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眼科学》

    角膜内皮炎2例

    发表时间:2009-05-23  浏览次数:1353次

    作者:夏效芳

    【关键词】  角膜内皮炎

          1  病历摘要

        例1,患者,男,45岁。因左眼视物模糊伴胀痛1天,来院就诊。伴畏光流泪,无头痛,无恶心呕吐。视力:右:1.2,左:眼前手动。眼压:右眼5.5/6=14.57 mm Hg,左眼7.7/1.5=45.76 mm Hg。裂隙灯下检查见:右眼无异常,左眼混合充血(++),角膜基质水肿呈弥漫性,遍及整个角膜,内皮混浊、粗糙,前房混(因基质水肿严重KP不易检到)。瞳孔直径3 mm,直接对光反射迟钝。眼底:右眼正常,左眼雾。初步诊断:左眼弥漫型角膜内皮炎。立即给予20%甘露醇快速静滴及左眼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针5 mg,局部用0.1%阿昔洛韦眼药水每2 h 1次及0.1%氟美瞳眼药水滴眼每天4次,口服消炎痛片25 mg每天3次,及地塞米松片0.75 mg每天3次。次日复诊,左眼视力恢复至0.8,混合充血(+),角膜基质水肿明显消退,前房轻混,KP弥散于角膜内皮上,眼压:5.5/4=20.55 mm Hg。3天后复查,视力、眼压恢复至正常。

        例2,患者,男,35岁。因左眼视物模糊伴畏光流泪3天就诊。视力:右眼1.0,左眼0.3,眼压:正常。裂隙灯下检查见:右眼无特殊,左眼混合充血(+),角膜中央可见境界清晰的灶性基质水肿区,前房轻混,KP分布于水肿基质所对应的角膜内皮上,瞳孔直径2.5 mm,直接对光反射存在。眼底:正常。初步诊断:左眼中央型角膜内皮炎。局部给予0.1%阿昔洛韦眼药水每2 h 1次及0.1%氟美瞳眼药水滴眼每天4次,并用1%阿托品眼药水散瞳,口服消炎痛片25 mg每天3次。次日复诊,左眼视力恢复至0.6。1周后复查视力1.0,角膜基质水肿基本消退,残留极少量KP。

        2  讨论

        角膜内皮炎属于角膜内皮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临床以角膜内皮混浊粗糙,后弹力层粗大皱褶及基质水肿,KP沉着为其特征。参照1994年孙秉基角膜内皮炎分类法将其分为弥漫型、中央型、周边型三大类。其病因可能与自身免疫或疱疹病毒感染有关。病毒起源的证据是有学者从急性期患者的房水中检测出单纯疱疹病毒。从上述2例治疗中应用抗病毒药物疗效满意,也为病毒感染提供了依据。参考刘祖国教授提出的角膜内皮炎属于HSK分类中的免疫功能增强型。在这种类型中,CD4+细胞明显增加,因此在治疗原则上使用了免疫抑制剂皮质类固醇激素,事实也证明了其疗效。

        角膜内皮炎患者,在急性期除角膜病变外可伴有高眼压及虹膜睫状体炎,临床上类似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其不同点在于:青光眼-睫状体综合征随着发作性高眼压角膜后出现稀疏可数,大小不一,呈下沉“三角形”排列的羊脂状KP。而角膜内皮炎伴眼压上升时角膜基质水肿,内皮混浊粗糙,KP分布于水肿基质所对应的内皮上,两者治法相异。故临床上不可将两者混淆,以免延误治疗。

    ↑上一篇:贯穿眼眶、筛骨、额窦巨大竹质异物取出1例
    ↓下一篇:泪道探通术后致双眼角膜上皮片状脱落1例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