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厄贝沙坦对慢性心衰患者血清脑利钠肽及心功能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2-04-17  浏览次数:492次

      作者:张昱阳,苏大宇,李春林,张晓春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心内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摘要】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脑利钠肽(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CHF患者(NYHA心功能Ⅱ~Ⅳ级)76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对照组(36例),给予常规的利尿、强心、扩血管治疗;试验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75~150 mg,每日1次口服,连用12周。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BNP水平、NYHA分级、心率、心胸比例、超声心动图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试验组较常规治疗对照组心胸比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显著下降[(0.58±0.05)∶(0.62±0.09),(56.1±9.4)mm∶(60.0±8.7)mm,P均<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升高[(0.50±0.09)∶(0.42±0.12),P<0.05],血清BNP水平显著降低[(676.8±226.3)mg/L∶(878.6±119.8)mg/L,P<0.05]。且血清BNP的降低程度与LVEF呈负相关(r=-0.920,P<0.01)。结论:厄贝沙坦结合常规抗心衰治疗能够有效抑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逆转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疗效优于单纯常规药物治疗。而BNP水平与心功能密切相关,可作为治疗CHF的监测指标之一。

      【关键词】 厄贝沙坦,利钠肽,脑,心力衰竭,充血性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irbesartan on serum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and heart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Methods:The 76 CHF patients (NYHA Ⅱ~Ⅳ class)were divided into therapy group (treated with irbesartan 75~150 mg every day and routine anti-CHF therapy,40 cases) and routine therapy control group (treated with routine anti-CHF therapy,36 cases).Therapeutic course was 12 weeks al1. Results:After therapy of 12 weeks,the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 [LVEDd(56.1±9.4)mm vs.(60.0±8.7)mm,P<0.05]and serum BNP level[(676.8±226.3)mg/L vs.(878.6±119.8)mg/L,P<0.05]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0.50±0.09) vs.(0.42±0.12),P<0.05]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rapy group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P<0.05 all.The BNP level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LVEF (r=-0.920, P<0.01). Conclusion:Irbesartan combine routine anti-CHF therapy may further and safely improve therapeutic effect of CHF patients.

      Key words:Irbesartan;Natriuretic peptide,brain;Heart failure,congestive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常见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发展的最终临床表现。厄贝沙坦是一种高度选择性血管紧张素Ⅱ(AngⅡ)Ⅰ型受体(AT1R)拮抗剂,能够有效抑制CHF患者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阻断CHF的发展过程,逆转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现将我院应用厄贝沙坦治疗CHF的临床疗效以及心功能、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变化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2004年2月至2006年2月在我院救治的CHF患者,共76例,心功能按NYHA分级为Ⅱ~Ⅳ级,男40例,女36例,年龄30~79,平均(57.6±10.4)岁。其中冠心病30例,高血压心脏病17例,扩张型心肌病9例,风心病8例,缺血性心肌病12例。两组年龄、性别、原发心脏病、心功能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入选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对照组(36例),给予常规的利尿、强心、扩血管治疗。试验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75~150 mg,每日1次口服,连用12周。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脑利钠肽(BNP)水平、NYHA分级、心率、心胸比例、超声心动图等指标变化情况。

      1.3 疗效判定

      按NYHA分级心功能改善2级以上为显效,改善1级为有效,无改善或恶化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相关分析采用直线回归分析法。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注:与常规治疗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监测指标变化见表2。表2 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监测指标的变化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前后患者血清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920,P<0.01)。

      3 讨 论

      在初始的心肌损伤以后,有多种内源性的神经内分泌和细胞因子被激活。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的长期慢性激活,促使心肌重构,加重心肌损伤和心功能恶化。后者又进一步激活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如此形成恶性循环[1]。

      文献报道[2-4],CHF时交感神经系统(SNS)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长期处于过度激活,心肌组织中AngⅡ水平升高,继而促进去甲基肾上腺素(NE)分泌,加速心功能恶化。SNS和RAAS过度激活是造成心衰恶性循环的重要原因之一,阻断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是治疗CHF的关键。

      厄贝沙坦是一种高度选择AT1R拮抗剂,可阻断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途径和非ACE途径所产生的AngⅡ和AT1结合,对AngⅡ的阻断作用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更完全,而对缓激肽代谢无明显影响。厄贝沙坦可阻断RAAS,降低AngⅡ含量,抑制心肌细胞肥大、间质细胞增殖及胶原蛋白合成增加,从而防止心室重构。

      大规模临床试验表明[5]:CHF患者在常规治疗(洋地黄类、利尿剂)的基础上,加用ACEI和(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治疗后,患者总死亡率、病残率和住院率均显著降低,部分CHF患者长期采用ACEI疗效欠佳时,加用ARB后仍可获得好的效果,可以提高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CHF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能更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更显著改善心功能。同时CHF患者试验组较常规治疗对照组LVEDd显著下降(P<0.05),LVEF显著升高(P<0.05),血清BNP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副反应轻微,较对照组没有明显增加,说明使用厄贝沙坦治疗心力衰竭方便、安全,疗效可靠。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前后患者血清BNP与LVEF呈负相关(r=-0.920,P<0.01)。因此BNP水平可作为ARB治疗CHF的监测指标之一。

      【参考文献】

      [1]戴闺柱.心力衰竭生物学治疗的新认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4):314,2.

      [2]李仁祧,陈良华.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2,23(6):359-362.

      [3]纪宝华.心力衰竭治疗的进展[J].中华内科杂志,2000,39(1):66-68.

      [4]郭维军,薛锦彤,严士荣,等.厄贝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8,17(6):562-564.

      [5]Califf RM,Cohn JN.Cardiac protection:evolite role of angiotension receptor blockers[J].Am Heart J, 2000,139:S15-S22.

    ↑上一篇:稳心颗粒与比索洛尔联用治疗老年冠心病室性早搏的疗效
    ↓下一篇: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前后炎症因子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探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