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其他》

    小针刀结合臭氧治疗PICC术后并发症1例报告

    发表时间:2014-04-23  浏览次数:769次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患者毕XX,女,67岁,行直肠癌根治术后第5个月,于2012年9月4日行PICC置管,选择右上臂贵要静脉,置管术后遵循操作流程常规维护。置管后第79天出现置管侧肩部、上臂疼痛,右上肢肿胀、活动不利,经积极对症处理无明显缓解,于12月17日拔出PICC导管。拔管后反复出现置管侧肩臂部疼痛、肿胀、肩关节活动受限,且进行性加重,患者因此住院治疗。经行B超、X光、CT检查局部血管、骨质无异常。给予消炎、止疼、活血、化瘀治疗方案;内服中药;外包中药、外贴膏药、局部湿热敷、针灸、按摩均无明显疗效。至2013年4月7日,患侧肩部、上肢疼痛剧烈,夜不能寐,肩关节功能严重障碍,无法完成洗脸、梳头、进食等简单日常活动。经再次会诊分析,给患者肩部使用针刀疏通剥离、臭氧注射治疗。经一次针刀剥离、两次臭氧注射,一周后患侧肩臂肿痛明显缓解、活动功能明显改善,第10~14天肿胀、疼痛逐渐消失,患者肢体活动自如。

    1.2 方法:患者取坐位,选择肩峰下滑囊、肱二头肌长头腱为施术部位,常规消毒、铺巾,先做局部麻醉或注射消炎镇痛复合液,并探测进针深度,在针刀上作深度标记,左手定点、定向,加压分离,右手持针刀刺入,刺入时迅捷、快速、准确,刺入一定深度或抵骨质达靶目标后,每个部位行疏通剥离(纵行、横向)2~3次后出针,出针时按压针孔至无出血,并用5ml无菌注射器从(德国赫尔曼)臭氧发生器里取出浓度为30μg/ml的O2~O3混合气体,注入(确认抽吸无回血)肩部各个压痛点处,每个部位注入约3ml,再次消毒,贴无菌贴。治疗结束平卧位观察5~10min。第3天再次行臭氧注射,方法同前。

    2 结果  

    首次治疗后,次日前臂可做轻度屈伸活动,第3天患肢可摸到对侧耳朵,疼痛、肿胀症状减轻。一周后患侧肩臂肿痛、活动受限症状明显缓解,第10~14天肿胀消失,疼痛明显减轻,肢体活动自如,第14天患者痊愈出院。

    3 讨论  

    由于化疗是治疗肿瘤的有效手段之一,而多数化疗药物的使用途径为静脉给药,化疗药物常常会对患者的血管产生强烈刺激,有效而又安全的给药途径随之成为医护人员十分关注的问题。PICC技术是经外周静脉(肘部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置管达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留置技术,是肿瘤化疗患者常用的静脉输液途径,以其低痛苦、对血管损伤小、并发症少的特点在肿瘤化疗中得到广泛使用,与外周静脉穿刺化疗相比,患者容易坚持,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静脉输注手段,不仅在肿瘤化疗上应用,还在其他需要长期大量反复输液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但PICC技术属于有一定风险的侵入性有创操作,对少数患者也出现局部并发症。减少或杜绝乃至有效治疗PICC术后并发症,是PICC技术广泛应用的保障。  

    用小针刀对病灶行针刀切割松解,可解除压迫、松解紧张挛缩的肌肉、恢复力学的动静态平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无菌性炎症。臭氧局部注射后可直接作用于神经末梢,刺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脑啡肽等物质从而达到镇痛的作用;氧自由基在外周和脊髓均有致痛物质,而自由基清除剂如SOD、维生素E则可拮抗此致痛作用。臭氧局部注射后刺激抗氧化酶的过度表达,通过清除氧自由基镇痛。炎症过程中的炎症因子能产生致痛作用,臭氧通过抗炎作用镇痛。  

    综上所述,本病例因PICC置管术后,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局部静脉及软组织炎症、水肿产生相应症状,根据患者发病原因及小针刀、臭氧治疗原理,其肩臂肿痛、上肢活动受限症状适应小针刀疏通剥离、臭氧注射治疗。

    4 体会  

    PICC技术的应用由护理人员操作完成,是较复杂的临床护理技术,置管术后若产生久治不愈的并发症,会增加患者心身痛苦,加重患者经济负担,同时造成PICC导管报废,影响癌肿患者后续治疗,也给护理操作者巨大压力。本病例使用PICC置管后出现并发症,其症状典型、顽固为PICC技术临床应用中少见,病程长为笔者在PICC技术近10年临床应用过程中首例,最终采用臭氧注射、小针刀疏通剥离的方法,使患者在短时间得到有效治疗,为护理人员应用PICC技术,解决置管术后并发症,提供一个可借鉴的临床案例。

    5 参考文献

    [1]宋文阁,王春亭,傅志俭,等.针刀疗法[J].实用临床疼痛学,2008:267.

    [2]张文祥,倪家骧.臭氧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疼痛学杂志,2007,13(1):46.

    [3]黄 霞.留置针致静脉炎后血管修复的实验研究[D].河南大学,2012.

    [4]王 敬.肿瘤患者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研究[D].青岛大学,2011.

    [5]蔡珩玉.PICC导管在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与护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0.

    [6]吴 志,葛建伟.PICC输液需严防并发症[N].中国医药报,2010.

    [7]宋 葵.PICC在肿瘤患者应用中的护理问题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8):724.

    [8]宋 敏.肿瘤化疗患者行PICC置管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4):50.

    [收稿日期:2013-09-02 编校:陈伟/郑英善]

    ↑上一篇:瑞芬太尼的安全评价与合理使用
    ↓下一篇:品质圈活动降低回收器械物品清点记录差错率的研究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