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内科学其他学科》

    带Cuff深静脉双腔导管在老年血液净化患者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2-02-23  浏览次数:830次

      作者:陈建国,牟利军,陈宜方,王虹  作者单位:310013 浙江医院肾内科

      【关键词】 老年血液净化

      老年患者因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而接受各种形式的血液净化治疗逐渐增多,而如何及时有效建立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关键步骤之一。本院自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对54例老年患者,57例次经皮下隧道留置带涤纶扣(Cuff)深静脉单针双腔管,作者就此临床技术的应用作回顾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4例住院患者中男39例,女15例;年龄:62~93岁(平均76.29±7.15)岁,诊断: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34例,多脏器功能衰竭合并肾衰竭20例。54例患者中,34例为维持性血透(MHD、A组),20例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B组)。

      1.2 带Cuff皮下隧道深静脉导管留置方法

      本组患者均采用Permcath带Cuff静脉双腔导管(Quinton公司),右侧颈内静脉径路选导管长36cm,左侧颈内静脉植入的导管选用40cm。局部麻醉,导管植入采用经皮穿刺Seldinger,带撕脱型外鞘扩张器扩张法。皮下隧道用细探条引导,隧道导管皮肤出口可选锁骨上或锁骨下方。Cuff距离导管皮下隧道出口处约>2cm。导管腔内用肝素盐水(浓度1250U/ml)封管留置。患者均留置导管后拍胸片确定是否有血胸或气胸,确定导管尖端位置,以导管尖端达到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为准(胸部平片相当于第3~4前肋间水平)。

      1.3 导管使用方法

      每次使用前,用碘伏浸泡过的纱布包裹导管动静脉接头约3min,然后去掉纱布,常规酒精消毒动静脉接头。先抽出管内保留的肝素盐水和残留血液,再注入首剂肝素盐水后开始透析。操作过程中,尽量减少导管开口暴露,卸下肝素帽浸泡在消毒液中,经生理盐水冲洗后可以复用,或换一次性用肝素帽,治疗结束,在导管动静脉接头处分别注入生理盐水10ml,再分别注入约1.5ml肝素盐水(浓度1250U/ml)。最后以肝素帽封管,敷料包扎。术后可长期服用拜阿斯匹林肠溶片100mg/次,1次/d。

      1.4 并发症处理

      血栓形成:参考美国肾脏病基金会、透析质量指南(NKF-DOQI)推荐的溶栓方案[1]:首先尝试抽吸堵塞的导管腔,接着用5ml注射器把浓度为5000U/ml的尿激酶缓慢滴注入导管中,约1.5ml,以刚好充盈导管为准。每隔10min,追加0.5ml生理盐水,共2次,使尿激酶流送至导管远端,接触到血栓。最后再次抽吸导管,若仍未溶栓,可重复上述步骤。感染:导管相关菌血症:先按临床经验选用抗生素。再根据血培养药物敏试验调整,全身静脉用药治疗至少2周。感染治愈标准为体温和血常规正常,血培养阴性[2]。

      1.5透析充分性评估

      A组计算平均血流量、Kt/V。其中Kt/V自然对数公式计算如下:Kt/V=-In(R-0.008t)+[(4-3.5R)×UF/W];R=透后BUN/透前BUN,t为透析时间(h),In为自然对数,UF为超滤量(L),W为透后体重(kg)。

      1.6 8例频繁发生导管吸出不畅患者予双源CT检查,观察导管末端位置,导管周围赘生物、及血管壁血栓形成情况。

      2 结果

      2.1 留置导管入路

      右颈内静脉植入53例次,左颈内静脉植入3例次,右锁骨下静脉植入1例次;经B超定位34例次体表定位23例次。三种植入手术成功率为100%。

      2.2 导管使用期限

      导管留置时间2~52个月,平均12.12±12.76个月。使用留置导管时间分别为48~52个月3例次,36~47个月2例次,24~35个月6例次,12~23个月10例次, 3~11个月33例次, <3个月3例次。

