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加压弹力绷带和弹力袜治疗直立性低血压32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1-12-31  浏览次数:556次

      作者:牛自勇,赵彦杰,刘晓香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内一科,银川

      【摘要】为研究加压弹力绷带对直立性低血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对32例直立性低血压病人随机分两组,分别给予下肢加压弹力绷带和弹力袜治疗,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对比。结果,接受弹力绷带治疗患者卧、立位收缩压差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1、2周后弹力袜加压治疗组与弹力绷带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2周后两组的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其中晕厥症状均消失,弹力袜加压治疗组无症状患者增加3例(19%),弹力绷带治疗组无症状患者增加8例(50%)。认为下肢加压弹力绷带治疗直立性低血压有效、安全、耐受性良好。

      【关键词】 弹力绷带,弹力袜,直立性,低血压

      直立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OH)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随体位改变血压突然出现下降,以脑血流灌注不足为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既往已有临床报道,下肢加压治疗可改善直立性低血压。为进一步观察加压弹力绷带和弹力袜的疗效和安全性,本实验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别应用加压弹力绷带和弹力袜治疗直立性低血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自2006年5月—2008年5月收集符合标准住院病人共32例,男25例,女7例,年龄52~80岁,平均69.4岁。病程2个月~25年,平均3.5年。其中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直立性低血压10例,脑梗死合并直立性低血压8例,帕金森综合征合并直立性低血压7例,周围神经疾病合并直立性低血压5例,特发性直立性低血压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6例,治疗组予以加压弹力绷带治疗,对照组予以弹力袜双下肢加压治疗,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和病程大致相仿。

      1.2 入选标准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直立性低血压,病人在卧、立位收缩压相差20mmHg以上或舒张压相差10mmHg以上者。并且在体位改变时感觉有头晕、头昏、眼前发黑等症状[1]。

      1.3 测量方法 (1)采用国产MEC-509B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测量数据。(2)先让患者仰卧位10 min后,测定3次血压和心率,取其平均值作为卧位血压和心率数值。(3)患者快速直立后1、3、5 min或直到出现症状时测定血压和心率,取其最低值作为直立位血压和心率数值。

      1.4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血压和相关症状变化差异。

      1.5 治疗方法 (1)治疗组:先接受一侧下肢弹力绷带加压,压力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宜,持续10min;然后同时接受另一侧下肢弹力绷带加压治疗,持续10min,压力选择同前。(2)对照组:方法与治疗组相似,具体改用弹力袜加压治疗,疗程共2周。

      1.6 疗效评定标准 血压改善标准以治疗后卧、立位血压与治疗前直立位血压差值计算。症状记录包括头晕、头昏、晕厥。

      1.7 统计学方法 资料数据均以(±s)表示,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和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治疗组与对照组卧、立位血压改善情况 见表1。入选32例病人在接受加压弹力绷带和弹力袜治疗2周,卧、立位收缩压差值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统计学处理提示:两组治疗均有效,弹力绷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表1 两组卧、立位收缩压差值变化情况

      2.2 32例患者症状改善情况 直立性低血压病人中,最常见的症状为头昏、头晕和晕厥。治疗2周两组患者晕厥症状均消失,对照组头晕治疗前7例(44%),治疗后4例(25%),无症状患者增加3例(19%);治疗组头晕治疗前8例(50%),治疗后3例(19%),无症状患者增加8例(50%)。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有7例(43.8%)感袜口及近关节处有明显不适,但可以耐受。

      3 讨论

      直立性低血压是老年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具体可由全身性原因、单纯自主神经功能不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周围和自主神经病变、药物等因素引起。糖尿病、脑梗死、病后长期卧床等是体位性低血压的常见诱因。本病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包括运动锻炼、避免诱发因素,药物治疗常采用盐皮质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米多君等。但是由于直立性低血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比较复杂,药物治疗虽有利于减轻症状,但是不能彻底治愈直立性低血压,并且效果不持久,易产生副作用。比如可引起水肿、呼吸困难、卧位型高血压等不良反应[2-3]。

      本组直立性低血压病人经治疗2周,卧、立位收缩压差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加压弹力绷带治疗优于弹力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其中晕厥症状消失,头晕减少31%,无症状患者增加50%。整体评估显示,加压弹力绷带治疗直立性低血压,既能降低卧、立位收缩压差,又能改善患者症状,具有良好疗效。

      人体下肢血管内可潴留约200~500mL血液,通过下肢穿弹力袜或弹力绷带加压,可以明显减少静脉瘀血从而提高有效循环血量,治疗即刻效果明显,能有效预防患者直立后收缩压降低并改善其相关症状。同时能普遍改善循环、预防下肢水肿形成和静脉瘀血[4]。随着症状改善,患者可避免卧床,推测可能是随疗程增加病情进一步改善的原因。加压弹力绷带治疗效果优于弹力袜,弹力绷带能根据患者体形做到个体化治疗,肢体外加压力可以得到保障。加压弹力绷带治疗不引起卧位性高血压,从而避免使原有疾病加重和其它靶器官损害[2,4]。弹力袜组有43.8%患者感袜口及近关节处有不适,考虑为弹力袜型号相对固定,致体形胖者舒适度下降。笔者认为在治疗病因去除诱因后,直立性低血压患者可首选加压弹力绷带治疗,以及其它非药物治疗措施,当以上方法无效时再联合药物治疗,效果可靠且安全性好。

      【参考文献】

      [1] 董为伟.神经系统疾病治疗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752.

      [2] Brignole M,Alboni P,Benditt DG,et al.Guidelines on management(diagnosis and treatment)of syncope-update 2004[J].Europace,2004,6:467-537.

      [3] Shibao C,Grijalva CG,Raj SR,et al.Orthostatic Hypotension-Related Hospitaliza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2007,120:975-980.

      [4] Podoleanu C,Maggi R,Brignole M,et al.Lower Limb and Abdominal Compression Bandages Prevent Progressive Orthostatic Hypotension in Elderly Persons:A Randomized Single-Blind Controlled Study[J].J Am Coll Cardiol,2006,48(7):1425-1432.

    ↑上一篇:农村居民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下一篇:一氧化氮和硫化氢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