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其他》

    高氧液辅助治疗术中老年患者低氧血症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4-01-22  浏览次数:975次

    低氧血症是指动脉血氧分压低于同龄人的正常下限,血液中含氧不足,临床表现为PaO2、SpO2下降。低氧血症是硬膜外麻醉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与年龄的增长呈正相关[1]。据相关文献报道,中青年患者术中低氧血症的发生率约为14.28%, 60~70岁发生率上升为23.26%,而高于70岁的患者其发生率高达 33.33% [2]。其原因是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合并症多,心肺贮备功能降低,生理上存在潜在的低氧血症,麻醉后,每分通气量和潮气量下降,伴随着腹肌不同程度的麻痹,因此使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增加[3]。为了及时补充血液中氧气含量,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术中老年患者低氧血症采用高氧液辅助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38例发生低氧血症患者采用高氧液辅助治疗的患者为研究组,男18例,女20例,年龄 60~82岁,平均(71.8±11.8)岁。同时选择2012年3月~2012年4月 40例采用传统单纯鼻塞给氧的老年术中低氧血症患者为对照组,男 19例,女21例,年龄60~80岁,平均(70.4±10.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合并基础疾病、原发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入组年龄≥60周岁,麻醉方式均为硬膜外阻滞麻醉。同时排除片合并肺部肿瘤、肺结核患者,合并慢性心、肺疾病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研究组治疗方法:本组38例患者术中监测PaO2低于同龄人正常值下限后,成人为正常值在83~108 mm Hg(1 mm Hg=0.1333 kPa),采用输氧仪制备的高氧液,加拿大蓝孚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山东)有限公司生产。在鼻塞给氧的同时及时给予500 ml高氧液静脉滴注,输注速度为20~40滴/min。 

    1.3.2 对照组治疗方法:本组40例患者采用鼻塞持续给氧,氧流量2 L/min,浓度29%~33%。 

    1.4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前、治疗30 min及手术后各时段心率(HR)、收缩压(SBP)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同时记录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 s x± )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各时段主要指标比较:比较两组术中老年低氧血症患者治疗前、治疗30 min及手术后主要指标显示,研究组治疗后PaO2、SpO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研究组与治疗前、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 HR、SBP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见表1~2。表1 两组老年低氧血症患者术中各时段PaO2、SpO2比较( s x± )组别 PaO2(kPa) SpO2(%)治疗前 治疗后30 min 术后 治疗前 治疗后30 min 术后研究组 10.40±0.91 13.86±0.20 ①② 14.15±0.51 ①② 89.62±7.26 93.27±10.40 ①② 96.57±9.82 ①② 对照组 10.45±0.82 11.69±0.51 11.74±0.91 88.97±10.45 90.34±8.57 91.53±11.25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与治疗前比较,②P<0.05 表2 两组老年低氧血症患者术中各时段HR、SBP比较( s x± )组别 HR(次/min) SBP(mm Hg)治疗前 治疗后30 min 术后 治疗前 治疗后30 min 术后研究组 92.41±8.56 91.67±8.09 92.52±7.54 128.26±7.82 128.03±8.27 127.68±9.07 对照组 91.78±9.27 90.37±10.53 91.28±9.26 126.35±9.43 126.83±10.20 126.48±9.74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研究组术中发生低氧血症1例,发生率为2.63%,对照组术后发生低氧血症9例,发生率为 22.5%;研究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外科技术水平的提高,外科手术已不再成为老年患者的禁忌,但由于部分老年患者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增加了手术的风险性,术中低氧血症的发生率较高[4]。低氧血症是呼吸系统的疾病,严重的会导致呼吸衰竭,对机体造成的严重的影响。低氧血症的严重程度与持续时间有密切关系。因此,对于术中低氧血症一旦出现,即时纠正对患者术后恢复具有积极的意义。高氧液辅助治疗是向人体组织细胞直接供氧的方法。对于低氧血症患者,传统的给氧方法难以迅速改变缺氧,提高血氧含量,而高氧液辅助治疗,普通液体在经高氧仪溶氧活化处理,高浓度氧溶解于液体中,提高了氧浓度,可提高红细胞的变形能力,降低血小板凝聚,部分代偿肺向组织细胞供氧,从而减轻缺氧缺血对组织细胞的继发损害[5-8]。从研究组老年术中低氧血症患者给予高氧液辅助治疗效果显示,治疗后PaO2、SpO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研究组与治疗前、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为2.63%,对照组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为22.5%;研究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高氧液给氧技术作为氧疗的有效辅助手段,适用于硬膜外麻醉术中低氧血症老年患者的救治,可有效改善症状,降低术后并发症。综上所述,采用鼻塞联合高氧液给氧技术,能够迅速提高患者的血氧指标,改善组织缺氧,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能有效解决及纠正手术过程中出现的低氧血症这一难题。为高龄腹部手术硬膜外阻滞后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氧疗途经。 

    4 参考文献 

    [1] 石桂葆,刘文辉,王立国,等.高氧液治疗开胸术后患者低氧血症的临床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08,13(8):1039. 

    [2] 张 惠,徐礼鲜,卢玲玲,等.静脉输注高氧液体对全麻术后低氧血症的预防作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4,25(6):652. 

    [3] 许炎姝,陈月华,毛美娣,等.老年术后低氧血症患者静脉输注高氧液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4,19(20):59. 

    [4] 时 兢,宋秀琴,戴幼竹,等.静脉输注高氧液对全麻术后患者低氧血症的预防作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0):2256. 

    [5] 龚 辉,高昌俊,孙绪德,等.静脉输注高氧液对单肺通气期间低氧血症的治疗作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30):5815. 

    [6] 王 松,许 诚,舒 丹,等.高氧液对低氧血症的治疗作用[J].中国基层医药,2007,14(5):803. 

    [7] 王 霞,董学军,唐淑红,等.高氧液(自制)及复方丹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研究[J].吉林医学,2006,27(7):839. 

    [8] 罗仕俊.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低氧血症患者的临床观察 [J].吉林医学,2012,33(33):7208. 

    [收稿日期:2013-11-14 编校:郑英善] 吉林医学2014年1月第35]

    ↑上一篇:探讨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下一篇:心理干预对重症肝炎患者的效果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