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中药学》

    中医药分型论治老年痴呆症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4-02-20  浏览次数:1374次

    老年痴呆症是一种进行性精神衰退的疾病,是各种病因引起的一组严重认知功能缺陷或衰退的临床综合征,如进行性思维、记忆、行为和人格障碍等,可伴随精神和运动功能障碍症状[1]。由于现代医学对老年痴呆症的病因尚不明确,因此缺乏特效治疗药物。我院近年来应用中医药辨证论治老年痴呆症取得不错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5月-2012年3月收治的110例老年痴呆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93年我国制定的老年痴呆症(AD)诊断标准[2],即:①智力检测证实痴呆;②至少有2项识别功能障碍;③记忆及识别障碍进行性加重;④无意识障碍;⑤40~9O岁起病;⑥无其他躯体或脑部疾病能解释上述病情。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各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尼莫地平片口服20mg,3次/d;吡拉西坦片口服50mg,2次/d;肠溶阿司匹林片口服75mg,1次/d。

    1.2.2 观察组 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给予中药治疗,由同一位中医师辨证分型,将本组患者分为肝肾阴虚、脾虚痰阻、气滞血瘀、肝郁血虚、心肝火盛5种证型。

    1.2.2.1 肝肾阴虚型(26例) 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耳鸣,心神迷茫,表情呆滞,健忘,动作迟缓,口干,腰膝酸软,肢体麻木,手足心热,舌质偏红而少苔,脉细数无力。给予杞菊地黄丸加减,基础方为:熟地30g、山茱萸15g、山药15g、枸杞子15g、菊花12g、泽泻12g、牡丹皮12g、茯苓12g。加减法:失眠健忘者加生龟板15g、阿胶15g、煅龙骨15g、煅牡蛎15g;腰膝酸软、行动不利者加杜仲15g、补骨脂12g、桑寄生15g。

    1.2.2.2 脾虚痰阻型(15例) 临床主要表现为神情呆板淡漠,面色无华,智力衰减,倦怠乏力,少言懒动,口唾痰涎,纳呆便溏,舌淡胖,苔白腻,脉细滑或缓而无力。予归脾汤合二陈汤加减,基础方:党参15g、白术12g、当归12g、茯苓12g、黄芪15g、龙眼肉12g、远志10g、酸枣仁12g、木香10g、甘草6g、半夏9g、陈皮12g。加减法:兼阳虚者加附子6g、干姜9g;痰郁化火者加胆南星12g、牛黄15g、黄连10g、栀子15g、制大黄6g。

    1.2.2.3 气滞血瘀型(8例) 临床主要表现为语无伦次,言辞颠倒,举动怪异,妄想离奇,肌肤甲错,舌质紫暗或带瘀斑,脉涩或弦细。予通窍活血汤加减,基础方:赤芍15g、桃仁12g、红花15g、老葱6g、生姜3片、大枣5枚`麝香0.3g(冲服)。加减法:兼气虚者加黄芪30g、白术15g;兼痰湿者加半夏9g、竹茹12g、南星10g;兼郁热者加黄连12g、栀子15g、郁金9g;兼血虚者加当归12g、川芎9g、鸡血藤30g。

    1.2.2.4 肝郁血虚型(4例) 临床主要表现为记忆能力减退,默默寡言或喃喃自语,情绪激动易怒,五心烦热,健忘失眠,眩晕,两目无神或视物昏花,面色淡白少华,肌肤不荣,筋惕肉髑或四肢麻木,半身不遂,舌红少苔,脉弦细数。予逍遥散合甘麦大枣汤加减,基础方:柴胡9g、佛手9g、当归12g、白芍15g、茯苓12g、白术15g、甘草6g、生姜3片、薄荷6g、浮小麦30g、大枣6枚。加减法:胸胁胀痛者加郁金9g、枳壳12g、青皮6g;虚烦不眠者加酸枣仁15g、夜交藤15g;急躁易怒、口苦、苔黄者加牡丹皮12g、山栀子15g。

    1.2.2.5 心肝火盛型(2例) 临床主要表现为智力下降,语言错乱,心烦狂躁,惊悸不安,面赤口渴或口舌生疮,溲赤便结,舌红舌尖赤,脉数有力。予导赤散合龙胆泻肝汤加减,基础方:生地15g、通草10g、甘草梢6g、淡竹叶12g、龙胆草12g、栀子15g、黄芩12g、柴胡9g、泽泻15g、车前子15g。加减法:热闭神昏者酌情加牛黄15g、玄参12g、水牛角30g;失眠多梦者加莲子心15g、珍珠母30g、枣仁12g、栀子15g;狂躁不安、四肢震颤者加青黛6g、郁金9g、羚羊角30g;便秘者加大黄9g或芦荟15g。以上中药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疗效评价主要采用4个量表进行,由医院专业测量人员对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的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临床痴呆程度量表(CDR)及老年痴呆生活质量量表(QOL)进行评价记录[3]。同时依据临床症状及体征制定疗效评价标准。

