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老年医学》

    老年患者血清梅毒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出现假阳性的原因分析

    发表时间:2014-01-20  浏览次数:1016次

    梅毒是临床常见性病传播疾病之一,其病原体为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又叫苍白螺旋体[1]。临床表现多样,病情复杂,发病率在我国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已成为重要的临床医学问题。梅毒的诊断主要靠临床症状和血清检查,常见的是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PA)和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PA已经确定为美国疾控中心的标准方法[2]。ELISA因其操作方便,结果较为准确,价格低廉在国内还受到广泛的使用。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笔者发现无临床症状和疾病接触史可出现假阳性,因此,笔者总结了我院1 013例梅毒血清检查结果分析出现假阳性的原因,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7月~2013年4月期间在我院梅毒血清检查的老年患者1 013例,其中男625例,女388例,年龄60~85岁,平均(72.5±5.2)岁。选取同期中青年体检患者1 125例为对照组,年龄20~55岁,平均(32.7±8.4)岁。两者受检测者数量、性别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仪器和试剂:仪器为TECAN-f50全自动酶标免疫检测仪和河南基波全自动立式洗板机,ELISA和PA试剂盒购自北京华大吉比爱生物药业公司和日本富士瑞欧株式会社。

    1.3方法:所有试验均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所有受检测者先采用ELISA法检测,阳性者再采用PA进行确诊。总结老年患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假阳性的原因。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假阳性率比较见表1。

    表1两组假阳性率对比(例)

    分组例数ELISA阳性PA阳性假阳性率(%)老年组1 01345113.4①中青年组1 12551391.1注:与中青年组比较,①P<0.05。3原因分析

    3.1标本因素

    3.1.1标本处理不完全:血液标本未完全抗凝即开始离心,析出的纤维蛋白易在孔板中形成白色薄膜或者絮状物[3],若清洗不干净,残余在孔板中极易使吸光度值偏高,造成假阳性。

    3.1.2标本溶血:血液样本溶血后细胞内的各种酶和具有酶样活性的物质可与底物非特异性结合,标本溶血时细胞内液的各种活性酶及具有酶样活性的物质可与底物非特异性结合[4];溶血后释放出的血红蛋白(Hb)具有类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可少量吸附于孔板上,随着溶血程度增大而增加,在洗板不彻底的情况下从而使样本OD值升高,造成假阳性。

    3.1.3标本被细菌污染:标本采集后及分离血清时若被细菌污染,也可引起内源性辣根过氧化物酶增多,相应的酶标记方法会产生非特异性干扰,造成假阳性。

    3.1.4标本保存不当:血液标本保存过久易滋生细菌,影响检测结果。时间过长的标本,血清标本IgG聚集成多聚体,AFP形成二聚体,造成假阳性[5]。

    3.2使用仪器及操作因素

    3.2.1拖带现象:全自动家养系统可以准确、快速加样,避免手工的误差也保证了加样的一致性。但是目前的全自动加样仪还不能完全确保一份样本一个加样头。加完样后虽然其可以自动清洗3次,而高浓度的抗原或者抗体标本检测后,拖带污染可能导致后面或者多孔样本的假阳性。

    3.2.2酶标仪:酶标仪进行比色时,当反应板有气泡或者污染时,容易出现吸光度值升高,从而造成假阳性结果。

    3.2.3试验温度:试验温度过高或过低都有可能引起血清蛋白异常,造成假阳性。最好在室温18~25℃进行操作。

    3.2.4操作因素:操作过程中一些因素也会导致假阳性,检测底物反复使用出现被污染或者底物受到阳光照射时间过长会出现假阳性;孔板洗涤过程中出现溢出现象,阳性标本的反应液污染临近孔板造成假阳性;洗涤过程中洗涤时间太短或次数太少,洗涤不充分导致酶制剂残留形成假阳性。

    3.3个人因素

    3.3.1生理机能:ELISA试剂盒主要是通过抗原抗体检测梅毒螺旋体,理论上ELISA的位点少,结果更具特异性,但由于人血清抗原中存在假阳性位点的问题,造成假阳性。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易出现免疫功能异常,产生乙烯异常蛋白干扰检测结果。

    3.3.2疾病:老年人长伴有各种疾病,如肠癌、肺癌、腹腔内膜癌、子宫内膜癌等肿瘤,肺结核,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导致患者自身免疫环境的改变,或者糖尿病、肿瘤、肝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体内含有治疗性抗体、糖尿病抗体、类风湿因子、甲胎蛋白等,使底物出现显色反应,造成假阳性结果。3.4方法学因素

    3.4.1灰带区现象:ELISA是一种定性检测梅毒的方法,在阳性与阴性之间有一条分界线,即判定值(Cut off point),通常在判定值左右有一定的范围,为灰带区。结果位于灰带区的标本易出现假阳性,需要重新检测确定是否为阳性。

    3.4.2空白对照的影响:空白对照组对结果具有很大的影响,比如反应孔出现刮痕,可使测定值升高,不设定对照组也可出现误读形成假阳性。

    4小结

    综上所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老年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敏感性、特异性高,检测费用低的优点,得到广泛使用,笔者分析此法检测假阳性的原因,主要为技术性原因,所以建议ELISA假阳性患者需要PA进行确诊,减少误诊。

    5参考文献

    [1]冯仁丰.临床检验质量管理技术基础[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1.

    [2]周毅.老年梅毒螺旋体感染5l例调查与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4,6(5):7.

    [3]孔丽蕊.3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评价[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18):1119.

    [4]蒋国瑾.ELISA法检测梅毒抗体拖带阳性现象分析[J].浙江实用医学杂志,2004,9(3):375.

    [5]尹跃平.性传播疾病实验室诊断指南[M].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2007:1.

    [收稿日期:2013-06-30编校:费越/郑英善]

    ↑上一篇: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体会
    ↓下一篇: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定量检测在老年性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