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缬沙坦联合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4-01-25  浏览次数:797次

      近年来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有效药物有了很大程度的进展,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改善了患者的心功能及生存质量,延长了患者的生存率。我院采用缬沙坦联合倍他乐克治疗CHF,取得了较明显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0年11月~2012年11月CHF患者64 例,均符合2012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制定的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和美国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1]。排除肝肾功能不全,肺源性心脏病,肥厚性心肌病及心瓣膜病的CHF患者,排除既往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和β-受体阻滞剂的CHF患者。所有患者男34例,女30 例,年龄57~80岁,病程均在半年以上。心功能Ⅱ级患者29例,心功能Ⅲ级患者35例;病因中冠心病23例,高血压病者22例,扩张型心肌病者1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病例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1.2 研究方法:对照组32例患者均给予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如阿司匹林、螺内酯、洋地黄、硝酸酯类等药物,对血压较高者可酌情加用降压药(如氨氯地平等),各药物剂量根据患者病情调节,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缬沙坦(代文,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和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酒石酸美托洛尔,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缬沙坦口服80 mg/d,倍他乐克口服开始剂量为12.5 mg/d,治疗过程中心率若无明显下降(≥55次/min),剂量可逐渐增加至25 mg/d,综合药物治疗持续6个月。常规药物治疗持续6个月。两组进行药物治疗前后均予相应常规检查,记录心率、血压,并根据心脏彩色超声评估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 1.3 观察指标:①观察组与对照组药物治疗前后的心率(HR)及血压(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变化。②观察组与对照组药物治疗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③密切观察患者肺部啰音,肢体水肿及肝脏肿大等情况,上述观察指标治疗初1次/周,后期1次/月。 1.4 疗效评定:显效:心功能如改善2级及以上。有效:心功能如改善1级。无效:心功能无改善甚或加重。其中显效和有效为总有效。阿司匹林、螺内酯、洋地黄、硝酸酯类等药物,对血压较高者可酌情加用降压药(如氨氯地平等),各药物剂量根据患者病情调节,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缬沙坦(代文,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和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酒石酸美托洛尔,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缬沙坦口服80 mg/d,倍他乐克口服开始剂量为12.5 mg/d,治疗过程中心率若无明显下降(≥55次/min),剂量可逐渐增加至25 mg/d,综合药物治疗持续6个月。常规药物治疗持续6个月。两组进行药物治疗前后均予相应常规检查,记录心率、血压,并根据心脏彩色超声评估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 1.3 观察指标:①观察组与对照组药物治疗前后的心率(HR)及血压(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变化。②观察组与对照组药物治疗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③密切观察患者肺部啰音,肢体水肿及肝脏肿大等情况,上述观察指标治疗初1次/周,后期1次/月。 1.4 疗效评定:显效:心功能如改善2级及以上。有效:心功能如改善1级。无效:心功能无改善甚或加重。其中显效和有效为总有效。 1.5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7.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x ± s)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药物治疗后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为78.1%。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2.2 观察组与对照组药物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其SBP、DBP、HR均比治疗前有显著下降,LVEF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上述治疗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 讨论

    心肌重塑是目前公认的CHF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是心肌细胞在功能、结构等方面发生的复杂的变化,如肥大、坏死、凋亡等,最终导致心功能下降,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2]。近年来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机制逐渐受到关注,其在CHF的发展和恶化中起到重要作用[3]。目前已经明确了交感神经系统(SNS)和肾— 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病理机制,CHF患者SNS 和RAAS被激活,体内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等分泌增多,引起血管阻力增大,水钠潴留,介导心肌重塑等,明显加重了心脏的前、后负荷,使心力衰竭加重。因此临床上治疗CHF 的关键是抑制心肌重塑,阻断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随着对 CHF病理机制的深入研究,传统治疗CHF的药物,需要在抗心肌重塑、阻断SNS和RAAS等方面给予相关药物补充,从而改善心功能,延长和提高患者的生命及生活质量[4]。缬沙坦是具有高效选择性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是新一代的非肽类药物,能有效结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减少醛固酮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从而减少体内钠水潴留和降低血容量,降低心脏负荷,改善心功能,逆转心肌重塑[5-6]。倍他乐克是β- 受体阻滞剂,能上调心肌上的β-受体,提高心肌收缩力,也能减少儿茶酚胺的分泌以及抑制SNS的活性,从而降低心肌氧耗,延长心脏舒张时间,增加心肌灌注,此外还有抗心律失常及改善心肌代谢等作用,达到改善心功能的作用[7]。缬沙坦和倍他乐克联合应用,可以起到互补作用,对心肌重塑起到逆转作用。本研究在传统CHF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了ARB缬沙坦和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8%,与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的SBP、DBP、HR均比对照组治疗后相应指标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LVEF比对照组治疗后提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大多数患者心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只有2例患者在服用倍他乐克后不耐受,减少剂量后改善,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综上所述,缬沙坦和倍他乐克联合应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明显,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4 参考文献

    [1] Murray JJ,Adamopoulos S,Anker SD,et al.ESC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and chronic heart failure 2012[J].Eur J Heart Fail,2012,14(8):803.

    [2] 高翠菊,高大中.肌成纤维细胞与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07,27(6):521.

    [3] 唐世凡,朱秀华,王朝晖,等.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5):88.

    [4] 申向华.倍他乐克与雅施达联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导报,2007,4(3):76.

    [5] Yoshida J,Yamamoto K,Mano T,et al.ATI receptor blocker added to ACE inhibitor provides benefits at advanced stage of hypertensive diastolic heart failure[J].Hypertension,2004,43(3):686.

    [6] 翟桂兰,祝焕林,王庆茹,等.缬沙坦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的影响[J].心脏杂志,2005,17(1):6.

    [7] 陈智丽.倍他乐克联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35例临床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6,14(7):561.

    [收稿日期:2013-10-23 编校:苏建东]

    ↑上一篇:营养干预联合护理对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影响观察
    ↓下一篇: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及临床特点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