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护理学》

    过敏性休克应急护理措施的岗前培训实施及体会

    发表时间:2014-01-16  浏览次数:910次

    过敏性休克是指外界某些抗原物质进入导致敏的机体后通过免疫机制在短时间内发生的一种强烈的多器官累及症群[1]。其表现与程度依机体的反应性、抗原进入机体的速度及途径而有很大差别。临床上以药物过敏性休克为多见,且多在输液过程中发生,通常为突然发生并且很剧烈,据报道50%~60%发生于5分钟内,40%发生于20分钟内,10%发生于30分钟内[2],如不及早发现和正确处理,将危及生命造成医疗纠纷。新护士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临床工作经验缺乏,往往不能及早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理,以至于引发严重后果[3]。因此探讨如何尽量避免过敏性休克的发生和对已发生的事故采用合理的抢救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对新护士进行岗前系统的应急护理能力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2013年我院新聘用的应届毕业护生102名,其中本科17名,大专95名。年龄19~24岁,平均22.9岁。

    1.2方法

    1.2.1培训前进行摸底考试:新护士水平参差不齐,专科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不一致。通过摸底考试对新护士过敏性休克的相关理论基础知识和相应的操作水平有初步了解,然后根据薄弱环节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考试以提问为主,提问内容以拟授课内容为主,并记录考试成绩。

    1.2.2理论提问式授课:采取先集中理论授课,后提问式复习考核。

    1.2.2.1理论授课内容:①致敏药物种类:临床可引发过敏的药物大致有14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磺胺类;抗癫痫药;化疗药;降颅内压药;中药制剂;抗病毒类;扩充血容量药;促血小板生长因子;免疫调节剂;非洋地黄类强心剂;疫苗;其他。②临床表现:意识障碍:恐慌、大叫、烦躁,很快进入昏迷状态;皮肤:皮肤痛痒、红斑,继而出现广泛的荨麻疹及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系统:最先出现鼻、咽喉、气管痒感,刺激性咳嗽、流涕,继之喉头阻塞感、胸闷、气急、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因窒息而死亡;循环系统:出现心慌、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血压急剧下降至休克水平,收缩压<80 mm Hg(1 mm Hg=0.1333 kPa)、脉压<20 mm Hg,原有高血压者,收缩压较原水平下降30%以上。数分钟发生休克,后期可出现心律失常,最终心跳停止。消化系统:恶心、呕吐、食管梗阻感、腹胀、腹痛、肠绞痛、腹泻等。③急救措施:遵照“迅速、马上、接着、最后”。八字方针。迅速:通知医生到现场、撤除过敏源(有2条或以上静脉通道时立即拔除过敏源通道,只有一个通道时应立即更换液体和输液器并回抽过敏源,保持静脉的通畅);马上:立即让患者就地平卧头偏向一侧,取休克卧位,吸氧,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遵医嘱应用抗过敏药物(肾上腺素、非那根、激素、钙离子阻断剂、升压扩管药等),做到迅速准确输入药物;接着:配合医生进一步治疗。即并发症的预防,重要脏器的保护如肝、肾、脑组织(如采取保暖措施、头部冰袋的使用减少脑部的代谢和耗氧、尿量的监测);最后:完善抢救记录,清理现场环境,安慰鼓励患者。在抢救全过程中,护士及时并详细记录遵医嘱给患者的各种药物和患者用药后的反应,为医生实施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信息。④预防过敏性休克易忽视的因素:不需要做过敏试验的药物(发生过敏症状易错过第一时间的抢救);需要做过敏试验的药物(易忽视迟发变态反应);过敏试验时出现的意外;使用抗过敏的药物。⑤预防过敏性休克护士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巡视和对病情的观察力度。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要熟悉各种药品和熟练操作。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2.2.2提问式授课:将上面关于过敏性休克的内容分成若干道题目,进行提问式复习考核并记录成绩。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熟练掌握、才能使临床护理工作中做好理论联系实际。

    1.2.3情景教学的培训内容:情景设计:设定1例药物性过敏患者的急诊表现,由扮演患者的护士表现出来,被考核者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正确判断病情并给予实施正确的护理干预措施。如1例住院患者突然出现皮瘙痒、口唇发绀、呼吸急促、胸闷、四肢出冷汗、血压60/45 mm Hg,急救各班职责:A护士:通知医生、护士,判断患者突发起因,监测记录生命体征,组织协调各班进行抢救,重复并分配医生医嘱并做好抢救记录(此人为抢救现场固定人员,并注意患者情绪变化给予鼓励和安慰);B护士:准备氧气、心电监护、负压吸引等急救物品;置入胃管和尿管、整理抢救现场(此人相对为机动人员协调抢救现场和现场外联系);C护士:建立静脉通道,执行抢救用药医嘱。抢救时至少要有2名护士在场,只有2名时C护士的工作由A护士完成,即分工以A护士为主固定在床旁;B护士协助配合。

