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其他》

    阑尾切除术与切口感染的预防

    发表时间:2014-01-22  浏览次数:977次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急腹症,在基层医院已经普遍开展,但如何降低切口感染率,提高切口Ⅰ期愈合率,是普外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值得重视的问题。选择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68例,均行急诊手术治疗,术中注意切口的保护,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68例,男45例,女23例,年龄11~73岁,平均35岁。发病距手术时间<24 h 32例,24~48 h 31例,~72 h 3例,>72 h 1例。病理结果:单纯性阑尾炎4例,化脓性阑尾炎 57例,坏疽性阑尾炎6例,伴穿孔1例;其中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 25例,阑尾腔积粪7例。 1.2 方法 1.2.1 切口的选择:症状典型者,压痛、反跳痛明显,可选择麦氏点切口,并根据压痛点适当调整,有利于寻找阑尾;症状不典型、腹痛时间超过48 h或伴有腰痛者,常有阑尾位置变异,切口位置宜作右下腹直肌切口,使得术野显露良好,减少手术时间。 1.2.2 具体手术操作:①切开皮肤及皮下后皮下出血点适当电刀止血。切开腹外斜肌腱膜时固定于双侧治疗巾上,以保护切口。 ②先小切口切开腹膜,如脓性渗液较多时,用纱布吸除,再扩大腹膜切口,用6~10把直止血钳将腹膜缘与两侧的治疗巾钳夹固定,使切口组织与腹腔隔离开,大大减少切口受污染的机会。③ 阑尾切除后可以继续用纱布或吸引器将腹盆腔脓渗液吸尽。尽量避免腹腔冲洗,以免感染扩散。④关腹前用生理盐水冲洗或更换手术人员污染的手套及器械。⑤在腹膜切口两头及两侧各用多把蚊式钳夹提,使腹膜缘全部提起以免腹膜落下切口再受污染。⑥ 缝合肌膜前,用稀碘伏冲洗切口。缝合皮肤前,安尔碘消毒切口周围。⑦切口按层缝合均用细丝线尽量减少缝线异物反应。⑧常规头孢类加甲硝唑两联抗生素3~5 d,并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 1.2.3 切口愈合标准:切口的愈合等级分为甲级、乙级、丙级,甲级指愈合优良,无不良反应;乙级指愈合处有炎性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丙级指切口化脓需要作切开引流等处理。甲级、乙级愈合属Ⅰ期愈合,丙级愈合属切口感染。

    2 结果

    术后7~9 d拆线,86例患者切口均愈合良好,无并发症及切口感染发生。

    3 讨论

    阑尾切除术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最确切方法,化脓性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10%,穿孔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可高达20%以上,居腹部手术之首[1]。选择合适的切口,可以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切口感染率的发生,整个手术过程要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避免手碰触阑尾,尽量避免污染扩散,确切保护切口,稀碘伏冲洗切口,同时注意擦干切口内积液,彻底止血非常重要。电刀的使用,可明显引起切口愈合延迟,同时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正常组织局部温度大于45℃可造成机体组织细胞变性、坏死,电刀在电凝止血时温度可高达200℃以上,当脂肪细胞坏死,脂肪液化的液化液是细菌良好培养基,易造成切口的感染[2]。腹部脂肪厚度>2 cm者,术后容易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易引起切口感染。因此,杀灭切口内细菌是减少切口感染的有效方法,一方面缝合不留死腔,另一方面缝合腹膜后稀碘伏冲洗切口可有效控制肥胖者切口感染率[3]。对于术后2~3 d,纱布有渗血或渗液者,尽早适当撑开切口,小纱条置入引流1~2 d,并适当延长拆线时间,是解决切口进一步感染的关键。所以笔者建议术后3 d,每天换药,观察切口。阑尾发病时间超过24 h者感染率明显增高。因此,阑尾炎尤其是急性、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诊断明确后尽早手术是预防切口感染的关键。

    4 参考文献

    [1] 华振敏.化脓性阑尾炎128例术后伤口感染的预防与处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7,2(6):82.

    [2] 王 荣,肖应龙.电刀与手术刀切口愈合对比分析[J].实用外科杂志,1989,9(3):184.

    [3] 黄健芳.腹部肥胖者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的预防[J].福建医药杂志,2006,28(5):71.

    [收稿日期:2013-08-21 编校:苏建东]

    ↑上一篇:双向考核评价体系在本科护生见习实践中的应用
    ↓下一篇: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路径管理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