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中药学》

    中药胰愈汤保留灌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2-12-12  浏览次数:1100次

    作者        作者单位

    王欣平 云南省楚雄州中医院  675000

    急性胰腺炎是内科常见病,2006年3月—2008年3月我院消化内科共收治36例,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我院消化内科自拟中药胰愈汤保留灌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6例病人中,男17例,女19例;年龄17岁~71岁,平均41岁;发病时间6 h至4 d;病人均符合1992年亚特兰大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病人均在西医治疗(禁食、胃肠减压、抑制胰腺分泌、制酸、抗感染、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基础上加用中药胰愈汤保留灌肠。方法:厚朴、枳实、桃仁、虎杖、赤芍、蒲公英、延胡索各15 g,生甘草6 g加入500 mL清水入锅煎煮30 min,后下大黃20 g煎至余液约200 mL时,去渣过滤,然后加入芒硝10 g,将药液倒入无菌瓶中,温度保持在39 ℃~41 °C,连接一次性输液器,将终端过滤器及以下剪掉,挂于输液架上,用液状石蜡润滑前端,抬高臀部10 cm,轻轻插入肛门25 cm~30 cm,每分钟60滴~80滴。拔管后尽量让药液保留2 h以上,并不断转换体位,让药物与肠壁充分接触,以利药物吸收,发挥作用。轻症病人入院当日开始保留灌肠200 mL,每日1次;重型病人在循环稳定后,开始中药灌肠,1次100 mL,每日2次。

    1.2.2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3 d内症状、体征缓解,7 d症状、体征消失,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有效:7 d内症状、体征显著好转,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无效:未达到上述各项标准或中转手术治疗。

    1.3 结果

    显效24例,有效11例,无效1例转外科手术治疗。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禁食禁饮,症状好转后给予清淡流质、半流质饮食,待病情完全恢复后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避免刺激和加重胰腺负担,做好留置胃管和胃肠减压的护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尿量及病情变化,加强口腔护理和其他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

    2.2 心理护理

    本病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加之腹痛、呕吐以及禁食、胃肠减压等,常常使病人精神紧张,甚至焦虑、恐惧,故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关心体贴病人,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树立病人的自信心,使病人保持良好心态,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护理。

    2.3 中药灌肠护理

    灌肠前耐心向病人解释灌肠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取得病人的配合,操作时动作轻柔,注意遮挡保护病人,注意观察询问病人有无心慌、出汗、剧烈腹痛等不适,若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停止灌肠并嘱病人深呼吸,待症状消失后再继续完成灌肠。注意插管深度要到位(25 cm~30 cm),使药液到达结肠,增加肠黏膜对药物的吸收。拔管时动作缓慢轻柔,避免刺激肛门括约肌痉挛导致排便反应。灌肠后注意观察腹部症状及排便情况,若大便次数增多,应告诉病人不必紧张,此属中药灌肠后的正常反应。加强肛周皮肤护理,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必要时外涂紫草油或六一散。

    2.4 健康教育

    向病人及家属介绍疾病的主要诱发因素及疾病过程,教育病人积极治疗胆道疾病,注意防治胆道蛔虫。指导病人及家属平时养成规律的进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和饱食,忌食刺激性食物及高脂饮食,戒除烟酒,防止复发[1]。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属中医 “腹痛”“胃脘痛”“结胸”等范畴,多因暴饮暴食,情志郁怒,夙患胆石,蛔厥等病及感受邪毒、药物影响导致邪阻气滞,肝胆不利,湿郁热结,蕴于中焦,或为肝郁气滞,或为肝胆湿热,或为胃肠热结之症[2]。根据中医学“六腑以通为要”和“通则不痛”的理论,选用中药保留灌肠,既有疏肝清热,通里攻下为要,又可以使肠道细菌和内毒素随肠内容物排除体外,减少肠源性内毒素的吸收,改善肠道和重要脏器的微循环,减轻组织的过氧化损伤,降低血清淀粉酶的水平。其中生大黄还有松弛管道口括约肌的作用,可减轻胰管的压力,从而促进胰腺炎病人的康复。

    【参考文献】

    [1]熊旭东.通腑活血法治疗急性胰腺炎16例[J].中华实用中医杂志,2003,16(2):236.

    [2]吴承堂,黎沾良,熊德鑫.中药清胰汤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4):236238

    ↑上一篇: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结合夹板固定的护理
    ↓下一篇:中药热敷术后病人肿胀患肢的护理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