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老年医学》

    老年痴呆的护理进展

    发表时间:2014-01-21  浏览次数:1023次

    通讯作者:李福玮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痴呆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疾病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研究对老年痴呆的有效护理措施,对提高其生活质量、减轻其家庭及社会的负担与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医学与社会意义。

    老年痴呆的常见临床分型主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及混合性痴呆。其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记忆减退,计算力下降,运动语言能力降低,情绪低落,人格改变和精神症状,空间位置觉障碍等。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预计到203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3.75亿,占人口总数的24.75%。全世界范围内65岁以上老年痴呆的患病率高达8.4%,并且该病的患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以指数的方式进行增长[1]。有研究报道,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痴呆发病率为10%;8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痴呆发病率高达47%[2];北京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痴呆患病率为7.5%,平均年发病率为1.6%[3]。本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衰退性疾病,在发达国家,老年痴呆是位于心脏病、肿瘤和脑卒中之后的第四位死因,中国老年痴呆病死率为6.06/1 000人年[4]。目前,本病尚无特殊治疗药物和方法,最后发展为严重的痴呆,常因褥疮、骨折、肺炎、营养不良等继发的躯体疾病或衰歇而死亡[5]。针对这种特殊性,去研究如何延缓老年痴呆患者的病情发展及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护理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查找被Pubmed收录的文章,检索1979~2012年间关键词和主题中含有 “Alzheimer”、“Nursing”的文章。搜索出相关文章共3156篇。从文献数量分布看,呈现快速增张的趋势,显示出伴随老年痴呆社会问题的突出,在全球范围该病得到了各界越来越多的重视,研究资源也在不断地增加(见图1)。

    图11979~2012年Pubmed收录的与老年痴呆有关的文献数量

    国内的研究报告显示基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老年痴呆患者进行护理:生活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护理,安全护理,并发症预防及护理,心里护理,康复训练护理,照护者培训,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下面我们就此作详细讨论并介绍其相关研究进展。

    1护理方法

    1.1生活护理:对于轻度及中度的痴呆患者,其还具备一定程度的生活能力,照护者要注意不能全部包揽,要尽可能的针对患者的能力让其实现其自理能力[6]。防止其依赖性过强,鼓励其自己动手动脑,注意保持个人卫生,整理房间,督促协助其勤沐浴、更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干爽;患者常用的物品要有颜色温暖明显的标志;尽量使患者最大程度的维持之前正常的生活状态。

    1.2饮食护理:老年痴呆患者本身由于其年龄高,消化吸收能力降低,部分患者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肺功能不全等,容易出现营养不良,所以合理均衡的饮食对患者病程的延缓、健康的促进很关键。照护者要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忌暴饮暴食,要定时定量,如果患者不能自己控制,其饮食食一定要有专人看护协助。饮食要低盐、低脂、低糖、低胆固醇,食物要细软易消化,富含纤维素,充足优质蛋白及新鲜蔬菜水果,维生素及矿物质的摄入也要保证,其对人体大脑神经系统的活动和神经肌肉活动的正常调节起重要作用[7]。

    1.3药物管理:药物的管理非常重要,按时按量的用药对疾病进程的减缓起关键作用。由于患者的依从性差,所以对于口服药要代为妥善保管,服药时要保证药物入口下肚,以免发生漏服、错服、过量等不良事件;另外患者的表达能力存在不同程度的受损,所以对于药物的不良反应照护者更要加强观察,发现异常要及时妥善处理。

    1.4安全管理:对于轻度及中度患者,要防止其单独外出,地面要保持平坦干燥,设法去除台阶,走廊及卫生间设有扶手,卫生间采用坐式马桶,床不宜过高,安装扶手及安全床档,起床要缓慢,先慢慢坐起几分钟后再小心站起,危险品要妥善保管,患者要随身配有名牌,上面标有患者姓名、疾病、住址、联系方式。重度患者要注意其皮肤的护理,保持皮肤、衣物、床单位清洁干燥,翻身1次/2 h,条件许可最好使用气垫床,患者肢体保持功能位。

    1.5并发症预防及护理:由于本病无法从根本上治愈,最终常死于继发病,有研究者对其院内收治的327例患者进行调查研究显示,23.8%的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经Logistic条件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龄、合并糖尿病、饮食无法自理、重度痴呆、合并外伤、括约肌功能障碍、合并慢性支气管炎、长期卧床是老年痴呆住院期间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8]。所以要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策略。有研究者对其院内收治的10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因感染导致痴呆患者死亡占死亡人数的52.38%[9]。对于预防继发感染的护理措施要得到重视。有研究报道,老年痴呆的住院患者中,45%存在吞咽功能障碍[10]。采用吞咽功能恢复训练、防噎食吞咽技巧训练、营造安静的进餐环境及调整患者饮食的方法可以提升患者吞咽功能,扩大饮食种类,改善其机体的营养状况[11]。

    1.6心理护理:老年痴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孤僻、冷漠的表现,照护者要有耐心,充分理解患者,使其得到信赖感。每天要保证一定时间的交流,交流时尽量使环境保持安静、舒适,减少干扰因素。交流不能着急,语气要温和,音量适当,吐字清晰[12]。不要采取简化的交流,比如让患者回答“是”或者“不是”,要尽量让患者多的去表达,交流的同时又训练了其思维及表达能力。非语言沟通技巧也很重要,有研究报道抚触、握手、关切的眼神可以使患者产生安全感[13]。触摸在老年患者护理中的作用定位为可使他们的身心处于最佳自然状态势[14]。还有研究者采用首诊负责制的护理模式对降低或控制痴呆激越行为起到积极作用[15]。但由于其研究样本量小、痴呆类型不一致及病情严重程度有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其远期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索。有研究者对62例中度痴呆患者进行研究,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运用情感护理法对干预组的32名患者进行6个月研究结果显示,情感护理法能改善中度老年痴呆患者的情感症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16]。

