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医学心理学》

    MECT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12-18  浏览次数:1285次

    作者            作者单位

    王德燧  628001 四川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

    李真    628001 四川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

    资料与方法

    2007年6月~2008年10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患者。入选标准:①年龄18~60岁;②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标准;③经过≥2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抗抑郁药系统治疗,抑郁症状无明显好转;④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总分≥20分;⑤无MECT治疗禁忌证;⑥家属同意采用MECT治疗并签字。

    一般资料: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MECT组)和对照组(药物组)。其中研究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22~52岁,平均32±16岁;入组时HAMD评分28.21±2.52。对照组23例,男8例,女15例;年龄25~51岁,平均32±19岁;入组时HAMD评分29.15±3.57。

    方法:①研究组采用MECT治疗,停用原来使用的抗抑郁药物;按MECT治疗程序进行治疗,每周3次,共4周,治疗期间不使用抗精神病药、抗焦虑药以及抗癫痫药物;对照组继续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共4周。

    疗效及不良反应评定:①量表评定:两组分别于入组时、治疗后1、3、4 周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以此评估MECT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②临床疗效评定:HAMD减分率≥75%为痊愈,50%~74%为显效,25%~49%为好转,<25%为无效。痊愈、显效视为有效。TESS≥2分视为不良反应。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和同一组间的两两比较用独立t检验。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疗效对比:两组第4周末评定,研究者痊愈4例,显效11例,好转6例,无效4例,有效率60.0%;对照组显效2例,显效4例,无效17例,显效率17.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两组HAMD分值比较:从治疗后第1周末开始,MECT组HAMD分值明显下降,表明在第1周开始起效,治疗后1、3、4周的减分率分别为24.3%、44.4%、61.3 %;而对照组治疗后HAMD分值下降不明显,治疗后1、3、4周的减分率分别4.6%、9.1%、15.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表明MECT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两组不良反应的比较:治疗后两组TESS分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中有8例出现记忆减退,6例出现头痛、头晕,呕吐4例,但在疗程结束后均自行恢复。

    讨论

    难治性抑郁症是精神科常见疾病。虽然新型抗抑郁药物使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不良反应更容易被控制,但研究结果显示仍有19%~34%的患者对第1次抗抑郁治疗完全无效,12%~15%仅部分有效。电休克治疗已被证明有效,在急性治疗期疗效可能优于抗抑郁药,与既往抗抑郁药治疗的疗效的相关性还未明确,可能是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有效手段之一[1]。

    本研究提示,在第1周末时,研究组的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降低,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说明MECT可快速有效地控制难治性抑郁症的抑郁症状。在第3周末及第4周末,研究组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降低,但对照组的HAMD评分均降低不明显,说明研究组的抑郁症状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少且可自行恢复,与国内相关报道一致[2]。

    综上提示,MECT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具有显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病人易于接受、依从性好等优点,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饶冬萍,唐牟尼,徐贵云.难治性抑郁症的研究进展.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8,35(1):13-16.

    2 宋志文,蔡理荣,李耀东,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抑郁症的疗效及记忆影响的研究.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5,5(6):424-42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略)

    注:a:与治疗前相比P<0.05;b:与治疗前相比P<0.01;c:与对照组相比P<0.01;d:与治疗前相比P>0.05

    ↑上一篇:石衫碱-甲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疗效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瑞波西汀与氯丙咪嗪治疗抑郁症伴焦虑临床评价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