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护理学》

    结直肠癌患者应用乐沙定化疗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4-01-15  浏览次数:968次

    [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应用乐沙定化疗的护理。 方法:对85例结直肠癌患者应用乐沙定化疗,化疗前予心理护理,化疗期间做好用药护理。 结果:85例大肠癌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经恰当的护理均能顺利完成化疗。 结论: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可预防或减轻乐沙定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乐沙定;化疗;结直肠癌;护理

    乐沙定(又名奥沙利铂)是一种新的铂类抗癌药物,乐沙定通过产生烷化结合物作用于DNA,形成链内和链间交联,从而抑制DNA的合成及复制,产生细胞毒性作用和抗肿瘤活性,目前被广泛用于治疗结直肠癌[1]。但化疗时常发生静脉炎、血液毒性、胃肠道毒性、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给患者造成一定痛苦和恐惧心理,甚至不能耐受终止化疗。因此,如何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和全方位护理,以减少患者对化疗恐惧心理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是协助患者顺利完成化疗的重要保证。现就我科2012年3~9月共85例结直肠癌患者应用乐沙定治疗的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85例,男62例,女23例,年龄28~70岁,化疗前行血常规等检查,均无化疗禁忌征。

    1.2治疗方法:乐沙定用于静脉滴注,用药剂量150~200 mg/次,每3周给药1次,至少8次。乐沙定溶于5%葡萄糖液250~500 ml中,通过外周或中央静脉缓慢滴注2~6 h,在输入前后均用5%葡萄糖液引导和冲管。

    2 结果

    85例患者化疗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按WHO抗癌药不良反应分级标准[2],静脉炎75例,血液系统毒性29例,胃肠道反应73例,神经毒性78例,发生率分别为882%、341%、859%、918%。经有效护理,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均顺利完成化疗。

    3护理

    3.1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化疗前的心理护理对疾病恢复和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化疗患者在心理和躯体上受到双重折磨,对恶性肿瘤的危害存在较多顾虑和恐惧,化疗的不良反应及经济负担使患者思想负担较重,解决患者的心理障碍是顺利接受及配合治疗的关键。因此,护理人员化疗前要了解患者的身心情况,建立良好有护患关系,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况,耐心做好解释、安慰、鼓励工作。向患者详细介绍化疗计划及治疗效果,介绍治疗效果好的病例为榜样,帮助患者建立信心,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使患者以最佳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3.2穿刺部位局部血管的护理:乐沙定具有强烈的血管刺激性,当药液漏于皮下组织,可致局部疼痛、肿胀,甚至组织坏死、溃疡。即使无药液外漏皮下,局部血管也常发生静脉炎,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痛苦[23]。本组7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静脉炎发生。因此,注射静脉的选用和护理很重要。

    3.2.1正确选择血管穿刺:选择较粗大、有弹性、宜固定、血流通畅的上肢静脉作为给药途径。在开始化疗前后均用5%葡萄糖液引导与冲管,以减轻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

    3.2.2防止药物渗漏:首选中心静脉给药,经外周静脉给药时使用留置针穿刺,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确保针头在血管内,用小夹板妥善固定注射部位,勤巡视,细心观察注射部位,常检查有无回血,做到早发现早处理,以减少药液外渗和外漏的发生。

    3.2.3预防静脉炎:在开始输注化疗药物前,嘱患者沿输液静脉走向用喜疗妥外涂或用50%硫酸镁湿敷至化疗结束,注射过程中对血管痉挛的患者给以热敷或轻轻按摩,以减轻药物刺激引起疼痛。

    3.2.4化疗知识宣教:向患者说明尽量减少穿刺部位的活动,当静脉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疼痛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拔针后抬高穿刺肢体,行握松双拳法进行锻炼,加快血液循环,减轻化疗药物对局部血管的刺激。

    3.2.5药物外渗局部处理:一旦出现药物外渗或外漏应立即停止用药,更换注射部位,即局部用生理盐水10 ml+1%利多卡因1 ml+地塞米松25 mg做皮肤环形封闭,必要时4 h重复注射,局部50%硫酸镁湿热敷2次/d,湿热敷后用喜疗妥局部外涂,边涂边按摩2~3次/d,抬高患肢。经妥善处理,未发生局部组织坏死、溃疡,静脉炎1周内痊愈。

    3.3血液系统毒性的护理:乐沙定具有一定的血液毒性,可导致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贫血等[4]。本组患者出现29例白细胞减少,10例血小板减少。因此,化疗后做好保护性隔离,防止交叉感染,防意外碰撞伤,严密观察患者血象报告和体温变化,加强病室空气消毒,尽量减少陪伴和探视人员,注意保暖和个人卫生,防止交叉感染,及时使用升白细胞药物,如吉粒芬、惠尔血等。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出血现象,如牙龈出血、鼻衄、皮下出血等,必要时输血小板,患者中未发生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

    3.4胃肠道反应的护理:乐沙定所引起恶心呕吐常为轻、中度,给药时间于餐后约3 h较适宜,化疗前30 min使用止吐药,如枢复宁、枢丹、胃复安等,地西泮10 mg肌内注射,让患者在安静或睡眠中给药,减轻恶心、呕吐反应,嘱患者多喝水、汤、果汁等,饮食宜清淡,少食多餐,当患者发生呕吐时,及时清理呕吐物,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5],73例出现恶心、呕吐的患者24 h内症状消失,未发生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并发症。

    3.5神经毒性的护理:乐沙定最主要的不良反应是外周神经不良反应,其特点为手足或口周感觉异常,注射部位肌肉疼痛,遇冷加重,低温刺激可诱发咽喉痉挛。因此要重视患者的防寒保暖,化疗前、中、后要向患者不断强调保暖的重要性,嘱患者用温开水刷牙、漱口,洗头、洗脸、洗手、沐浴均用热水,饮食温软,水果用热水浸泡加温后食用,发生与冷刺激相关的呼吸困难或喉痉挛时,则将输液时间由2 h延长至6 h,在注射部位用热水袋热敷,遵医嘱使用钙剂或镁剂。患者有78例出现神经毒性症状,其中1例受凉诱发急性喉痉挛,经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几小时或几天后症状完全缓解。

    4小结

    乐沙定作为结直肠癌的一线治疗药物,其不良反应较为独特,除了最常见的静脉炎、血液系统毒性、胃肠道毒性外,还有不同于铂类化疗药物的神经毒性,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及时处理不良反应,尽可能将不良反应减至最轻。通过对患者有效的护理,本组患者对乐沙定不良反应的耐受性好,无一例因不良反应而推迟化疗、降低剂量或停药。

    5参考文献

    [1]石明明肿瘤化疗药物渗漏的预防和处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10(5):1094

    [2]陈小兵,吕慧芳,陈贝贝罗素霞奥沙利铂神经毒性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2012,2(3):38

    [3]刘旋结直肠癌治疗10年的重大进展-含乐沙定的治疗方案可降低患者死亡风险20%[J]中国处方药,2009,4(50):88

    [4]张灵,叶玉凤,徐昌琴,等FOLOX4治疗大肠癌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15(24):1400

    [5]潘爱秀,胡英,毛守英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大肠癌的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0,5(9):455

    ↑上一篇:四肢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护理干预
    ↓下一篇:小儿腹腔镜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压的影响和护理措施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