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30例高血压危象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4-06-16  浏览次数:1776次

    高血压危象(hypertensive crises)是指一系列需要快速降低血压治疗的临床紧急急症[1]。其是指在高血压基础上发生暂时性全身细小动脉强烈痉挛,导致血压急剧升高并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同时伴有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急性损害的症状,其诱因包括过度劳累、精神创伤、寒冷及内分泌失调等。本文以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30例高血压危象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5例采取全面急救处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30例高血压危象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42~77岁,平均(65.5±2.5)岁,病程3~25年,平均(12.6±2.5)年。Ⅰ级6例、Ⅱ级14例、Ⅲ级10例。发病诱因:12例患者未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导致发病;6例患者因情绪激动导致发病;8例患者因过度劳累导致发病;4例患者因其他原因发病。所有患者就诊时,血压明显升高220/120 mm Hg(1 mm Hg=0.1333 kPa)以上,且伴有不同程度头痛、腹痛、少尿、恶心等症状。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15例,观察组1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急救处理,患者入院后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给予卡托普利25~50 mg或氯丙嗪25 mg舌下含服,给予静脉滴注尼卡地平10 mg/h治疗。观察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全面急救处理,首先给予患者面罩吸氧及鼻导管治疗,建立静脉通路,连接心电监护仪,5 min测量血压一次,保证患者血氧饱和维持在95%以上。同时进行常规心电检查,排除患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症。静脉进行降压药物静脉滴注,硝酸甘油20 mg,0.9%氯化钠250 ml,输液泵给药。每隔10 min测量患者血压,适当调整输液速度。经初步治疗后,将患者服用药物作为参考,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降压口服药,当收缩压稳定在140 mm Hg,舒张压为90 mm Hg左右,停止静脉给药,给予口服药治疗。

    1.3观察指标: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死亡情况。疗效评定[2]:显效:治疗两周后,高血压危象症状消失,血压降至正常水平;有效:高血压危象症明显改善,血压明显降低,但高于140/90 mm Hg;无效:血压下降但伴有各种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治疗后有明显后遗症。总治疗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l0.0统计软件,所有检测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检验方法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对比分析:经过全面急救处理的观察组患者,其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处理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02,P<0.05),见表1。经全面急救处理的观察组患者,其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52,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及死亡情况对比分析:见表1。

    3讨论

    高血压危象是急诊科较为常见的危重病症,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步伐与环境恶化速度的加快,其发病几率逐年上升。该病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的特点,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救治,则会危及患者生命。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均可能出现高血压危症,该病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有研究表明,该病的发病与遗传、精神刺激、创伤、不恰当的降压治疗等因素有关[3-4]。多数高血压患者都是在原有高血压的基础上,在外界因素的刺激下,内源性的血管物质释放,外周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骤升。而随之血压上升,导致血液动力学改变、血管损伤、血小板激活、纤维蛋白聚集等一系列变化,继而造成动脉纤维素样坏死,如果此时得不到积极治疗,则组织缺血更加严重,形成恶性循环[5]。在高血压危象救治时,应当考虑患者靶器官受损情况,根据患者不同情况给予个性化治疗,在迅速降压的同时注重保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而应用药物则应当选择半衰期短,起效快的药物。同时注意血压控制并非越快越好,以1 h内平均动脉压下降不超过治疗前的25%为宜。本组研究对如下指标进行观察,即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死亡率情况。结果显示,经过全面急救处理的观察组患者其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常规处理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高血压危象患者在积极救治及精心的全面护理下,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4参考文献

    [1]周丽霞.高血压急症的临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7):204.

    [2]李伟安.急诊高血压危象的临床诊治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5):1674.

    [3]伍凌,张冬访,赵建华,等.老年高血压危象患者的临床诊治探讨[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0,16(6):303.

    [4]Papademetriou V,Farsang C,Elmfeldt D.Stroke preventionwith the angiotensin II type r-reccptor blocker candesartan inelderly patients with 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the study oncognition and prognosis in the elderly(SCOPE)[J].Journal of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2004,44(12):479.

    [5]向海.药物治疗高血压危象55例疗效分析[J].四川医学,2012,33(11):1955.

    ↑上一篇:微创置管引流术和开颅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应用的效果对比分析
    ↓下一篇:创伤性心脏大血管破裂:新的分类方法和手术选择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