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中药学》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儿科门诊中药注射剂用药分析

    发表时间:2012-12-21  浏览次数:1120次

    作者            作者单位

    胡永红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0

    魏鹍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0

    王娜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0

    1 资料与方法

    每月随机抽取4个调查日,每一调查日随机抽取200张处方,共抽取2009年1-12月门诊处方10400张,其中儿科处方1156张,对应用中药注射剂的儿科处方进行统计,包括患儿一般情况、诊断、用药品种、用法用量、溶媒、联合用药、药品费用等,并根据药品说明书及卫生部、国家药监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三部门联合发布的《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对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处方分布

    1156张儿科处方中,400张处方使用了中药注射剂,占34.6%;1156张处方的总金额为156135.0元,中药注射剂用药金额为36489.6元,占23.4%。应用中药注射剂的患儿中,男229例,女171例,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15岁,以2~6岁的比例最高,各年龄段分布情况见表1。

    2.2 用药品种情况

    400张使用了中药注射剂处方共涉及4个品种,全部为清热解毒类,共计402例次,应用频次最高的为痰热清注射液。见表2。表1 中药注射剂处方患者年龄分布表2 400张处方中药注射剂品种使用情况

    2.3 处方用药的疾病诊断

    除1张处方没有填写诊断外,其余399张处方中,痰热清注射液主要应用于下呼吸道感染,喜炎平注射液、注射用炎琥宁和穿琥宁氯化钠注射液主要用于上呼吸道感染,胃肠道疾病则主要选择喜炎平注射液。其中4张处方诊断太宽,如发热待查、炎症、舌下囊肿、口腔炎等。

    2.4 用法用量

    本次所调查的402例次用药中,采用静脉滴注方式给药391例次(97.3%),肌肉注射给药11例次(2.7%);每日给药1次者401例次(99.8%),每日给药2次者1例次(0.2%)。根据药品说明书,喜炎平注射液肌注给药时,应每日用药2~3次;琥宁氯化钠注射液静脉给药时,应每日用药2次。而在临床实际应用时,9例肌注喜炎平注射液和2例静脉滴注穿琥宁氯化钠注射液的患儿,均采用了每日1次方式给药。

    根据药品说明书,喜炎平注射液肌注给药时,用药剂量成人为50~100 mg/次,小儿酌减,而临床实际应用时,有6例使用了150 mg/次,4例达到了300 mg/次,用药剂量全部超过成人量。喜炎平注射液静脉给药时,说明书规定成人用量为0.25~0.5 g/d,小儿酌减,但有11例患儿使用了0.45 g/d的成人量。根据注射用炎琥宁的说明书,该药用量为成人肌注40~80 mg/次,静脉滴注为0.16~0.4 g/d,小儿酌减,临床应用时,1例患儿肌注用量为80 mg,4例患儿静脉用量为0.4 g,存在超量用药情况。

    2.5 溶媒选择及用量

    《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中要求,按照药品说明书中的调配要求使用药品,调查发现,375例次(93.3%)选用的溶媒符合要求,此外有6例选用了非药品说明书推荐的溶媒,另有20例标明为“入液”。

    2.6 合并用药

    对合并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审核是《处方管理办法》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本调查显示,中药注射剂间的联合用药只有2例,比例较低;但与作用相似的西药联合用药比例较高,达91.5%,其中60%以上的处方采用了与西药抗菌药物、西药抗病毒药的两药或三药联合,见表3。表3 中药注射剂联合用药情况

    3 分析与讨论

    本调查显示,中药注射剂在本院儿科门诊使用率为34.6%,用药金额占处方金额的23.4%。应用品种全部为清热解毒类,这与儿童容易罹患呼吸道疾病有关;同时也反映了这类中药注射剂使用方便,疗效确切,得到儿科医师的普遍认可[2]。虽未见其他相关文献报道,但我们认为中药注射剂在本院儿科使用率较高,医师可能过多考虑到疗效及使用方便,对安全性关注不够;同时还发现,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处方中有25%的为1岁以下的婴儿,除了痰热清注射液,其他3个药品说明书中没有儿童用量的相关资料,仅凭医生的经验用药,可能有潜在的用药风险。

    儿科使用的4种中药注射剂中,穿琥宁氯化钠注射液因被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中心通报了严重不良反应,使其用量受限,其他3个品种以痰热清注射液的应用频次最高,这主要是由于该药具有抗菌和抗病毒的双重作用,广泛用于儿童上、下呼吸道感染;而喜炎平注射液和注射用炎琥宁均为穿心莲内酯提取物,主要用于病毒感染性疾病,因此这2个品种更多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本调查显示,本院儿科中药注射剂应用的疾病谱与这些药物说明书中的适应症基本相符。但应用中药注射剂应以临床急、重症为主,若用于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胃肠道疾病等轻症或自限性普通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存在较高用药风险。另外,常用中药注射剂的日用药费用较高,因此,临床医生在关注如何让患者获得很好治疗的同时,也应考虑降低用药成本。

    目前本院中药注射剂以静脉给药为主,这不符合《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关于“选用中药注射剂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合理选择给药途径,能口服给药的,不选用注射给药;能肌内注射给药的,不选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的原则。本调查显示,喜炎平注射液和炎琥宁注射液都有肌肉注射方式,且用药剂量也相对较小,但医生仍以静脉用药为主,分析其原因,一是患儿家长求医心切,主动要求使用,同时也与医生为避免医患纠纷而急功近利思想有关,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另外,少部分患儿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存在剂量偏大的问题,说明本院儿科医生在使用时,存在用量掌握不严、过度使用甚至滥用现象,应引起注意。

    表3显示,中药注射剂过度联合用药现象较为突出,儿童呼吸道感染合用抗病毒药和抗菌药物的治疗方案目前在我国十分普遍。但半数以上处方采用了中药注射剂与1种西药抗菌药和1种西药抗病毒药的三药联合,甚至有5例采用了四药联合,这样联合用药的必要性、合理性值得深思。中药注射剂本身为多药配伍,其单味药含有的成分已十分复杂,与其他注射剂联合使用,可能增加毒性,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加[3]。吴氏等[4]调查了全国6省市16家医院使用双黄连注射液的4382份病例,无合并用药的仅占1.03%,82.79%合用抗菌药物;朱氏等[5]对331张中药注射剂处方进行分析时发现,单独使用1种中药注射剂的仅占7.25%,与我们调查的结果相似。提示监管部门应加强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管理,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健康发展。

    本次调查显示,中药注射剂在本院儿科常见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部分病例超量使用、用药成本较高、过度依赖静脉滴注、不合理联合用药等一些不合理现象。提示我们应加强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评价,减少中药注射剂使用的盲目性,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经济。

    【参考文献】

    [1] 王娜,马金秋,吴纪宁,等.2006~2008年本院住院部中药注射剂应用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9,18(6):446-448.

    [2] 侯瑶.三种中药注射液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经验[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11):234.

    [3] 张惠霞,陈建玉,宋成.3414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J].药物警戒, 2006,7(4):232-235.

    [4] 吴晔,任经天,颜敏,等.六省市2001~2002年双黄连注射剂临床使用情况调查[J].中国药物警戒,2004,1(2):21-23.

    [5] 朱蓓,张正和.几种常用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调查[J].首都医药,1999, 6(12):22-23.

    ↑上一篇:医院中药房的科学管理
    ↓下一篇:柴胡疏肝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