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口腔医学》

    口腔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发表时间:2009-06-19  浏览次数:1044次

    作者:李旭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科,吉林 延吉 133000

    【摘要】  目的:探讨口腔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2例口腔癌患者做好心理护理,严格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呼吸系统、口腔及饮食护理,对实施皮瓣移植修复的患者做好并发症观察。结果:本组12例口腔癌患者通过实施局部切除和肿瘤切除及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加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全部成功。结论:对口腔癌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有效的护理方法至关重要,是促进患者尽早康复提升生命质量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口腔癌 围手术期 护理

        口腔癌是颌面部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0.58%~1.30%[1],目前临床上常采用局部切除或肿瘤扩大切除,加颈部淋巴清扫术。同时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通过血管吻合进行游离皮瓣移植修复也广泛用于临床。手术的技巧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而科学、严密、细致的术前、术后护理,特别是对移植皮瓣的观察及护理,是保证了手术成功不可缺少的内容[2]。现将我科对12例口腔癌患者成功实施手术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6年1月~2006年12月我科共收治口腔癌患者12例,均为男性,年龄在48~76岁之间,其中颊黏膜癌6例,舌癌2例,牙龈癌4例。

      1.2  手术方法:患者在气管插管全麻状态下行肿瘤扩大切除术或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加游离皮瓣移植修复。

      2  观察与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做好心理护理,给予情感支持:口腔癌患者和其他肿瘤患者的心理反应相似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引起心理危机,出现一系列的情感波动。手术本身对患者也是一种高强度的刺激,患者会出现恐惧、焦虑、悲观、失望的心理。护士应帮助患者分析研究手术的可行性、必要性,明确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打消患者的疑虑,积极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健康宣教,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术前加强手术室护士与患者的访视力度,减轻对手术的恐惧,调动家属及社会因素予以支持达到正确认识对待疾病,使患者保持良好稳定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和护理。

      2.1.2  协助术前检查做好患者术前准备:认真做好术前各项检查,如心电、胸部拍片、各种生化检验和凝血功能的测定。针对糖尿病患者应注意血糖的监测,把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保证患者以较好生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2.1.3  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口腔癌患者由于疼痛,口腔活动灵活度也随之下降,口腔自洁功能下降。护士应嘱咐患者每天早、中、晚漱口刷牙,术前彻底治疗牙周病。术前3d用1.5%双氧水或口泰漱口液漱口,4次/d,以利口腔清洁。对张口受限或漱口困难的患者,护士应协助做好口腔护理,2次/d。

      2.1.4  呼吸道准备:吸烟患者应戒烟,术前指导患者正确的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咯痰的方法,并遵照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1.5  做好皮肤准备:术前3天做好供皮区及手术区域皮肤准备,选择外观正常、无疤痕、质地柔软的前臂皮肤做为供皮区域,禁止在此区域行各种注射,并嘱咐患者术前特别注意保持供皮区皮肤的完整程度,同时做好手术区域备皮、防止刮伤,并用75%的酒精消毒供皮区,并用无菌巾包扎。

      2.2  术后护理

      2.2.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每15~30分钟测量血压、脉搏、呼吸1次,同时观察尿量的变化,如血压低、尿少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以免影响皮瓣供血。

      2.2.2  保持呼吸道通畅:口腔癌根治术范围广、时间长,术后易发生呼吸道水肿。因此在护理中我们积极预防,早发现、早处理,及时在健侧清除口腔内渗血,或吸出口腔内分泌物或血性痰痂,保持气道通畅,注意观察患者创面情况,包括切口敷料是否渗血,有无呼吸费力、胸闷等呼吸道梗阻发生。

      2.2.3  体位:术后全麻未醒应去枕平卧,头偏向健侧,避免口腔内分泌物侵蚀创面,并且利于及时消除分泌物,防止气道阻塞,完全清醒后应取斜坡位,有利于呼吸,减少呼吸困难,也利于头、颈部静脉回流,减轻手术部位水肿。对于实施皮瓣移植修复的患者应取平卧位,头部应适当制动,防止运动过度,引起血管受压或张力过大,保证皮瓣血运,利于创面愈合。供皮区应用无菌敷料包扎,注意伤口有无渗血,并抬高手臂20°~30°,有利于循环减轻肿胀。应用夹板固定腕部,注意指端血液供应,术后5d防止患肢活动,5d后行功能锻炼。术后1周根据患者全身及伤口愈合情况让患者逐渐下床活动

