痛-镇痛新概念.第1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3664.

      4 吴超然,孙静,陶洁.硬膜外分娩镇痛30例临床观察.临床麻醉学杂志,2000,16:569571.

      5 Kehlet H.Multimodal approach to control portperative pathophysiology and Rehabilitationg.Br J Anaesth,1997,78:606617.

      6 喻红辉,罗爱林,田玉科.芬太尼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临床麻醉学杂志,2004,20:268270.

      7 刘俊杰,赵俊主编.现代麻醉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28.

      8 庄心良,曾国,陈伯鑫主编.现代麻醉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5462565.

      9 齐亚新,田玉玲,孙亚平,等.自控镇痛应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问题的分析与护理.河北医药,2009,31:21652166.

    ↑上一篇:小儿包皮环切术的麻醉处理
    ↓下一篇:骶管阻滞复合七氟烷麻醉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