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护理学》

    防治气管切开术后切口感染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4-01-16  浏览次数:868次

    [摘要]目的:分析50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护理对策供参考。结果:50例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干预,仅2例发生切口感染(4%)。结论:通过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应用药物性气管套管垫,预防呼吸道感染,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等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疾病治愈时间。

    [关键词]气管切开;气管套管垫;无菌技术操作

    气管切开术是为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而行的一种手术,而气管切开术后,往往由于呼吸道分泌物等原因污染切口,引起切口处感染。为此我们总结了以往的护理工作经验,提出了防治切口感染的几点体会。通过临床实践,有效控制了切口感染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缩短了治愈时间。现将我科2008年5月~2010年10月收治的50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防治切口感染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2008年5月~2010年10月共收治50例气管切开患者,男31例,女19例,年龄46~67岁。其中喉癌气管切开41例,喉外伤气管切开3例,鼻咽癌放疗后气管切开1例,腭咽成形术气管切开5例。总结50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仅2例发生切口感染。减轻了患者痛苦,缩短了治愈拔管的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2护理

    2.1保持切口处清洁干燥:切口处分泌物堆积、潮湿,直接导致细菌滋生引起切口感染发生。保持切口处敷料清洁干燥,以无菌棉签清试切口处痰液3~4次/d,再以碘伏棉签消毒切口处皮肤(拆除颈部绷带后进行)使之保持清洁、干燥,预防感染,促进愈合。

    2.2保持痰液引流通畅,预防呼吸道感染

    2.2.1进行有效吸痰:及时吸出套管内分泌物,防止分泌物堆积于切口处引发炎性反应。吸引负压一般限10.64~15.96 kPa,婴儿吸引负压控制在 7.98~10.64 kPa,并避免深部大负压吸引。选用软质,圆头,外径不超过气管套管内径1/2的硅胶管吸痰。吸痰应选择在翻身拍背时,肺部有湿啰音并行体位引流后进行。吸痰前先中断负压,将吸痰管插入10~12 cm,然后边退边吸,旋转退出。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吸痰时动作应轻柔,不可反复上下提插。

    2.2.2加强气管湿化:应用2%碳酸氢钠溶液每2小时气管套管内滴入,1~2滴/次,以稀化痰液,便于吸出。痰液黏稠者可采用雾化吸入或蒸气吸入治疗。为避免长时间雾化吸入使患者血氧分压下降,可将药液放入喉头喷雾器内,每隔半小时喷1次,每次按压气囊 3~4下,把药液直接喷到气管内。有研究表明,喷雾法能把药液变成雾滴后均匀地进入气管、 肺组织,扩大了药物在呼吸道内分布的范围,使药物吸收更加均匀[1]。由于喷雾给药法只占滴药剂量的一半,所以降低了药液对气管黏膜的刺激,进而增强局部用药的疗效,达到局部预防感染的目的。因气管切开术后呼吸方式的改变,失去了上呼吸道对空气的湿化作用,可致呼吸道干燥,可在室内放置水盆或直接使用加湿器,以保证病室空气湿度在60%~70%,以达到纤毛运动要求。湿化气道应以患者全身不失水为前提,所以应保证机体充足的液体入量。

    2.3正确使用药物性气管套管垫:使用尺寸为长10 cm,宽8 cm的8层纱布套管垫[1],中心浸入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4 ml(4万U/ml),更换2~3次/d。由于氨基甙类抗生素对革兰阴性杆菌[2]最有效,而气管切开处感染的治病菌多为绿脓杆菌[3],固正确合理应用药物性气管套管垫可有效预防和治疗切口处感染,同时又可避免全身用药的不良反应。

    2.4正确合理全身应用抗生素: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有效控制革兰阴性杆菌(如绿脓杆菌)感染,可防止细菌直接污染气管口造成切口感染,并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2.5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2.5.1洗手:护理人员在护理患者前后均应洗手。

    2.5.2雾化器及其管道:吸引器导管及贮液瓶应每天清洗,用后严格消毒。

    2.2.3吸痰操作时应严格无菌技术:一次性吸痰管应每次更换,遵循先气道后口腔的原则。

    2.2.4严格消毒内套管:①煮沸消毒法:每4小时煮沸消毒1次,但因煮沸消毒时间长,内套管与外套管长时间的分离致痰液粘结,阻塞气道,影响通气。②浸泡消毒法:因塑料气管套管不宜长时间煮沸,常采用浸泡消毒的方法。3%过氧乙酸溶液浸泡消毒30 min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即可。③高压蒸汽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比煮沸消毒法、浸泡消毒法灭菌效果更好。但由于取出内套管送消毒的时间过长,造成内套管与外套管长时间的分离,故宜采用同型号多个内套管轮流高压蒸汽灭菌。然而这样做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临床多采用浸泡消毒法,特别是气管切开患者较多的科室,用浸泡消毒法节省时间,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2.2.5病室环境要求:保持病室内空气新鲜,定时通风。室温保持在18~22℃,湿度60%~70%。室内空气消毒可用紫外线灯照射,用8.4消毒液浸泡的拖布擦拭地面。控制探视人员,对患者施行保护性隔离。

    2.6套管外口的保护:常用的方法是在套管外口覆盖双层湿纱布,目的是防止空气中的灰尘、 微粒进入气道,同时又能起到湿化的作用。

    2.7饮食护理:适宜的饮食是正常生命机能的基本保证,营养的合理调配和摄取,可增加机体的免疫力。食物应以高糖(糖尿病患者除外)、高维生素、富含氨基酸的高效蛋白质,低脂肪饮食为主。每天饮水量不少于2 000 ml,以促进新陈代谢,加快毒素排除。

    3小结

    气管切开术后切口感染比较常见,感染多为革兰阴性杆菌,如不提早预防和及时处理可能会引起其他并发症。通过局部清洁、干燥,使用药物性气管套管垫,预防呼吸道感染,加强无菌技术操作等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尤其是药物性气管套管垫,使用安全、方便,更适合长期带管的患者的家庭使用,是预防和治疗切口处感染的一种好方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4参考文献

    [1]刘则杨.药物性气管套管垫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1994,6(29):323.

    [2]于宗凡.氨基甙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92,6(6):259.

    [3]孔禄生.创伤护理学[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1:245.

    ↑上一篇:多环套扎器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护理体会
    ↓下一篇:急诊分诊护理工作现状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