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血脂胶囊对高脂血症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4-06-05  浏览次数:956次

    动脉粥样硬化(AS)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高血脂症是A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管内皮功能不全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始动环节。因此发现改善内皮功能药物对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高血脂能直接损害血管内皮细胞,破坏内皮功能,而发生AS,高血脂症还能导致血管内皮合成血浆内皮素(ET)增多、NO减少,从而导致内皮细胞受损,血管紧张度增强,增加了机体发生AS和阻塞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本文观察血脂胶囊对高血脂症模型动物血脂水平和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初步探索了减少AS发生机制,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实验材料1.1.1 实验动物健康wistar大鼠,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合格证号:(黑)2008-0005。1.1.2 实验药物辛伐他汀片,山东鲁抗医药集团赛特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907011.1.3 实验试剂:总胆固醇(TC)试剂盒,批号:20091220,甘油三酯(TG)试剂盒,批号:2009122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试剂盒,批号:2009122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试剂盒,批号:20091220,一氧化氮(NO)试剂盒,批号:20100113,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试剂盒,批号:20100113,内皮素(ET)试剂盒,批号:20100113,试剂盒均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生产。1.2 试验方法1.2.1 分组与造模:wistar大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辛伐他汀组(0.002g/kg);血脂胶囊组(5g/kg)。正常对照组喂饲普通饲料,其余各组喂饲高脂饲料(配方[1]:4.0%胆固醇、l0.0%猪油、0.2%甲基硫氧嘧啶、85.8%基础饲料),在给予高脂饲料同时,各组灌服上述剂量的药物,每日1次,给药体积为lml/100g,连续8周,对照组和模型组灌服同体积蒸馏水。末次给药前禁食12h,自由饮水,末次给药1h后,称量体重,以戊巴比妥钠麻醉大鼠后,腹主动脉采血,测定相关指标。1.2.2 测定指标:常规方法测定血清中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一氧化氮(NO)、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内皮素(ET-1)。1.3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以x±s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2 结果2.1 血脂胶囊对高脂血症大鼠TC、TG的影响2.2 血脂胶囊对高脂血症大鼠HDL、LDL及(HDL)/(LDL)比值的影响显著性差异。2.3 血脂胶囊对高脂血症大鼠NO、ICAM-1、ET-1的影响3 结论血清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是反映机体脂质代谢的常用指标。高脂血症的形成与血浆中LDL-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2]。本实验结果表明,血脂胶囊能使高脂血症大鼠的TC、TG LDL-C明显降低,并有一定的量效关系。内皮分泌的心血管活性物质,如NO、ET等对心血管系统功能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并参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生理情况下,内皮分泌的ET具有缩血管效应,在ET产生的同时血管内皮细胞产生血管内皮舒张因子(E-DRF),使血管平滑肌舒张,制约其效应[3]。NO/ET两者共同维持血管张力,调节血管内皮功能。这提示血脂胶囊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整ET-1、NO,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许多研究证明,高血脂症大鼠高血脂会导致内皮细胞损伤和血管的舒张功能障碍,这是AS发病的机制之一,因此,应重视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和血管舒张状况。有研究[4]认为,血脂升高可增加内皮细胞磷酸肌醇的水解,促进ET的合成和释放,继而激活内皮细胞分泌黏附物质,促进循环中的单核细胞黏附于血管壁上。ICAM-1是体内激活炎症细胞的重要物质[5],其功能主要是介导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促进淋巴细胞聚集。ICAM-1增加,同时黏附到病损区的巨噬细胞、T细胞相应增加。临床研究也发现AS患者血清中ICAM-1高于正常人群,并随病情的稳定逐渐下降,因此认为黏附分子是AS发病的关键因素。上述结果显示:在大鼠高脂血症实验中,血脂胶囊组能降低高血脂大鼠血清中TC、TG、LDL的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表明血脂胶囊具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血脂胶囊组ET-1明显低于模型组,说明血脂胶囊能够降低血清ET-1水平,能有效地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可用于高脂血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参考文献】[1] 徐叔云,卞如濂,陈修.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02.[2] 朱立贤,金征宇.白藜芦醇对大鼠实验性高脂血症的影响[J].食品科学,2005,26(10):228-231.[3] 刘红旭,尚菊菊 等.参元丹胶囊对动脉内皮损伤大鼠血浆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血清一氧化氮合酶影响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报),2006,21(12):743-746.[4] Ross R.Cell biology of atherosclerosis[M].Annu Rev Physiol,1995:791.[5] 梁萍.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和肿瘤坏死因子Ⅱ在人动脉粥样硬化病灶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4,12(4):427-429.

    ↑上一篇:心脏死亡供者器官移植现状及展望
    ↓下一篇:世界心血管用药研究开发最新进展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