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胺碘酮在心房颤动转律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2-10-26  浏览次数:603次

      【摘要】 目的 探讨胺碘酮在房颤转律中的疗效。方法 经心电图诊断为房颤患者72例,先静脉给予负荷量,后给予维持量。结果 有效率为75%。结论 胺碘酮在房颤转律中有效率高,副作用少。

      【关键词】 胺碘酮;心房纤颤

      心房纤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目前发生率很高。不仅易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而且还发生于部分正常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随之升高,是一种增龄性疾病。发生房颤后,不仅有心悸症状,更重要的是可以引起栓塞,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可以加重心功能不全。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现将我院2005—2007年房颤使用胺碘酮转律的病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72例,均为住院病人,心电图符合心房纤颤的诊断:(1)P波消失,心房除极混乱,见小而不规则的f波,频率约350~600次/min;(2)心室律极不规则;(3)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当心室率过快,可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QRS波群增宽变形。其中,男61例,女11例,年龄28~71岁。无器质性心脏病24例,有器质性心脏病者48例(高血压心脏病17例,瓣膜病排除标准:房颤时间大于1年;心房直径大于55cm;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未应用减慢心室率的药物而患者的心率低于60次/min,疑二度ABV;甲状腺功能异常;明确或疑病窦综合征;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QT间期延长。

      1.2 方法 房颤发生在48h内立即应用胺碘酮转律,发生48h后需抗凝3周。先予胺碘酮3~5mg/kg稀释后缓慢注射,然后1mg/min静滴,6h后改为0.5mg/min静滴,18h后改为口服0.2g Tid,7天,0.2g Bid,7天 0.2g Qd维持。用药期间监测心律、心率、血压、Q-T间期、甲状腺功能、肝功能。

      1.3 疗效判断 有效:转为窦性心律。无效:未转为窦性心律。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 72例病人中54例成功转为窦性心律,有效率为75%,其中23例为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另外的18例中,有2例改为电复律成功转为窦性心律。16例未转律成功者中,2例心肌病,7例高心病,2例瓣膜病,5例冠心病;平均年龄在55岁以上。以后有4例在1~3个月内复发。

      2.2 用药期间对心率、血压的影响 测定数值以表1中所示。表1 静脉应用胺碘酮前后心率、血压变化

      2.3 对Q-T间期、甲状腺功能、肝功能的影响 用药期间无一例因Q-T间期延长停药,无一例发生尖端扭转性室速。2例(2.8%)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停药。2例(2.8%)出现无症状转氨酶升高停药。随访这4例停药后甲状腺功能和肝功能均恢复正常。

      3 讨论

      胺碘酮作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以延长心肌及传导系统的动作电位时程,并抑制窦房结及房室结的功能和旁路传导,并能提高心室致颤阈值,减少室颤发作,扩张冠状动脉,减低外周阻力,降低心肌做功,减少心肌耗氧量。从电生理上虽属Ⅲ类抗心律失常药,但它兼有其他三类抗心律失常药的某些特点,其急性作用近似Ⅰ类、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慢性作用主要为Ⅲ类,同时具有Ⅰkr和Ⅰks阻滞效应,应视为一种复合的抗心律失常药[1]。有研究表明,多数抗心律失常药在6~12个月时能够保持窦律者不及50%,而胺碘酮仍有50%~73%可以维持,是目前充分证实有效的转复及维持窦性心律的药物(证据水平为A级,推荐级别为Ⅱa)[2]。本组病例胺碘酮转复成功率75%,与文献报道的70%~80%相符。胺碘酮是一种外周血管扩张剂,当以72.5mg/kg静脉注射时能降低心率和全身血管阻力,能增加左室输出量[3]。多中心临床试验证明,在心肌急性缺血或急性心肌梗死或心功能障碍时,其他抗心律失常药属于禁忌,胺碘酮并不增加重症心血管病的死亡率,还可显著降低心律失常死亡及心脏猝死[4]。故在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尤其是伴有心功能不全和心肌缺血者,胺碘酮应用是很安全的。本组病例中未成功复律者其心率也有显著降低,P<0.01,对改善心功能,改善缺血及减轻症状均有作用。从本组病例中发现,胺碘酮对血压的影响很小,P>0.05,但静脉用药仍然要注意血压的变化。尽管胺碘酮延长动作电位时限,但其很少诱发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导致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几率低于4%[5]。在本组病例中无一例出现尖端扭转性室速,其他报道因胺碘酮致尖端扭转性室速的病例也很少,但仍应于用药期间监测Q-T间期和电解质水平。本组病例中分别有2.8%发生甲减和无症状肝功异常,停药后均恢复正常。故胺碘酮的应用很安全,在房颤转律中有效率高,副作用少,在转复并维持窦律和控制房颤心室率中显示了其优越性。

      【参考文献】

      1 马虹.胺碘酮治疗心房纤颤再评价.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5,9(2):133.

      2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4,18(6):401-407.

      3 Braunwald,陈灏珠.心脏病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558.

      4 蒋文平,杨向军.胺碘酮应用指南解读.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5,19(1):16-18.

      5 Philip J. Podrid Peter R. Kowey (原著),郭继鸿 刘元生(主译),心律失常:机制、诊断与治疗,第2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272.

    ↑上一篇: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对冠心病患者ADMA浓度的影响
    ↓下一篇: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及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