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棕榈酸帕利哌酮和口服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 安全性对照研究

    发表时间:2014-06-09  浏览次数:1656次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慢性迁延、反复发作的精神疾病,治疗主要是控制症状、降低复发、提高社会功能与生活质量。然而治疗依从性差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最大障碍,中断药物治疗是复发的主要影响因素[1]。选择疗效稳定、安全性高、依从性好的药物尤其重要,帕利哌酮缓释胶囊的疗效已被广泛证实[2-4]。而棕榈酸帕利哌酮长效针剂(善思达)作为一种新药,其临床应用有限。本研究旨在探讨肌内注射棕榈酸帕利哌酮和口服帕利哌酮缓释胶囊的疗效及安全性,从而为依从性差、治疗欠合作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5]:① 符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关于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②年龄18~60岁的男性或女性患者;③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PANSS)总分 ≥70分;④受试者(或法定代理人/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⑤入组前1周内未服用研究药物或1个月内未注射过长效针剂抗精神疾病药物。排除标准:①严重躯体疾病;②乙醇或物质依赖;③妊娠、哺乳期妇女;④帕利哌酮或其任何赋形剂过敏或不耐受。试验组男18例,女20例,平均年龄(24.2±13.1)岁, PANSS总分(83.2±13.6)分。对照组男17例,女21例,平均年龄(25.1±12.8)岁,PANSS总分(83.0±12.8)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基线PANSS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病例按照入组先后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入组前逐渐停用其他抗精神疾病药物,进入2周的药物洗脱期。试验组给予肌内注射棕榈酸帕利哌酮,第1天150 mg,第8天100 mg,后每个月肌内注射可变剂量(50 mg、75 mg、100 mg)的棕榈酸帕利哌酮1次;对照组给予口服帕利哌酮缓释片起始剂量6 mg/d,1周内根据病情逐渐加至 9 mg/d。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制剂(善思达)、帕利哌酮缓释胶囊(芮达)均由西安杨森公司生产。用药期间原则上不更换患者的抗精神疾病药物,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剂量调整。如出现不良反应,可根据情况加用对症治疗药物,如抗胆碱能药物。

    1.3 疗效评价:分别在治疗4周末、8周末、12周末、16周末各检测1次PANSS评分,对照其基础评分,以PANSS减分率评定疗效,≤25%为无效;25%~49%为有效;50%~74%为显效;> 75%为临床治愈。

    1.4 安全性评价: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前和试验末进行检测。每次检测均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泌乳素、心电图及体重等。 1.5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7.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ANSS减分值:在治疗4周末开始试验组与对照组的PANSS评分相对于基线均有显著改善(P<0.01),第4周末、第8周末 PANSS评分相对于基线的改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第12周末、第16周末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2 两组疗效比较:试验组37例完成试验,临床痊愈17例,显效15例,有效3例,无效2例;对照组35例完成试验,其中临床痊愈13例,显效15例,有效4例,无效3例。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4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比较:根据TESS的结果,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见表2,试验组和对照组出现的不良反应对患者而言是安全的、可以耐受的。表面看总体不良反应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各分项不良反应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导致生活质量严重降低和社会心理功能显著损害的慢性精神疾病,依从性差和停药率高是精神分裂症和相关精神疾病治疗中的常见问题。抗精神疾病药物长效针剂(LAI)通过持续给药和常规治疗监测提高了依从性,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长期治疗。

    帕利哌酮是非典型抗精神疾病药物利哌酮的主要活性代谢物,是多巴胺D2和5HT2A受体拮抗剂,与利培酮相比,其引起椎体外系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较低,引起体重增加、体位性低血压、催乳素水平增高的可能性较大。Davidson等研究表明,帕利哌酮用药第4天即可观察到PANSS明显改善;Kramer等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表明,帕利哌酮能明显延缓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复发时间,且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也改善明显。因此,帕利哌酮作为一种非典型口服抗精神疾病药,能够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状态,延缓症状复发。

    棕榈酸帕利哌酮(PP)是帕利哌酮的棕榈酸酯,作为美国新上市的第1个每个月注射1次的非典型抗精神疾病药物,已被用于成年精神分裂症的急性期和维持治疗。Jennifer等研究表明,每个月给予100 mg、150 mg PP能够显著缓解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 Huafang Li等通过对照研究表明,每个月注射1次PP疗效不亚于利培酮微球注射的疗效,但PP不需要补充口服帕利哌酮,且每个月注射1次,且药物不须冷藏,有利于使用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本研究通过配对试验选择基础评价相近的3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给予肌内注射PP和口服帕利哌酮缓释胶囊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PP与口服帕利哌酮缓释胶囊的疗相当;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与基线PANSS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仅4周末、8周末两组间PAN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PP组的药物浓度衡定,起效时间相对较早。本研究不良反应以体重增加、椎体外系反应、血泌乳素水平升高居多,这与以往的研究相符。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本研究样本较少有关。 PP作为长效制剂,相对于普通制剂而言,其血药浓度稳定,波动较小,不良反应相对较少,耐受性高和强制性的优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普通口服药的缺陷,从而提高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PP作为一种长效抗精神疾病的注射剂型,其疗效与口服帕利哌酮一致,且患者的耐受性较高,且用药途径和方法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4 参考文献

    [1] Robinson D,Woerner MG,Alvir JM,et al.Predictors of relapse following response from a first episode of schizophrenia or schizoaffective disorder[J].Arch Gen Psychiatry,1999,56(3):241.

    [2] 司天梅.新型抗精神疾病药帕利哌酮缓释剂[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0,43(2):118.

    [3] 景艳玲,王东明,段 妮.帕利哌酮缓释剂治疗首发与复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比较[J].四川精神卫生,2011,24(1):15.

    [4] 王 呖,曹 昱,张 艳.帕利哌酮缓释片对精神分裂症疗效及安全性的对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09,22(6):415.

    [5] 何燕玲,张明园.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的中国常模和因子分析 [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22(1):1.

    [收稿日期:2014-03-15 编校:苏建东]

    ↑上一篇:神经病理性疼痛与抑郁和焦虑精神症状的相关性
    ↓下一篇:惊厥发作不同时相下脑红蛋白表达的初步研究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