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内科学其他学科》

    安胎灵治疗脾肾亏虚型复发性流产60例

    发表时间:2012-05-10  浏览次数:953次

      作者:宋俏蔚,常淑华,赵珊琼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中医院 宁波 315010

      【摘要】[目的]探讨安胎灵与绒毛膜性腺激素/黄体酮合用在脾肾亏虚型复发性流产患者外周血中TH1/TH2漂移的调节作用。[方法]用安胎灵与绒毛膜性腺激素/黄体酮治疗脾肾亏虚型复发性流产患者,以治疗前后为对照,用流式细胞仪及ABCELISA法分别检测血CD4+、TNFα、IL4水平。[结果]①先兆流产患者54例治愈,6例无效,治愈率90%②CD4+治疗前后无显著改变(P>0.05);③IL4治疗后显著上升(P<0.05)④TNFα治疗后显著下降(P<0.05)。[结论]安胎灵与绒毛膜性腺激素/黄体酮合用可有效调节脾肾亏虚型复发性流产患者外周血的TH1/TH2漂移,降低流产风险。

      【关键词】 复发性流产,脾肾亏虚,CD4+细胞;TH1细胞;TH2细胞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Antailing,injection HCG and Progestin on Th1 and Th2 cells in RSA patients with spleen and kidney deficiency.[Methods]RSA patients with spleen and kidney deficiency were treated with Antailing,injection HCG and Progestion,and the changes of Th1 and Th2 cell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90%.CD4+ had obvious changes and IL4 remarkably increased,while TNFα decreased.[Conlusion] Antailing,injection HCG and Progestin had good therapeutic effect on Th1 and Th2 cells in RSA patients with spleen and kidney deficiency.

      Key words:RSA;spleen and kidney deficiency;CD4+ cells;Th1 cells;Th2 cells

      早期自然流产是指妊娠12周以内,连续2次或2次以上,称为复发性流产(RSA),其原因可能与遗传、感染、内分泌、解剖异常等有关,目前研究表明,20%或更多的与免疫有关。母胎界面与外周血的免疫紊乱,TH1/TH2的漂移,TH1细胞的过多表达,可 导致流产的发生。本临床研究,通过观察安胎灵与绒毛膜性腺激素/黄体酮合用在脾肾亏虚型复发性流产中TH1/TH2漂移的调节作用,探讨脾肾亏虚型复发性流产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新途径。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及纳入标准

      参照《中医证候辨治规范》[1]、《中医诊疗常规》[2]、《中医妇产科学》[3],拟定标准如下:(1)早期自然流产(妊娠12周以内)连续2次或2次以上的复发性流产患者;(2)妊娠后出现阴道出血、或(和)腰酸、腹痛等症状和体征,检查子宫口未开,子宫增大与停经月份相符,彩超提示宫内早孕;(3)夜尿频多,面部黧黑,神疲肢倦,纳呆便溏,或月经不调,滑胎后难以再孕,舌淡,苔白,或白腻,脉细滑或沉。同时具备上述条件者即可纳入。

      1.2 一般资料

      2006年10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住院就诊符合脾肾亏虚型复发性流产的先兆流产的患者60例,年龄25~45岁,平均(30.3±4.7)岁。其中阴道出血20例(出血组),腹痛11例(腹痛组),腰酸7例(腰酸组),有两个症状的22例(混合组)均为治疗组。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1)基础治疗:肌注HCG针1000u/d,黄体酮针20mg,1次。(2)中药治疗:按中医辨证施治,健脾益气,补肾安胎,安胎灵以异功散加菟丝子15g、桑寄生15g、杜仲15g为基础方,随症加味:阴道出血多者加仙鹤草20g、地榆炭10g;腹痛者加炒白芍20g,山茱萸10g;腹坠胀加黄芪20g,升麻10g等。1剂/d,水煎服。7d1疗程,服用2个疗程后复查。服药期间不得服用与本病证有关的其他中西药。

      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治疗组在治疗前(即孕5~7周)和治疗2周后(即孕7~9周)治疗失败者因出院故未复查。采取空腹静脉血4ml,分装于2只试管。采用流式细胞仪及ELISA法,对CD4+、TNFα、IL4含量进行测定(试剂盒由北京诺诗公司生产),流式细胞仪型号:美国COULTER公司生产EPICSXL型。

      2.3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制定以下标准: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彩超复查胚胎存活,发育与月份相符;无效:阴道流血增多,伴下腹疼痛,宫口渐开,或彩超提示胚胎死亡,停止发育。

      2.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所有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对结果进行正态性方差齐性检验。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治疗组临床疗效观察

      治疗后,60例患者中临床治愈54例,6例无效,治愈率90%。其中出血组,治愈18例,治愈率90.0%;腹痛组,治愈10例,治愈率90.9%;腰酸组,治愈6例,治愈率85.7%;混合组治愈20例,治愈率90.9%。

      3.2 患者外周血中各项免疫指标治疗前后对比 表1示,治疗后患者外周血中CD4+含量未见明显变化、IL4含量显著上升(P<0.05);TNFα含量显著下降(P<0.05)。表1 治疗成功者外周血中各项免疫指标治疗前后对比(略)

      4 讨论

      本临床研究发现,脾肾亏虚型复发性流产患者外周血中CD8+含量升高(另有文章发表),Th1优势状态,TNFα显著上升,Th1/Th2失衡,免疫耐受下降,有流产风险。在传统西药保胎治疗基础上,按照辨证施治的原则,采用异功散健脾益气,桑寄生、杜仲、炒白芍补肾安胎,调整阴阳气血平衡,研究表明,安胎灵联合西药保胎可上调CD4+/CD8+比例(另有文章发表),有效上调IL4含量,使TNFα含量下降,逆转Th1/Th2偏倚,增加免疫保护,减少流产风险,有效率达90%。方中菟丝子,性味辛甘平,入肝肾二经,《名医别录》谓其“治男女虚冷,添精益髓,去腰疼膝冷,能补肾益精固胎”;党参健脾补气,杜仲甘温,补而不腻,温而不燥,为健脾要药,两者共为君药。方中四君子汤能通过上调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值而提高免疫功能。补肾健脾并重,使先天之气生,而后天之气化,冲任固而胎安。

      【参考文献】

      [1]冷方南.中医证候辨治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263264.

      [2]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中医诊疗常规[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1989:119.

      [3]刘敏如,潭万信.中医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82.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4546.

    ↑上一篇:肾癌瘤栓浸润腔静脉壁后的下腔静脉重建
    ↓下一篇:健康教育对肾病综合征患儿康复的影响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