      2.2.4  移植皮瓣的观察:皮瓣移植的主要并发症有感染、皮瓣坏死、瘘管形成、伤口裂开等[3]。术后密切观察皮瓣的存活情况,早期发现血管危象及时处理。护士首先应掌握正常皮瓣颜色微红、温度接近体温、质地软、有弹性,术后72h内轻度肿胀,以后逐渐减轻。术后1~2d每1小时观察皮瓣1次,术后第3天每2小时观察皮瓣1次,术后第5天每12小时观察皮瓣1次,在充足照明下患者张口观察皮瓣的颜色,是否有弹性和肿胀;如果皮瓣颜色发紫,皮瓣硬度下降、质地变硬、肿胀明显,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2.5  皮瓣血栓的预防:术后患者安置于室温在22~25°C的单人空调房间内,注意局部保暖,防止因受寒引起皮瓣血管痉挛,遵医嘱合理进行抗凝治疗,改善微循环,防止皮瓣血栓形成,禁用止血药。密切观察皮肤黏膜及身体的出血情况,监测出、凝血时间,红外线烤灯(40~60W)局部照射,促进血液循环。

      2.2.6  保持颈部血管通畅:为了保证修复皮瓣血运的通畅性,术后往往少用止血药,因此术后相对渗血、渗液多,本组患者伤口均放置负压引流,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引流管扭曲、受压及脱落,翻身及活动时防逆流及脱管,并注意负压的调节。如负压过大引流管易瘪,皮瓣血管受负压吸引过大,影响供血;压力过小吸引不彻底,影响引流效果,易发生血肿,压迫静脉导致回流障碍。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如引流液颜色鲜红,24h超过150ml或者50ml/h,考虑为活动性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做相应处理。

      2.2.7  口腔护理:吞咽和分泌物潴留是引起吻合口感染的因素之一。术后要禁止吞咽并禁食,及时用生理盐水棉球清理口腔内的分泌物或渗血,保持口腔特别是皮瓣修复处的清洁,有血痂形成者可用双氧水棉球去除血痂,再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口腔,操作时动作轻柔,对创面的处置掌握力度,避免损伤创口引起患者痛苦。于术后1周内行雾化吸入,利于痰液稀释咯出,减轻伤口水肿,应予以2次/d吸入。

    2.2.8  饮食的护理:口腔癌患者在较长时间内不能经口摄食,加之术后进食困难,手术范围大,手术创伤引起机体分解代谢增加,保证充足术后营养供给,对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及防止术后伤口感染尤为主要[4]。一般于术后10d采用鼻饲管喂食,所采用的鼻饲管为一次性白色透明硅胶鼻饲管,为不影响手术的进行,均于术后在患者清醒状态下留置胃管,插入管时动作轻柔,以免损伤创口及皮瓣。对于气管切开者应严格检查,避免误入气管,确认胃管在胃内才能注入匀浆饮食,保证足够的热量和营养,还可以加入果汁、菜汁等其他食物,利于伤口愈合。鼻饲温度37~39℃,不可过低或过高,速度不宜过快,量不宜过多,200~250ml/次,6~8次/d,以免引起恶心、呕吐、胃部不适。每次鼻饲后用少量温开水冲胃管,术后10d口腔内创口愈合,可拔除胃管,进流质食物,以后逐步过渡半流食→软饭→普食。

      3  讨论

        围手术期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开始至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包括手术前、中、后三个阶段的处理。手术前处理及护理的目的是使患者以最佳状态准备手术;手术中处理及护理的目的是使患者能够安全耐受手术,保证手术成功之路;手术后处理及护理的目的在于减少并发症,使患者尽早顺利地康复。这三个阶段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认为成功的手术治疗与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及护理有关。为口腔癌患者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提高其手术耐受性,加强术中、术后监护及治疗,经过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及护理可以为口腔癌患者成功施行手术,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谭雁红.应用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口腔癌肿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0):35.

      [2]任 重,主编.眼耳鼻咽喉口腔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32~234.

      [3]梁玉颜.口咽部恶性肿瘤切除术的观察与护理12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1):42.

      [4]赵土莲.舌癌患者术后的营养支持治疗[J].现代护理,2004,10(3):229.

    ↑上一篇:口腔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下一篇:口腔癌前病变标志物的研究现状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