    1.4 疗效评价标准[4] 显效:主要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神志清醒,定向健全,回答问题正确,反应灵敏,生活自理,能进行一般的社会活动;有效:主要精神症状有所减弱或部分消失,生活基本自理,回答问题基本正确,但反应迟钝,智力与人格仍有部分障碍;无效:主要症状无改变或病情有发展,生活不能自理,回答问题不正确,神志痴呆。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应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有效率比较采用X2检验,量表评分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莎检验,P<0.O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12.052,P<0.01),见表1。

    2.2 量表评分比较 2组治疗前各项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与同期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见表2。

    3 讨论

    老年痴呆症是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种疾病,其是继心血管疾病、癌症和中风之后第四大老年人死亡原因。随着老龄化社会不断推进,我国预计每年还将增加数十万新患者,这将对我国社会和家庭造成巨大负担[5]。因此,研究老年痴呆症防治工作,针对病因进行对症治疗、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已是当务之急。虽然近年来现代医学对老年痴呆症病因及治疗方面有了不少进展,但根本原因仍然无法明确,缺乏特效治疗手段。西医药物作用的有效性和特异性不够,毒副反应较多,或者使用不便,不易吸收或不能透过血脑屏障等,故临床用药受到限制,目前许多药物还处于试验研究阶段[6]。这就为我国中医学发展应用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和舞台。

    中医学认为,脑具有“髓之海”、“清窍之府”、“精明之府”、“元神之府`“灵机记性皆在脑”的生理特征,由于精、气、血亏虚,脑失所养或诸邪蒙蔽清窍使脑发生病变,导致痴呆。老年痴呆的病位虽然在脑,但以脏腑辨证来说定位在肾,且与心、肝、脾的阴阳失调密切相关。按照痴呆的不同情况,施以不同的治法,这也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所在。结合本研究观察组患者分型论治结果及中医理论,笔者认为肝肾阴虚、精髓亏虚是老年痴呆症的主要病因病机,而气滞、血瘀、痰浊等均为基本病机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病理产物。在固护中气的基础上,补益肝肾应是治疗老年痴呆症的首要原则。祖国医学认为,肾系先天之本,肾藏精,主骨生髓,上通于脑。人的视、听、嗅、感觉及思维记忆等皆出于脑。脑的这些功能又都在脑髓的充实下才能发挥,而髓海的充实又依赖于肾气的温煦充养[7]。从现代医学对中医理论的研究表明[8],中医的“肾”包括现代医学神经内分泌的部分功能。脑髓包含神经元、神经突触及神经胶质细胞等均由“肾精”所化生,神经肽、神经递质、神经生长因子等均属于“肾精”的范畴。AD患者大脑的重要改变表现为脑萎缩,中枢神经区域神经元和神经突触明显减少或消失,反映了“肾虚精亏,髓海空虚”的物质基础。AD患者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的变化,在大脑皮质、海马乙酰胆碱(ACh)及其代谢酶胆碱乙酰化转移酶(ChAT)和胆碱酯酶(AChE)水平均明显降低。在神经肽方面的变化,以生长抑素(ss)及其受体水平降低最明显[9]。综合中西医理论及实验研究表明,“肾”是中医理论中老年痴呆的主要发病脏器,因此,在临床治疗方面应以填补肾精为主[10]。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中医药治疗老年痴呆症前景光明,但应注意到中医治疗的特色即辨证论治。由于中医药具有调整人体平衡的作用,医务工作者也可以将其作为一种预防老年痴呆症的方法使用,对于具有不典型症状、体征而出现智力减退、精神状态不佳的老年患者可进行辨证施治,达到“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效果,这样做可以大大降低临床老年痴呆症的发生率,对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4 参考文献

    [1]朱泽亮.老年痴呆症的中医辨证防治效果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2,4(12):9-10

    [2]丁乾德.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痴呆症的研究进展[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22(5):631-632

    [3]林璠.老年痴呆症的中医疗法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19(14):9495

    [4]王伟,肖景东.中医辨证治疗老年痴呆症体会[J].中外医疗,2010,29(7):132-133

    [5]刘进进.补肾填精方加减治疗老年痴呆症30例[J].湖北中医杂志,2012,34(5):62-63

    [6]郭宏敏.ApoE基因与老年痴呆症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2):124-127

    [7]张春梅.六味地黄丸配合治疗老年痴呆症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2,4(19):88-90

    [8]杨裕华,王际莘.糖脂代谢对老年痴呆影响的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2012,33(18):2849-2850

    [9]邓华明,梁林源.老年痴呆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96-98

    [10]谢雨礼.老年痴呆药物研究进展[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1,19(1):17

    ↑上一篇:中药藤黄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1例百草枯中毒患儿的急救与护理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