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老年高血压患者360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2-05-04  浏览次数:555次

      作者:李豫姝,谢英菊,赵岩  作者单位:四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吉林 四平136001

      【关键词】 高血压,老年,治疗率,控制率

      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而且存在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三低”特点,北方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也略高于南方。本文拟对我院自2007年1月起诊治的3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7~2008年在我院心内科门诊及病房诊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360例,男213例,女147例,年龄60~84岁,平均69±5.8岁。60~69岁169例(46.9%),70~79岁150例(41.7%),≥80岁41例(11.4%)。

      1.2 诊断标准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或正在服用降压药物者;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的诊断标准:收缩压≥140 mmHg和舒张压<90 mmHg〔1〕。腹型肥胖诊断标准:腹围男性>85 cm,女性>80 cm〔2〕;高脂血症诊断标准:血胆固醇(TC)≥5.7 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HDLC)<1.0 mmol/L〔3〕;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 h血糖≥11.1 mmol/L〔4〕。

      1.3 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确诊后根据不同病情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者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ARB),如降压效果不理想可加用小剂量氢氯噻嗪,如仍不能降压再加用钙离子拮抗剂(CCB),心率偏快者加用β受体抑制剂。如果应用ACEI出现明显药物副作用则改用ARB或者CCB。合并其他合并症者应针对合并症采取适当治疗方案。

      1.4 检测方法

      血压测定采用汞柱式血压计在采血前测量,被调查者测量前至少静坐15 min,测坐位右上臂血压,重复测2次,取2次的平均值。血脂、血糖检测均采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5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率:所有高血压患者中正在服用降压药物的百分率。控制率:所有高血压患者中收缩压、舒张压降至140/90 mmHg以下;有糖尿病或肾病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舒张压降至130/80 mmHg以下的百分率〔5〕。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本组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

      本组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随年龄的增长呈持续增加变化,不同年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舒张压在老年期以后有所下降,但不同年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老年高血压多数为ISH,且随年龄的增长发病比例升高(P<0.05)。见表1。表1 不同性别、年龄组人群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略)

      2.2 高血压的治疗率及控制率

      本组360例高血压患者就诊后针对不同病情分别采用ACEI、ARB、CCB、氢氯噻嗪及β受体阻滞剂,其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63.1%,25.4%。其中男性分别为62.7%,20.6%,女性分别为65.9%,35.3%。不同性别及年龄组高血压的治疗率及控制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见表2。表2 不同性别、年龄组人群高血压治疗率及控制率的分布(略)

      2.3 高血压合并其他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情况

      本组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糖尿病13.2%,合并高脂血症59.7%,合并腹型肥胖45.6%。

      3 讨 论

      高血压是中国人群心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对老年人群的健康影响尤为突出〔6〕。我国老年高血压具有以下的临床特点:(1)ISH患病率高和脉压大。(2)血压波动大。(3)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4)晨峰高血压现象。(5)并发症多〔7,8〕。本研究也发现收缩压随年龄的增长呈持续增加变化,而舒张压在老年期以后有所下降,脉压差增大。而ISH的比例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与吴锡桂〔8〕的研究相符。

      有队列研究显示,在相同血压水平时,伴随糖尿病、肥胖、血脂异常等其他危险因素数目的增加,总心血管病发病危险也增加〔9〕。本研究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糖尿病达到13.2%,合并高脂血症59.7%,合并腹型肥胖45.6%。表明老年高血压患者较易发生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

      本研究中老年高血压的治疗率及控制率分别仅为63.1%、25.4%,不能令人满意。因此,有效地防治老年高血压是减少老年心血管病危害的最主要措施之一。建立和逐步完善对老年高血压的诊治方案,采取有效的高血压防治措施,减少总心血管病危害,努力提高广大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是当今心血管病研究领域的重要目标。

      老年人降压治疗时应当遵循个体化原则,平稳、缓慢,药物的起始剂量要小,逐渐增加剂量,必须考虑到老年患者的特点、高血压分级和有无并发症,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且了解既往用药反应、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合并的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糖尿病或其他共存的疾病对降压药物疗效和耐受性的影响。药物应当选择作用持续24 h的长效制剂,每日1次服药,以达到较好的依从性。已有大量临床试验显示利尿剂、CCB、ACEI、ARB、β受体阻滞剂降压治疗的效果和益处,其中利尿剂可与CCB、ACEI、ARB联合应用以增强效果,但利尿剂要从小剂量开始,并且应该考虑到对血钾、钠等电解质的影响,以及对糖代谢、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的不利影响〔10〕。为使血压达标,尤其控制老年收缩期高血压,单药治疗的效果有限,常需≥2种药物联合应用。联合治疗可以从不同的机制来进行药物干预,降低每种药物的剂量,减少副作用,增加疗效,改善依从性。本研究中采用了氢氯噻嗪与ACEI、ARB联合、ACEI或者ARB与CCB或者β受体阻滞剂的联合,少数顽固性的高血压也采用了氢氯噻嗪与ACEI/ARB及CCB的联合。总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需考虑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药物的耐受性、不良反应等诸多因素,进行合理有效地治疗。

      【参考文献】

      1 王吉耀,主编.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4250.

      2 王敬瀚,苏丽,王中心,等.腰围是代谢综合征最主要的危险成分〔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15(11):89689.

      3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390419.

      4 王吉耀,主编.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6990.

      5 李嫣然,杜萱,金翠燕. 加强高血压防治的意义和策略〔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7;2:3058.

      6 王薇,赵冬.中国老年人高血压的流行病学〔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2467.

      7 Franklin SS,Gustin W,Wong ND,et al.Hemodynamic patterns of agerelated changes in blood pressure. 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J〕. Circulation,1997;96:30815.

      8 吴锡桂,段秀芳,黄广勇,等.我国老年人群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及影响因素〔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4569.

      9 王薇,赵冬,刘静,等.中国35~64岁人群血压水平与10年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4;43(10):7304.

      10 The ALLHAT Officers and Coordinators for the ALLHAT Collaborative Research Group. Major outcomes in moderately hypercholesterolemic,hypertensive patients randomized to pravastatin vs usual care. The Antihypertensive and LipidLowing Treatment to Prevent Heart Attack Trial(ALLHATLLT)〔J〕. JAMA,2002;288:29983007.

    ↑上一篇: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的研究
    ↓下一篇: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对左室功能的影响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