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胆红素、尿酸及血脂水平变化的意义

    发表时间:2012-04-06  浏览次数:507次

      作者:陈建中,李结华,唐海沁,桂雪琼  作者单位:安徽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合肥 230601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胆红素(BIL)、尿酸(UA)及血脂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09例ACS患者及62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BIL、UA及血脂水平。结果 ACS组发作期较健康体检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均减少(P<0.05),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增高(P<0.05),而ACS恢复期血清BIL恢复正常。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之间BIL、U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UAP组及AMI组TBIL、DBIL、IBIL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均减少(均P<0.05)。结论 血清BIL、UA及血脂水平的联合检测在ACS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冠心病,胆红素,尿酸,血脂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清胆红素(BIL)、血尿酸(UA)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病有关〔1〕,但报道较少,且意见尚未统一〔2,3〕。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BIL和血U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变化及意义。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按照2007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病协会(ACC/AHA)修订的诊断与治疗指南,选择自2004年1月1日~2007年7月1日确诊为ACS住院患者209例,男168例,女41例;平均年龄(72.2±11.3)岁,其中108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0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2 w后恢复期组207例(209例中有2例死亡)。选择体检中健康对照组62例,男48例,女14例,平均年龄(69.3±9.8)岁。各组之间年龄、性别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对象排除重度肥胖、严重高血压、痛风、心力衰竭、肝胆疾病、肾功能障碍及长期服用利尿剂的患者。

      1.2 方法

      209例ACS患者及62例健康者均禁食12h后与清晨空腹采血3ml,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UA。所有试剂盒均由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

      2 结果

      2.1 ACS患者各项检测指标结果

      ACS发作期TBIL、DBIL及IBIL均明显降低,TC、TG和LDLC显著升高;恢复期TBIL、DBIL及IBIL恢复正常,TC、TG和LDLC仍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1 ACS患者发作期和恢复期及健康对照组血清BIL、血脂水平比较(略)

      2.2 UAP组及AMI组患者UA、BIL水平

      UAP组和AMI组血U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UAP组及AMI组TBIL、DBIL及IBI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UAP组和AMI组间各项指标检测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表2 UAP组和AMI组与对照组UA和BIL水平比较(略)

      3 讨论

      目前已确认血清LDLC和TG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结果也证明了此观点。然而冠心病的发病极其复杂,研究显示,血清UA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及其病死率之间呈独立相关关系〔4〕。UA为黄嘌呤氧化酶、黄嘌呤脱氢酶降解嘌呤的代谢产物,机体的缺氧、损伤等都可使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升高,UA生成增加,但UA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作用为:①升高的UA水平促进LDLC的氧化和脂质的过氧化;②升高的UA水平伴随氧自由基生成增加并参与炎症反应,后者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并促进血小板聚集形成ACS患者冠状动脉内血栓;③尿酸盐可直接沉积于冠状动脉壁,损伤动脉内膜,促进脂质沉积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④UA可诱发和促进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间接地参与冠心病的发病过程〔5,6〕。

      很多研究提出高水平的UA可预示着冠脉病变的高风险。本研究显示ACS组患者血清U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虽然目前还未公认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它可以与其他危险因素协同作用,加剧动脉粥样硬化。

      Schwertner等首先发现了TBIL浓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呈显著负相关,提出低胆红素血症为冠心病的另一危险因素〔7〕。国内有关报道亦显示,血清胆红素浓度与冠心病的发生呈负相关〔8〕。此后更多的研究进一步证明,胆红素这一体内正常存在的物质同谷胱甘肽一样,是机体内源性抗氧化系统的成员之一,占机体抗氧化能力的30%左右,它可以有效地保护细胞免遭自由基损伤,阻止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在氧化应激的情况下发挥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9〕。

      本研究表明ACS患者血清TBIL显著低于对照组,IBIL显著低于对照组。冠心病患者血清BIL降低主要是DBIL,推测胆红素的抗氧化作用主要为DBIL。虽然有学者在基因水平上研究认为UGTIA1等位基因导致的高胆红素血症不提供对冠心病的保护作用,而低胆红素血症中也未发现冠心病危险性增加,但多数研究表明BIL具有抗氧化作用,能阻止LDLC的氧化,因为BIL与白蛋白分子的不对称结合使DBIL分子上的氢转换为活性氢原子。加上胆红素分子内的共振双键系统使DBIL具有捕获氧自由基的能力,减缓斑块形成。

      血清UA升高和(或)BIL降低可能在ACS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对上述代谢紊乱进行早期干预有可能预防或推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检测血清BIL、UA水平对评估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和疗效具有一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文波,段少华,孙晓键,等.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和胆红素水平的变化〔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6):439.

      2 Olinescu R,Kummerow FA,Greabu M,et al.The levels of bilirubin may be related to an inflammatory condit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J〕. Rom J Intern Med,1999;37(3):23949.

      3 程友琴,尹秋生,崔吉君.对胆红素的再认识〔J〕.中华内科杂志,2001;40(5):3501.

      4 王文标,沈卫峰,张建盛,等.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的相关性〔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2;10(1):568.

      5 LongoMbenz B,Luila EL,Mbete P,et al.Is hyperuricemia a risk factor of stroke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mong Africans〔J〕.Int J Cardiol,1999;71(1):1722.

      6 Wannamethee SG,Shaper A G,Whincup PH.Serum urate and the risk of maj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events〔J〕.Heart,1997,78(2):14753.

      7 Schwertner HA,Jackson WG,Tolan G.Association of bw serum concentration of tilirubin with increased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J〕.Clin Chen,1997;43(1):1823.

      8 林青,熊尚全,许少峰,等.胆红素及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心病的关系〔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2;18(5):204.

      9 Siow RC,Sato H,Mann GE. Heme oxygenasecarbon monoxide signaling pathway in atherosclerosis:antiatherogeniogenic actions of bilirubin and carbon monoxide〔J〕.Cardiovasc Res,1999;41(2):38594.

    ↑上一篇: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稳定性
    ↓下一篇:高血压患者心电图J波发生的临床特点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