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护理学》

    周林频谱仪照射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临床护理研究

    发表时间:2015-04-14  浏览次数:1444次

    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LCC)即经外周静脉置管且导管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术。PICC主要用于肿瘤静脉化疗、长期静脉输液、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和肠外营养供给。PICC具有穿刺成功率高、安全、简单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PICC是一种创伤性操作,常发生一些并发症,如机械性静脉炎是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20 %~25%[1]。机械性静脉炎是指PICC置管过程中可撕裂鞘和导管对静脉内膜、静脉瓣的机械摩擦导致的过敏反应,常发生于穿刺后48~72 h,距离穿刺点上方8~10 cm处[2 ]。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不仅与导管的型号、血管解剖、穿刺部位的选择、置管肢体活动度及导管尖端位置等因素有关,置管早期的静脉炎还通常与穿刺插管时的机械性损伤有关[3]。临床常用预防PICC 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方法有:①PICC术后24 h在穿刺点上方近心端2~20 cm处使用60 ℃的湿热毛巾热敷[4],然后外涂喜疗妥软膏,4次/d,并局部按摩[5];②50%硫酸镁溶液湿敷并外涂喜疗妥软膏,4次/d[6];③如意金黄散加蜂蜜外敷,其他还有微波、超短波、激光等方法;但是这些方法疗效不确定,患者满意度低。周林频谱仪发出电磁波直接照射置管部位,模拟人体频谱激发体内物质的基本点谐振,产生有益人体的生理生化反应,以达到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目的。周林频谱仪将电磁能转化成人体易于吸收的生物能,能促进血液循环,消除微循环障碍,调节和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增强组织的修复与再生能力。我科于2009年10月~ 201 3年10月研究PICC置管患者应用周林频谱仪照射后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PICC置管患者1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82例,年龄15~87岁,男51例,女31例,置管时间10~156 d。穿刺静脉选择右上肢贵要静脉36例,右上肢头静脉18例,右上肢肘正中静脉6例,左上肢贵要静脉13 例,左上肢头静脉5例,左上肢肘正中静脉4例,置管长度33~55 cm。疾病种类:结直肠癌18 例,肺癌15例,胃癌13例,骨肉瘤11例,多发性骨髓瘤8例,乳腺癌4例,恶性淋巴瘤4例,卵巢癌2例,鼻咽癌4例,侵蚀性葡萄胎3例。对照组82例,年龄16~76岁,男50例,女32 例,置管时间7~147 d。穿刺静脉选择右上肢贵要静脉40例,右上肢头静脉20例,右上肢肘正中静脉8例,左上肢贵要静脉9例,左上肢头静脉3例,左上肢肘正中静脉2例,置管长度33~55 cm。疾病种类:结直肠癌25例,肺癌25例,胃癌8例,骨肉瘤6例,多发性骨髓瘤4例,乳腺癌8例,食管癌4例,胰腺癌2例。两组性别、年龄、穿刺静脉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采用德国贝朗PICC管,型号4173759,规格5Fr 1.8×2.35 mm/14G的86 例,型号4172574,规格4Fr1.5×2.0 mm/16G的78例,连接肝素帽接头。试验组使用型号41737 59 规格5Fr 1.8×2.35 mm/14G的43例,型号4172574,规格4Fr1.5×2.0 mm/16G的39例,对照组使用型号4173759规格5Fr 1.8×2.35 mm/14G的45例,型号4172574,规格4Fr1.5×2.0 m m/16G的37例。

    1.2 方法 1.2.1 〖JP2〗实验方法:由我科经过PICC培训并考核合格的静脉小组成员负责置管操作及导管维护。对照组:PICC 置管后常规护理,置管后给予外帖IV3000透明护肤膜,24 h更换敷料后每周更换或敷料随松随脏随时更换,输液期间、输液完后用0.9% NaCl注射液20 ml脉冲式冲管,用含50 u/m l 肝素钠盐水5 ml正压封管,非输液期间每周冲管、封管及更换肝素帽接头一次。试验组:PI CC置管后常规护理同对照组,不同的是在置管后30 min裸露照射部位,即术肢穿刺点至肩峰的管道走向部位,给予周林频谱仪照射,高度大约20~40 cm,温度以患者感觉皮肤温热、舒适为宜,每次照射20~30 min,2次/d,连照三天。〖JP〗

    1.2.2 静脉炎判断标准:采用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静脉炎程度分级标准进行分级[7]。Ⅰ 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Ⅱ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

    1.2.3 观察方法:置管后1~5 d内对置管者局部穿刺点及静脉情况进行动态观察。

    1.3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 3.0软件完成计算和统计分析。 2结果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情况:试验组:82例置管患者只发生4例Ⅰ级机械性静脉炎。对照组:82例置管患者发生Ⅰ级机械性静脉炎11例、Ⅱ级机械性静脉炎3例、Ⅲ级机械性静脉炎2例。

    3讨论

    随着PICC置管技术的广泛使用,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呈逐年升高之势,有报道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高达20%~25%。目前,国内外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有物理治疗、化学治疗及其他治疗方法,其中干热敷、湿热敷、喜辽妥软膏外涂、中药外敷外涂等预防方法有相关的报道,药物外敷或湿热敷方法给予患者不舒适、操作繁锁、增加PICC感染及脱管的机会,治疗效果仍未满意及不确定。微波、超短波及激光治疗费用昂贵,很多临床科室及家庭不能普及,而且微波、超短波、激光等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未见有深入研究的报道。国内外对预防 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均缺乏较大型前瞻性随机护理观察及研究。物理治疗在预防及治疗机械性静脉炎有一定疗效,本研究使用了周林频谱仪,其价格便宜、使用方法简便,医院及部分家庭都能普及,照射时间短,在病房可达到共享,患者易于接受。本研究以安全有效的预防护理方案,可有效地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及严重度,延长PICC管的使用期,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此项目的推广将获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试验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研究证明,PICC置管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周林频谱仪照射穿刺点至肩峰的管道走向部位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显著,由于PICC 置管术安全、方便、易于维护,减轻患者穿刺时的痛苦,提高了护理质量满意度,在临床上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在应用过程中,护理工作者对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因素和治疗方案进行了多方探索,首先应从预防入手[8]。因此,使用周林频谱仪照射预防P IC C机械性静脉炎的方法可在临床中积极推广使用。

    4参考文献

    [1]许壁瑜,成守珍,揭素铭.PICC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对策[J].现代护理,2003,9(5);1 12.

    [2]钱培芬,翁素贞.静脉输液置管与维护指南[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9 -10.

    [3]胡雁,陆箴琦.实用肿瘤护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67.

    [4]吕玉芳,林金香,王晓珍.湿热敷在预防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5):1390.

    [5]田润海,王侠生,杨勤萍.喜疗妥(Hirudoid)治疗某些皮肤病疗效观察[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6,29(1):70.

    [6]彭磊文,李争鸣,黄山鹰,等.硫酸镁湿敷对化疗患者局部反应的影响[J].护理研究,2 004,18(4):346.

    [7]付春华,赵雁.静脉输入硫酸镁预防诺维本所致静脉炎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 2,37(11):816.

    [8]申刑.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及防治进展[J].吉林医学,2013,8(34):505 9.

    [收稿日期:2014-01-12编校:陈伟/郑英善]

    ↑上一篇:护理标识在ICU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下一篇: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注意力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