    1.3评价方法:对新护士培训前后进行相关护理技能及理论考核成绩进行比较,技能85分为合格,理论80分合格,了解培训前后新护士对过敏性休克的预防及急救知识掌握的情况,调查相关岗前培训效果。

    1.4统计方法: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2结果

    2.1新护士理论提问式授课前后考核结果比较:见表1。表1显示,新护士经过系统化集中理论培训后相关知识合格率达到97%以上,较培训前有显著提高。

    2.2情景教学培训前后考核结果比较:见表2。表2显示新护士经过情景式教学的培训后合格率达98%,表明情景式教学实用性强,而且效果是显著的。

     

    表1理论提问式授课前后考核结果[人(%)]

    提问项目人数培训前合格培训后合格病因10281(79.4)99(97.0)引起休克常见药物10290(88.2)100(98.0)循环系统表现10287(85.3)100(98.0)消化系统表现10282(80.4)100(98.0)休克体位10285(83.3)101(99.0)急救措施迅速做什么10279(77.5)99(97.0)马上做什么10275(73.5)100(98.0)接着做什么10276(74.5)100(98.0)最后做什么10278(76.5)100(98.0)易忽视的因素10273(71.6)102(100.0)预防过敏休克要做什么10278(76.5)101(99.0)

    表2情景教学培训前后考核结果[人(%)]

    项目人数培训前合格培训后合格A护士职责10293(91.2)102(100.0)B护士职责10284(82.4)102(100.0)C护士职责10285(83.3)102(100.0)ABC护士协助配合10274(72.5)101(99.0)心理应急能力10278(76.5)99(97.0)急救主观能动10273(71.6)98(96.0)统筹指挥能力10269(69.6)97(95.0)护理安全防范10278 (76.5)99(97.0)2.3过敏性休克应急护理措施培训考核结果比较:见表3。表3显示,新护士经过严格岗前培训前后对过敏性休克应急护理措施的掌握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经过培训后新护士针对过敏性休克患者的应急护理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表3过敏性休克应急护理措施培训考核结果[人(%)]

    考核时间人数合格不合格培训前10280(78.4)22(21.6)培训后102100(98.1)2(1.9)

    3讨论

    系统化集中理论培训是提高新护士抢救过敏性休克技能的有效途径,培训模式是否能有效落实直接决定培训效果的优劣。为此本次培训采取了理论提问式授课,先将新招聘的护士集中进行理论授课,然后将上面关于过敏性休克的内容分成若干道题目采用提问式复习考核,保证培训效果,通过培训前后考核结果对比可以发现,系统化培训是提高新护士抢救过敏性休克技能的有效途径。

    情景式教学的培训方式,提高了护理人员应对急救的主观能动性、应对突发性抢救的心理反应能力得到了提高、非正常情况下的统筹能力得到提高、培养护士执行各类操作的严谨求实作风,增强了护理安全意识[4]。

    对护士进行提问式理论授课和情景教学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充分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培训提高了护士在避免过敏性休克的发生和对已发生的事故采用合理的抢救处理的应急能力,同时培养了护士在抢救方式的安排、人员分配、单独处置和相互配合技巧的能力,达到提高护士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相互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加深护士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和融会贯通,促进急救操作技能和急救意识的形成,培养护士从患者角度全面思考和处理问题,拓宽护士的思维空间,提高了新入职护士的工作自信心,降低了新入职护士的工作压力,减轻了工作的负面情绪[5],为护士今后面对患者不适、质疑以及遇到发生类似应急事件提供了借鉴参考。让每一名即将上岗的护士清醒地认识到:每一项护理操作绝不是一个简单过程,而是包含着许多复杂的环节,每个环节又有着科学严谨的过程。

     

    4参考文献

    [1]叶世泰.过敏性休克的概念[S].临床荟萃,1987:4.

    [2]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上)[M].第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49-251.

    [3]陈超.新护士岗前培训的内容及重要性[J].中国医药指南,2011,16(24):342.

    [4]赖亚曼,李伟明.PBL教学模式下医学院校教师素质探析[J].医学教育探索,2008,7(11):1143.

    [5]王俊荣,王金英.情景模拟演练在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2,33(7): 1541.

    ↑上一篇: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女精神分裂症患者月经周期病情波动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个体化护理干预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护理中的应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