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血浆脑利钠肽浓度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

    发表时间:2012-03-19  浏览次数:519次

      作者:刘新颖,张春香  作者单位:130062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医院

      【关键词】 血浆脑利钠肽浓度,慢性心力衰竭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0月~2008年11月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2例,男47例,女45例;年龄41~89岁,平均574岁;所有患者的心衰诊断均符合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的心功能分级。基础心脏病为:冠心病38例,扩张性心肌病22例,心脏瓣膜病1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2例。根据左室射血分数分为四组:Ⅰ组(18例):LVEF>50%,临床有慢性心力衰竭的表现,但左室收缩功能正常,作为对照组;Ⅱ组(20例):LVEF 40%~50%,有慢性心力衰竭症状,有左室收缩功能下降趋势;Ⅲ组(32例):LVEF 30%~40%为轻、中度左室收缩功能不全;Ⅳ(12例):LVEF<30%,为重度左室收缩功能不全。

      检测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定量法测定血浆脑利钠肽(BNP)浓度。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表示。中位数比较,两组间用u检验,两组以上用H检验。

      结 果

      血浆BNP浓度与不同组别间的比较结果,见表1。表1 血浆BNP浓度与不同组别间的比较(略)注:BNP括弧内为分布范围。与Ⅰ组比较,*P<001

      从年龄、性别分层评价心衰患者BNP水平:观察各年龄组BNP中位数,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加,BNP呈上升趋势,且男性BNP值高于女性。低年龄组与高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讨 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其发病率高,总体预后差,病死率与肿瘤相差无几,5年病死率约50%[1]。因此,寻找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检测方法,使其能及时、准确地对心功能作出评价,同时能准确地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是本文讨论的主要内容。

      脑利钠肽(BNP),又称B型利钠肽,来源于心室肌细胞,正常情况下,血浆脑利钠肽浓度很低,心房、心室中储备很少,当心室的容量负荷、压力负荷及室壁张力增高时,通过心室爆发式合成分泌入血,从而导致血浆中脑利钠肽的水平明显增高。脑利钠肽具有利钠、利尿、扩张血管、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兴奋的作用。

      血浆BNP是反映心室功能不全更敏感、更特异的指标[2],能够准确评价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状态,而且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BNP水平逐渐升高,可以客观定量地反映心衰的严重程度[3],有助于心衰诊断和判断预后。

      Siman等[4]对8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进行BNP检测及LVEF测定,发现心衰患者的BNP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均有明显的升高,该研究提示血浆BNP浓度高低与心力衰竭程度呈明显正相关。随着LVEF逐渐下降,左室收缩功能不全程度逐渐加重,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升高,显示心室容量负荷或压力负荷增加时,心肌合成和释放BNP增多。Bay[5]等对2193例连续住院的患者行BNP检测,证明BNP对发现早期隐匿性心力衰竭具有相当的诊断价值,因此有助于无症状性左室功能障碍患者的诊断。Hobbs等[6]在普通人群中筛查心力衰竭发现,BNP是诊断心力衰竭的敏感指标,是自心脏超声技术引进以来,首项简单方便可以早期快速准确的对心力衰竭作出临床诊断并对其预后作出评价的血液检查。伦敦一项心衰研究证实,BNP诊断心衰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7%、84%、97%和70%。因此,在2000年底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批准血浆BNP浓度测定为第一个用于诊断心力衰竭的生化指标。

      血浆高水平BNP预示严重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的发生风险高。心衰经过治疗,血浆BNP水平下降提示预后改善[7]。因此,血浆BNP浓度不能单独应用于确诊或排除心衰,只是有助于诊断或诊断不明确时考虑心衰。对于明确心衰的患者,血浆BNP浓度有助于临床医生对疾病程度作出评价,对预后作出判断,并适时调节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Macintyre L,Capewell S,Steward S,et al.Evidence of improving prognosis in heart failure:trends in case fatality in 6ens hospitatalized between 1986 and 1995 Circulation,2000,102:1126-1131.

      2 Groenning BA,Nilsson JC,Sondergard L,et al.Evaluation of impair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and increased dimensions by multiple neurohumoral plasma concentrations.Eur J Heart Fail,2001,3:699-807.L

      3 Remme WJ,Swedberg K.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comprehensive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Task force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ur J Heart Fail,2002,4(1):11-22.

      4 Williams SG,Ngll,O,Brien R.Isplasma N-BNP a good indicator the functional reserve of failing hearts.The European Journal of Heart Failure,2004,6(7):891-900.

      5 Bay M,Kirk V,Parner J,et al.NT-proBNP:a new diagnostic screening tool to defferentiate between patients with normal and reduced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function.Heart,2003,89(2):150-154.

      6 Hobbs FD,Davis RC,Roalfe AK,et al.Reliability of N-terminal pro-brain nftriuretic peptide assay in diagnosis of heart failure:cohort study in representatire and high risk.Community populations.BMY,2002,324(7352):1498.

      7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2):1078.

    ↑上一篇:小剂量四联复方降压制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口服氯吡格雷后白细胞减少与季节的关系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