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医学心理学》

    心理干预在术前患者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4-09-01  浏览次数:1893次

    手术是一种创伤性治疗,无论手术是否重要,也不论手术大小,手术前患者心理活动呈比较复杂的状态[1]。手术患者无论疾病时间长短,对疾病知识了解多少,面对如期而至的手术,大都会有焦虑和恐惧心理,甚至抑郁心理。焦虑主要表现为怕疼痛,怕麻醉意外,担心手术不顺利及手术后并发症、后遗症等;恐惧的原因主要是患者对手术存在不正确看法或以前有过刀割伤的体验,听到手术失败或手术发生事故的事件,害怕手术意外伤残或死亡,一些消极的影响会导致患者抑郁情绪,而患者的情绪影响其对手术治疗的信心[2]。本应用通过焦虑、抑郁自评量表的评估,了解手术前患者的心理状态,并针对性采用心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1月134例择期手术患者,年龄15~67岁,男79例,女55例。其中择期1周内手术的102例,1周后手术的3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8例,对照组66例。两组年龄、病情轻重、等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资料采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两个量表的标准总分≥50分者为存在焦虑或抑郁症状,得分越高,焦虑或抑郁程度越重[3]。所有患者入院当天填写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进行常规的入院宣教、常规术前检查及治疗;观察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术前1天再次填写SAS、SDS量表。

    1.2.2心理干预的方法

    1.2.2.1建立信任关系:信任是心理干预的前提。心理工作者要态度诚恳、和蔼、耐心,根据患者个性特征,妥善与患者交流,接纳患者的情绪状态,以平等的关系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而产生安全感,以安定的心态配合治疗。

    1.2.2.2信息交流:倾听患者的主诉,了解其后顾之忧、心理状态,为患者讲清手术部位、方案、麻醉方式、结果、时间、术前准备、术中情况、术后注意事项和术后的护理要点等,并请其拜访已康复或在康复期的类似患者,从他们身上获取应对手术的心理能量。

    1.2.2.3心理治疗或咨询: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况,采取不同的心理咨询或治疗方法。焦虑紧张者用冥想、放松方法,配以认知疗法,让患者自己掌控情绪调节能力,以轻松可控心态配合医生手术;恐惧手术者则采取系统脱敏疗法,情绪刺激级别由低到高逐步升级,让患者逐步掌握情绪变化应对方法,并摆脱恐惧情绪;有抑郁情绪者则满足情感需要,用正性强化法稳定其积极情绪,并兼用叙事、短期焦点问题解决疗法缓解抑郁情绪。

    1.2.2.4环境保证:清爽、洁净、温馨的就医环境或许是患者情绪波动的稳定剂。术前术后更是需要一个清洁、整齐、舒适的治疗环境,病房保证通风无异味,经常播放些节奏轻缓愉悦的音乐。

    1.2.2.5家属配合:争取家属和亲人的支持与配合。陪护时避免不良情绪影响患者,选择患者感兴趣的话题,回味温馨愉悦场景,分散注意力,有利于消除患者的孤独、焦虑心理。

    1.2.3统计方法:计量资料结果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

    2结果

    2.1手术患者心理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患者均一般术前处理,观察组经心理干预后,焦虑或抑郁症状比对照组有显著缓解。对照组和观察组干预前后的SAS、SDS评分表见表1。

    2.2入院时SAS评分表明:观察和对照组患者均存在焦虑症状,经心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入院时SDS评分表明:观察组患者中28例存在抑郁症状,对照组中29例存在抑郁症状,经心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抑郁症状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3讨论

    社会在飞速变革,医学模式也更新换代,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医护工作从传统的单纯疾病护理概念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心身整体治疗护理概念。心理干预是医护人员运用医学心理学知识,以科学的态度,恰当的方法,美好的语言对患者的精神痛苦、心理顾虑、思想负担、疑难问题进行疏导[4]。手术对患者都是较强的紧张刺激,患者意识到了这种紧张刺激,就会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有的临上手术台时还可出现四肢发凉、发抖、意识域狭窄;对手术环境和器械等异常敏感,甚至出现病理心理活动[5]。所以准确分析和掌握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对手术的成功有重要意义。研究的结果显示,在常规的术前准备基础上,通过专业的心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的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干预后焦虑及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证明心理干预在术前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参考文献

    [1]鞠承祖,崔俊难.心身医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0:119-122.

    [2]胡佩诚.医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0:6.

    [3]张明圆.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第2版.湖南:湖南科技出版社,1998:34-42.

    [4]史向晖.老年肝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吉林医学,2006,127(12):1541.

    [5]徐梅.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J].职业与健康,2005,8(11):1004.

    [收稿日期:2013-10-28编校:侯小玲/郑英善]

     

    ↑上一篇:体育心理调控方法在5.12地震灾区心理重建中的运用研究
    ↓下一篇:护理干预对输血患者心理特征的影响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