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眼科学》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效果探讨

    发表时间:2014-09-30  浏览次数:1948次

    能给予及时科学的治疗,就会导致持续的高眼压,引发视神经不可逆性损伤,最终导致患者视力下降而最后失明[1]。传统临床方法主要采用的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可以达到良好的眼压控制效果,但是该手术方法容易引发滤过泡瘢痕、术后浅前房、低眼压等并发症,从而影响到治疗效果[2]。而随着临床医学的进步与发展,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临床上得到应用,其联合术前穿刺,巩膜瓣、丝裂霉素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临床效果。回顾性分析2010 年5月~2013年5月12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3年5月12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8例,女62例,年龄38~69 岁,平均56岁。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男29 例,女31例,年龄38~69岁,平均56岁。观察组男29例,女31例,年龄38~69岁,平均56岁。两组性别、年龄、生命体征、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与指标: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所有患者例行麻醉处理,采用浓度为0.4%倍诺喜表麻剂以及浓度为2% 0.2 ml利多卡因,麻醉部位取结膜下浸润麻醉,要求整个手术要在显微镜下进行,然后在角膜缘无血管的部位例行前房穿刺,以15°角穿刺,将少许房水放出,基底结膜瓣以角膜缘为基准,完全分离、止血后,使其成为梯形巩膜瓣,大小4 mm×3 mm,在巩膜下放置 MMC棉片,棉片厚度0.2 mg/ml [3],手术中要根据患者年龄以及眼球筋膜囊的厚度,对放置时间进行调整,时间以2~5 min 为宜,要求棉片要尽可能地避开结膜缘,然后将棉片取出,接着采用100 ml的生理盐水迅速冲洗,再次例行穿刺,根据上述步骤进行穿刺,两次穿刺的目的一致,就是为了避免患者眼压突然下降,而引发恶性青光眼、或者是眼内出血现象的发生;最后切除小梁组织以及周围虹膜,大小以1.5 mm×2.5 mm 为宜,在巩膜瓣两侧顶端缝合2针后,两侧做一对可调整的巩膜瓣缝线,外露端从角膜缘前方1 mm透明角膜穿出,打一活结[4]。并根据房水外滤过情况调整缝线张力,直至产生适度房水。分层缝合眼球筋膜囊及结膜切口。传统小梁切除术:基底结膜瓣以角膜缘为基准,切除小梁组织以及周围虹膜,大小以 1.5 mm×2.5 mm为宜,最后将巩膜瓣两侧顶端各缝合,用10-0 尼龙线,分层缝合眼球筋膜囊及结膜切口[5]。另外,需要做好术后处理,根据术后患者眼压的高低,合理选择拆线时机,并且科学按摩,确保眼压控制在8 mm Hg(1 mm Hg=0.1333 kPa)左右。

    1.3 判定标准:术后眼压控制标准,完全控制眼压在21 mm Hg 范围内,部分控制眼压超过21 mm Hg,控制失效:眼压超过21 mm Hg,术后需要1~2种的降眼压药物,且术后需要应用2种以上降眼压药物。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有效率: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8.3%,其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并发症:对照组14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而观察组患者有1例出现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若不能给予及时科学的治疗,就会导致持续的高眼压,引发视神经不可逆性损伤,最终导致患者视力下降而最后失明,属于致盲性疾病。

    3.1 临床特点:传统临床方法主要采用的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可以达到良好的眼压控制效果,但是该手术方法容易引发滤过泡瘢痕、术后浅前房、低眼压等并发症,从而影响到治疗效果。而随着临床医学的进步与发展,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临床上得到应用,其联合术前穿刺,巩膜瓣、丝裂霉素的应用,已经被公认为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种有效途径,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①操作易行、简单、无需特殊设备[6]。②巩膜瓣切面光滑不易产生粘连愈合,大大减少了包裹性滤过泡和无滤过功能的并发症的发生[7-8]。

    3.2 临床效果: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能主动控制房水滤过量,迅速恢复和维持术后前房深度,有效地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如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8.3%,对照组14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而观察组患者有1例出现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充分说明了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良好的临床效果,这也与张伟忠在持续高眼压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临床分析研究结果保持一致[9-10]。因此,为了提升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效果,必须要加强对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机理,确保手术治疗的安全可靠,减少并发症,达到更好的临床效果,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

    4 参考文献

    [1] 陈 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分析 [J].求医问药,2013,4(12):118.

    [2] 高志钢,乔秀娟,姜丽莉.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疗效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9(9):172.

    [3] 赵 艳,旷 琳,杨蕾蕾,等.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比较[J].广东医学,2012,12(10):1800.

    [4] 于光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0例[J].中国医药指南,2013,23(10):210.

    [5] 曾 蕊,高美丽.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6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4(8): 133.

    [6] 周定军.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J].中国现代医生,2010,12(9):142.

    [7] 徐常山,郁建平,徐 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0,11(7):846. [8] 张厚丽,李银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18例围术期护理[J].吉林医学,2011,19(11):4021.

    [9] 张伟忠.持续高眼压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21(1):85.

    [10] 汪 俊,崔 巍.我国原发性青光眼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吉林医学,2012,4(9):667.

    [收稿日期:2014-05-13 编校:潘宏竹]

    ↑上一篇:探讨复方滴眼剂治疗眼部细菌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下一篇:斜视性弱视多焦视觉诱发电位的研究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