      2.3 导管使用终点退出原因

      观察导管使用终点42例次,(A组29例次,B组13例次)。退出使用原因:带功死亡35例,因导管相关性感染而拔管2例,导管吸出不畅而拔管3例,自行拔管和导管破损各1例。

      2.4 导管并发症情况

      57例次长期导管植入,术中未发生气胸、气栓、大出血、心脏骤停等严重并发症。导管开放治疗使用10468次,血流量不足、吸出不畅发生121次。需溶栓等处理后通畅114次,仍未通畅而在同部位再次置管2例。

      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7例9次,发生率0.013次/患者月。其中导管外口感染6例次,隧道内感染1例次,管内感染2例次,因感染而拔管2例次。

      8例患者经双源CT检查,导管周围血管壁均有血栓形成,无血栓脱落栓塞发生。

      2.5 透析充分性情况

      A组最大血流量300ml/min,透析时间4h/次,3次/周。 Kt/V值平均(1.44±0.15),基本达到透析质量指南(DOQI)关于透析充分性的要求。

      3 讨论

      老年患者需接受各种血液净化治疗时,常因病情限制或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或周围血管硬化、闭塞,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选用带Cuff深静脉双腔长期导管就成为其常用的血管通路[3,4]。54例老年肾衰竭患者行57例次留置带Cuff深静脉腔导管。手术成功率高,首次导管开放成功率达100%,术中无严重并发症。置管部位首选右侧颈内静脉,因右侧颈内静脉较粗,与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几乎成一直线,插管容易成功。其次,可选用左侧颈内静脉,或右侧锁骨下静脉。术前可行体表B超定位,可及时发现血管变异、减少并发症的发生[5,6]。

      A组患者治疗时平均血流:250ml/min, Kt/V达到(1.44±0.15),平均置管使用寿命12.12±12.76个月,与其他文献报道相比较,使用寿命稍短,主要是因为多数老年患者病情危重,自身生存率较低,导管带功死亡较多,影响这一最终结果。

      但带Cuff深静脉双腔导管同其他血管通路一样,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吸出不畅:导管吸出不畅的发生率为1.15%,主要原因为导管内微血栓形成。121例次患者经尿激酶溶栓处理后114例次能再次通畅,2例患者同一部位重新置管,改变皮下隧道弧度后,导管恢复血流通畅,导管周围血管壁血栓形成较为常见,8例患者经双源CT检查,发现导管头部血管壁均有不同程度附壁血栓(见图1),可能与血管壁受刺激、生物膜形成、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目前尚无很好处理方法。

      本组病例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为0.013次/患者月,与有关文献报道大致相当。

      综上,老年患者须血液净化时,带Cuff皮下隧道单针双腔深静脉置管使用率高,是一种有效长期血管通路,如建立规范置管技术和导管护理技术,其置管手术成功率安全性高,使用并发症发生率低,导管使用期长,绝大多数能达到透析充分性,对老年患者不失为一种理想的血管通路。

      【参考文献】

      1 Schwab SJ , Buller GL , McCann RL ,et al. 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a dacron cuffed hemodialysis catheter for prolonged use. Am J Kidney Dis,1988, 11:166~169.

      2 Randolph AG, Cook DJ, Gonzales CA, et al .Tunneling short-term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to prevent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 :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Crit Care Med,1998,26:1452~1457.

      3 叶朝阳,张玉强,张黎明,等. 190例涤纶深静脉留置导管应用回顾性分析. 中国血液净化,2005,4(3):142~145.

      4 Cetinkaya R , Odabas AR , Unlu Y ,et al. Using cuffed and tunnel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as permanent vascular access for hemodialysis: a prospective study .Ren Fail,2003,25(3):431~438.

      5 Troianos CA, Jobes DR, Ellison N, et al. Ultrasound-guided cannulation of internal jugular vein :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 Aneth Analg,1991, 72:823~826.

      6 Tapson JS,Uldall PR. Fatal hemothorax caused by a subclavian hemodialysis catheter :Thoughts on prevention. Arch intern Med,1984, 144:1685~1687.

    ↑上一篇:心肾不交型不寐经验
    ↓下一篇:孙伟教授从毒论治慢性肾功能不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