    1.7康复护理:对于不用绝对卧床的患者,要鼓励其参加户外活动、文娱节目,比如:太极拳、读书、看报、书法、绘画、唱歌、看电视、吹奏乐器、拼图、折纸、下棋、养花草等。这些活动有利于维持其肢体功能的健全和认知功能的维持。有研究者采用3R护理法,其在患者的康复护理疗效上具有明显效果,能够促进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17]。有研究者采用3+1整体康复护理模式对实验组的120例患者进行6个月的护理后,结果显示其方法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认知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18]。

    1.8照护者培训:有研究者对当地8所养老机构的共205位养老护理员进行痴呆护理健康教育的干预研究,随机抽取4所养老院104名护理员为实验组,采用Green和Kreuter等人共同创建的PRECEDE-PROCEED模式[19],包括痴呆护理知识、态度、价值观教育,痴呆护理技能培训,成立养老机构行政管理人员参与的教育领导小组,中期教育效果评价,对实验组进行6个月干预,结果显示照护者的痴呆护理知识、信念、行为方面均较干预前具有显著改变和提高,与对照组行为方面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可见,对照护者采取有效地培训能够提高其护理水平,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瑞典等国家专门成立了照料研究中心,研究老年痴呆的各种护理照料等问题。美国等国家对老年痴呆的护理模式主要有:居家护理型、社区和社区护理机构型、扶住照料居住型三类,由于第三种既有专业的照护人员,又能为患者营造一个积极、安全和富有感情色彩的环境,老年朋友生活在一起,相互帮助、交往、沟通、鼓励、监督,尤其是健康的老人自愿扶助患病老人,使他们的生活空间、心理空间得到最大的拓展,生活又产生了动力和活力,所以这种形式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21]。

    1.9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由于我国社会现状及受传统文化习惯的影响,有文献显示96%的老年痴呆患者在家由家属照护,主要是其配偶及子女[22]。主要居家照顾者以女性居多,57.8%的照顾者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下,缺乏相关疾病的照顾知识[23]。有调查发现93.8%的照护者希望从医护人员处获得健康知识[24]。影响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因素有痴呆患者和照顾者两方面的因素,所以对患者极其照护者的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要给患者制定合理的生活计划,改善睡眠状况,定期随访,亲属要定期做心理咨询。

    2小结

    根据我国国情,如何将医疗机构、社区及家庭结合起来针对患者进行有效、系统、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从而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将成为研究工作的重点。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能够促进痴呆患者的认知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家属的护理强度,减轻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痛苦和社会家庭的负担与压力,具有十分明显的医学与社会意义。

    3参考文献

    [1]袁勇贵,唐勇.精神科门急诊手册[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87.

    [2]王雪华,老年痴呆病人的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7,21(2):379.

    [3]汤哲,孟琛,陈彪,北京地区老年痴呆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8):734.

    [4]洪震.我国近年阿尔茨海默病流行病学研究现状与展望[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5,11(4):195.

    [5]郝伟主编.精神病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18.

    [6]Rogers JC,Holm MB,Burgio LD,et al.Excess disablitity during morning care in nursing home residents with dementia[J].Int Psychogeriatrics,2000,12(2):267.

    [7]孙水荚,曾慧,张群.老年人认知功能的研究进展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8,22(2A):285.

    [8]霍丽明,苏保育.老年痴呆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23):2949.

    [9]陈爱华.106例老年期痴呆病人临床资料分析及其护理[J].护理研究,2003,17(2):131.

    [10]Sue EE,Dysphagia and aspiration pneumonia in older adults[J].J Am Acad Nurse Praet,2010,22(1):17.

    [11]顾红,曹新妹,俞蓓红.护理干预对老年期痴呆患者吞咽障碍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9):873.

    [12]黄巧,徐水能,卢少萍.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沟通技巧[J].现代护理,2005,11(4):282.

    [13]Kim EJ,Buschmmn MT.The effect of expressive physical touch on patients with dementia[J].Int J Nurse Syud,1999,36(3):235.

    [14]周枫,周小榕.触摸对老年患者的作用[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1):41.

    [15]陶凤英,沈凤花.首诊负责制护理模式对老年痴呆患者激越行为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5):4325.

    [16]诸凤芳,王红芳,曹芝贤.情感护理法对延缓中度老年痴呆进程的效果,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9):1060.

    [17]刘梅,秦柳花.3R护理法在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护理,2006,12(1):9.

    [18]于红静,陆新荣,钟玉群.3+1整体康复护理模式对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2.

    [19]王增珍.杜会行为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324.

    [20]崔燕.PRECEDE-PROCEED模式健康教育对养老护理员关于老年期痴呆患者护理知信行的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0):1.

    [21]张少茹,李小妹.老年痴呆的护理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3,22(3):62.

    [22]吴继星,张振馨.北京城乡55岁以上痴呆患者卫生保健现状调查[J].中国康复,2005,20(3):159.

    [23]张锦玉,吕探云,王君俏,等.脑卒中主要居家照顾者照顾负荷与照顾者需求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2):104.

    [24]张月华,卢少萍,符霞,等.老年痴呆患者家属健康教育需求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3,18(7):542.

    [收稿日期:2012-12-19编校:梁丽梅]

    ↑上一篇:老年高血压综合干预效果分析
    ↓下一篇:经后路钉棒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老年无神经症状性胸腰椎骨折疗效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