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妇产科学》

    人工(植入物)乳腺X线摄影技术探讨

    发表时间:2015-04-29  浏览次数:1842次

    乳腺X线摄影已成为乳腺疾病诊断中最有效﹑最可靠的诊断方法[1-3],人工(植入物)乳腺是个特殊问题,常规的头尾位及内外斜位已不能满足诊断的需要,采用修正的头尾位(CC位)和修正的内外斜位(MLO位)及附加90°外内侧位(LM位)的乳腺植入物摄影体位设计,可使乳腺组织最大限度的展示,提高影像质量,为正确的诊断提供保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院2011年9月5日~2012年9月5日人工植入物乳腺患者进行X线摄影,共17例,均为女性,年龄26~51岁。

    1.2仪器设备:西门子钼靶乳腺摄影机,PACS-CR900后处理工作站,Kodak Dryview8900激光打印机。

    1.3摄影方法:每位患者均做头尾位、内外斜位、修正的头尾位和修正的内外斜位[1]。

    1.3.1头尾位(CC位):操作者调整平台高度,使与乳腺下皱褶平齐,轻轻牵拉乳腺组织及植入物远离胸壁,且将乳头放在摄影平台中线。患者头转向对侧,身体靠向摄影平台。对侧手握住乳腺机的手柄,嘱患者肩部放松,使乳腺组织和植入物最大限度暴露在摄影平台上。操作者脚踩压迫控制器,压迫板接触乳腺后开始缓慢压迫,加压到患者最大忍受程度。

    1.3.2内外斜位(MLO位):操作者将摄影机架倾斜30° ~60°,使摄影平台与胸大肌平行,以利乳腺组织及植入物最大限度的显示于成像区域。X线束方向从乳腺的上内侧射向下内侧。嘱患者受检侧上臂抬高并手抓机器手柄,被检侧身体靠在IP(成像板)的边缘,操作者向上向外牵拉乳腺,询问患者是否感觉到IP紧贴在其肋骨或乳房上,如果回答是“肋骨”,应重新开始,因为植入物没有被完全拉入IP,如果回答是“乳房”,操作者则用手承托乳腺,脚踩压迫控制器加压到患者最大忍受程度。

    1.3.390°外内侧位(LM位):操作者将摄影机架倾斜90°,X线束方向从乳腺的外侧射向内侧。调整平台高度,轻轻向前牵拉乳腺组织及植入物远离胸壁,且将乳头放在摄影平台中线。嘱患者肩部放松,使乳腺组织和植入物最大限度暴露在摄影平台上。操作者脚踩压迫控制器,加压到患者最大忍受程度。

    1.4摄影条件:视乳房大小、厚度和植入物的类型手动调节曝光参数,一般为28~34 KV,80~90 MAS。压力控制在5~15磅(以患者最大耐受程度为准)。

    2结果

    2.1评片标准[2]:乳腺腺体后脂肪存在、外侧腺体组织及植入物清晰显示、CC位上乳头线在MLO位乳头线的1 cm之内,评为优;乳腺腺体后脂肪不显示、外侧腺体组织及植入物显示完整、CC位上乳头线在MLO位乳头线的1 cm之内,评为良;外侧腺体组织及植入物显示模糊,评为差。

    2.2显示结果:16例评为优良片,占94%,1例评为差级片,占6%。

    3讨论

    因植入物的阻碍压迫性,有可能会造成摄影时乳腺正常组织的遗漏或重叠,对于头尾位来说,相对于植入物的上、下方组织与前方组织一起向前牵拉;对于内外斜位来说,上内和下外方组织与前部组织一起向前牵拉。修正的头尾位(CC位)和修正的内外斜位(MLO)可以大大改善乳房组织的可视性,弥补常规体位对于乳腺上下和内外侧组织的丢失。由于肌肉前植入物(腺体下或乳房后植入物)或乳腺先天发育不良的患者对压迫比较敏感,很难完全显示乳房组织,需在对修正的头尾位(CC)和修正的内外斜位(MLO)的基础上附加90°外内侧位(LM)。90°外内侧位(LM)也可用来证实重力依赖性钙化(如含钙化奶块、奶粒)或液体。三个体位可结合成三角形来确切乳腺病变的定位。  乳房植入物是由一个硅胶弹性体外壳组成,此外壳内通常填充硅凝胶或是盐水溶液,所以人工(植入物)乳腺的摄影,曝光参数会因乳腺和植入物摆放、植入物填充的材料不同而不同,通常需要手动设置曝光参数,根据植入物填充的内容来加压。 现在修正的头尾位(CC位)和修正的内外斜位(MLO位)及附加90°外内侧位(LM位)的乳腺植入物摄影体位已成我院对人工(植入物)乳腺患者的常规检查方法。

    4参考文献

    [1]王晓枫,张立娜,金安玉.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体位设计技术探讨[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13(5):393.

    [2]崔宝军,陈步东,胡志海,等.全数字乳腺X线摄影规范化操作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9):684.

    [3]汤春发,申强,王忠海.我国妇女乳腺癌筛查中X线的作用及任务的重新评价[J].吉林医学,2008,29(3):251.

    [收稿日期:2013-12-13编校:徐强]

    ↑上一篇:首次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分析
    ↓下一篇:人工流产术后阴道流血的临床干预疗效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